APP下载

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08-03李雁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造影剂腹腔腹部

李雁冰

(淄博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山东 淄博 255036)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是恶性肿瘤发展至终末期阶段的常见病症,预示着病情恶化、预后较差、临床治疗难度大、具有较高死亡率等情况[1]。腹部肿瘤腹腔转移初期阶段病灶无特异性症状,且腹腔解剖结构复杂,早期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2]。因此,为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介入治疗挽救患者生命,需要尽可能早地检查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CT是临床诊断腹部肿瘤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其应用效果较好,但是准确性较低。而增强CT的发展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其准确度和灵敏度相较于常规CT更高。基于此,本研究即分析CT与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60.16±4.16)岁,癌症类型:胃癌7例,胰腺癌3例,结肠癌6例,其他癌症4例,采用常规CT;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61.08±3.94)岁,癌症类型:胃癌8例,胰腺癌4例,结肠癌6例,其他癌症2例,采取增强CT扫描。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腹部肿瘤,同时伴随有腹腔转移的情况;(2)患者签署同意研究书;(3)患者年龄在40~75岁;(4)配合度高且能与之正常交流;(5)临床资料完善者。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重要器官如心、肺等严重器质性损伤者;(2)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3)配合度低或严重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无法与之正常交流者;(4)临床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仪器:GE 64排Lightspeed和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640层CT扫描仪,造影剂为碘海醇(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000,规格:50 mL:15g(I)),最终配置出的造影剂中碘浓度为3 mgI/mL。

对照组实施常规CT扫描,具体为:检查前1 h配置好1 000 mL造影剂(碘浓度3 mgI/mL),在检查前10 min嘱咐患者饮下500 mL造影剂(碘浓度3 mgI/mL),开始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CT扫描,探查腹部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肿瘤边缘情况以及是否有腹腔转移现象,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螺距1 mm,层厚5 mm,层间距0.8 mm。若患者出现腹腔粘连的情况则行俯卧位开展检查。

观察组采取增强CT扫描,具体为:检查前于患者肘静脉处注射60~100 mL造影剂(碘浓度为300 mgI/mL),注射速度3 mL/s,其与扫描方式和扫描参数设置均同对照组。检查完成后由2名以上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审片并予以判断。

1.3 观察指标

(1)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对照标准,对两组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检出率进行对比,腹部肿瘤的转移部位包括肾上腺、肝、网膜种植、腹壁、腹腔淋巴结;(2)对比两组所探查到的最小种植灶的情况,例如大小、面积等。(3)记录两组出现检查不良反应如对比剂外渗、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情况的例数,并计算概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通过对数变换使其接近正态分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表示,多个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检出率比较[n(%)]

2.2 两组检出的最小种植灶情况对比

观察组最小种植灶的检查结果各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出的最小种植灶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检出的最小种植灶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最小种植灶长度/cm 最小种植灶宽度/cm 最小种植灶面积/cm2观察组 20 3.74±0.69 3.09±1.12 1.17±0.53对照组 20 5.93±1.57 4.15±1.20 2.56±0.84 t 5.711 2.888 6.259 P 0.000 0.006 0.000

2.3 两组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发生检查不良反应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腹部肿瘤发生率为0.6%~0.8%,其发生与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生活压力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有关,尤其以化学、物理、病毒细菌和遗传等致癌因素关系最为密切[3]。腹部肿瘤常出现在胃、结肠、胆囊、卵巢等重要器官上,一旦腹部肿瘤发生腹腔转移,很可能危及周围的主要脏器,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4]。然早期的腹腔转移和病灶多为特殊类型转移瘤,其密度无显著差异,一般通过常规CT扫描能够发现的是腹部损伤、包膜下血肿等范围较大的情况,转移瘤较小通过常规CT扫描通常无法有效检出[5]。基于此,本研究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增强CT是以常规CT平扫作为基础,通过对可疑病灶的观察,再静脉注射水溶性造影剂,对疑似病灶进行重点扫描,使用水溶性造影剂能够提高病灶、周围组织之间的对比度,强化扫描结果[6-7]。

根据研究结果,采取增强CT扫描的观察组在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整体检出率为95%,显著高于采用常规CT扫描的检出率70%(P<0.05),在李拥军等[8]关于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研究中,其结果显示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检出率为93.33%,与本研究结果相近,说明增强CT对于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更高。由于腹腔结构复杂,加之转移瘤较小,因此常规CT扫描较难察觉,通过对比两组检出的最小种植灶情况可以看出,观察组最小种植灶的面积和长宽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通过上述能够看出常规CT出现漏诊的情况与种植灶体积过小的情况有直接关系。增强CT需要将对比剂静脉注射,部分患者可能有对比剂不耐受的情况,一般以轻度的不良反应如对比剂渗液、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对比剂肾病,本研究中两组出现检查不良反应的情况没有较大差异且没有对比剂肾病的出现(P>0.05),表示增强CT检查同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增强CT在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中具有比常规CT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为辅助诊断疾病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造影剂腹腔腹部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