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趣出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剖析
2021-08-02高金平
高金平
摘要:兴趣是进行一切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所以只有让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进而促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强,只依靠单纯的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因此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要一定的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兴趣为出发点,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有效途径
引言
不论什么阶段,什么学科,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驱动力,还可以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所以当前的数学教师要结合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创新教学的方法,进而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营造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先为中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当前新课改中明确指出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重点。要想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数学教师可以从改善数学教学环境出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课本作为教学的依据,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互动活动、观察等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出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生活实例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促使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提升。
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
在科技时代的背景下,各大学校和教师对多媒体的关注越来越高,并且已经应用到教育当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因此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1],其中包含的功能非常多,比如可以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设计文字等,可以为学生展现出更为直观生动的画面,满足学生的视觉体验。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较强,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然而将多媒体合理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复杂的知识转化成简单的、容易理解的知识,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主相关的知识,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节数学知识时,要想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这样一个动画画面,两个三角形慢慢的走向对方,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能为教学节省更多的时间,使学生在观看中发现两个看似不同的三角形重合的条件,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初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但是毕竟他们的生活经历较少,对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数学教师可以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简到的一些生活实例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在此情况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对一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在生活实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数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经常简到的一些对称图形,然后对这些经常见到的图形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顺利的引出来。当学生切实的掌握这节课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比如在一条河的旁边打算建造一个水泵站,必须保证能够把输送到两边的村庄,问把这个水泵站修道那个位置才能确保使用最短的水管?初中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有效提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最大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最近幾年来实践活动被教师所看重,并且已经广泛的运用到教学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一些知识点利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所以要想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方法不但可以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比如在讲解到“全等三角形”这一节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之后带学生到操场上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点尝试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用提前准备的木棒,[2]并且运用旗杆和木棒的影子,进行相应的测量,病区推导出计算方式。这样的教学活动要比单纯的课堂内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学习,进而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不喜欢数学课程,其中的原因是不能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乐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来学生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对于这种教学问题,教师要想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法,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发现优点,进而弥补自身的不足,获取更多的学习经验。比如在讲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这节数学知识时,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探究和总结中位线的定理。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对学生探究的结构进行补充和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数学知识。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只有创新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要以学生的兴趣入手,如此一来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本身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如果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利用科技技术、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元.基于兴趣出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华辞赋,2019(08):72-73.
[2]郝智娟.基于兴趣出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普童话,2019(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