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疗指挥调度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1-07-30戚永清郭辉杰丁毅博钟仕锟李双明
戚永清,郭辉杰,丁毅博,钟仕锟,李 威,李双明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没有形成职业化体系,人才的选拔、评价、培养与考核缺乏标准依据,制约院前急救行业整体水平的发展。纵观欧美、港台等国家和地区,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统一由消防控制员负责,在人员的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具有严格的标准,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The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更是公布了一份针对急救医疗调度的国际课程标准[1],但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急救医疗体系、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等的不同,缺乏与国际接轨的契合因素,人才培训、考核与管理上没法借鉴。构建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规范院前医疗指挥调度队伍的管理,发展急救医疗事业的迫切需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编制专家咨询表 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回顾广州地区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培训和业务质量分析资料,参考胜任力相关理论,从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人格特质等维度分析,初步拟定急救医疗指挥调度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函询问卷。问卷由专家基本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咨询、专家判断依据与熟悉程度三部分组成。备选指标重要程度依据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很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5个等级[2-4],并设有“修改意见”、“增加或合并项目”栏目收集专家的开放性意见。专家对调查内容的判断依据分为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资料、直觉判断4类,依据程度分为大、中、小3个等级。专家对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分为很熟悉、比较熟悉、一般、不太熟悉、不熟悉5个等级[5-6]。经文献资料回顾、小组讨论后构建初步评价体系,设计函询问卷。问卷由专家基本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咨询、专家判断依据与熟悉程度三部分组成。备选指标重要程度依据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很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5个等级[1-3],并设有“修改意见”、“增加或合并项目”栏目收集专家的开放性意见。专家对调查内容的判断依据分为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资料、直觉判断4类,依据程度分为大、中、小3个等级。专家对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分为很熟悉、比较熟悉、一般、不太熟悉、不熟悉5个等级[4-5]。
1.2 选择专家 从全国急救医疗指挥机构、医院急诊科中从事院前急救医疗管理或研究的专家中,按以下标准选择咨询专家:(1)5年以上院前急救医疗指挥调度业务管理经验;(2)良好积极性,能提供比较全面的意见及建议;(3)保证持续参加两轮函询。
1.3 实施函询 按照德尔菲法的调查要求,进行两轮函询,每次咨询均有详细的填写指南。第一轮问卷回收后遵循指标筛选原则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指标筛选后整理形成第二轮问卷,第二轮函询问卷回收后处理方法同第一轮。
1.4 统计分析 分别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意见权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相关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相关指标;按照满分频率>50%,重要性评分均值>3.50,变异系数<0.25[5,7-9]的标准筛选指标。为防止重要指标被剔除,在以上三个衡量尺度中,凡三个尺度均不合要求的指标才被直接剔除,否则将结合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经课题组讨论后取舍。采用重要性评分直接估计法确立各层级内评价指标的权重。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标准差()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加百分比N(%)的方式表示。采用SPSS 21.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以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选取17名具有5年以上院前急救医疗指挥调度业务管理经验,在行业内具有一定权威和代表性的专家进行函询。参与函询的两轮专家均以女性,40~50岁,7~30年工作年限,本科学历,中高级职称,临床、护理专业,120领导为主。见表1。
表1 专家基本情况
2.2 专家积极系数 专家的积极系数由问卷的有效应答率来表示。本研究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17/17)和82.4%(14/17)。其中有9名专家提出了38条修改建议,说明专家对本研究有较高积极性。
2.3 专家权威系数 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系数(Expert’s authority coefficient,Cr)>0.7,具有较高的权威程度[8,10]。本研究两轮函询的Cr分别为0.84±0.06和0.83±0.05,表明参与函询的专家在该研究领域内具有一定权威,函询结果较可靠。
2.4 专家协调程度 专家的整体协调程度用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w)反映。两轮专家的w值分别为0.271和0.189,显著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5 指标体系的确立 第一轮函询,一级指标5个,指标评分的满分频率为58.8%~100%,均值为4.35~5.0分,变异系数为0.00~0.21。二级指标17个,指标的满分频率为29.4%~100%,其中76.5%的指标满分频率大于50%;指标评分均值为3.76~5.00分,变异系数为0.05~0.19。三级指标56个,指标的满分频率为29.4%~94.1%,其中85.7%的指标满分频率大于50%;评分均值除了“C2c业务相关英语基本听说”外,其余指标均大于3.5分(3.71~4.94分);评分变异系数为0.05~0.40,其中83.9%的指标变异系数小于2.5。结合第一轮函询的统计结果、筛选标准和专家建议,经课题组讨论,二级指标修改2个,增加1个。分别将“A4气象灾害知识”和“B4教研能力”修改为“A4灾害及其防御科普知识”和“B4教学与创新能力”,增加指标“A5心理学知识”。三级指标删除3个,修改4个,增加4个。分别删除“A4a气象基本知识”、“A4b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知识”和“C3c气管插管术”;分别将“B4a教学能力”、“B4b健康宣教能力”、“B4c科研能力”和“C2c业务相关英语基本听说”修改为“B4a岗位教学能力”、“B4b健康科普能力”、“B4c创新能力”和“C2c调度所需简易英语听说”;增加指标“A1d传染病知识”、“B1i统计分析”、“C1c打字录入技能”和“C3c气道异物阻塞海姆立克急救法”。第二轮函询未有指标增删。最终形成涵盖5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和57项三级指标的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各指标重要性评分均值均大于3.5分,变异系数均小于2.5,其中90%的指标满分频率大于50%。见表2、表3及表4。
表2 一级指标统计结果
表3 二级指标统计结果
表4 三级指标统计结果
表4 (续)
3 讨 论
3.1 构建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心肺复苏术之父Peter Safar教授指出“院前医疗急救是一个生命支持系列,而如何协调这一生命支持系列中各部分人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指挥调度员就是这一系列环节的重要的协调者。Carl McQueen等[11]在综合分析50多个研究结论发现,若救援飞机在4 min内到达事件现场,调度系统的调派模式和现场管理团队的能力水平对严重创伤和心脏病死亡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指挥调度人员的协调能力就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业界人士也认识到,重大事故灾害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中,组织工作是确定抢救效果的重要条件[12],可见,急救医疗指挥调度人员能力水平在急救医疗事业中的地位重要性。但至今我国仍缺乏规范的调度专业行为和管理标准[13]。经查阅,国外可见急救指挥调度员培训的相关报道;国内可见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模式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培训中的应用研究报道;广东省内可见急救医疗调度员工作现状的分析研宂报道;目前国内外未见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员的管理及培训体系设计的公开研宄报道,因此,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课程体系,着力提高急救医疗指挥调度人员能力水平。
3.2 构建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胜任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vid Mcclelland于1973年首次提出,指能将某一工作中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14]。本研究引入岗位胜任力理论,运用德菲尔专家咨询法,建立急救指挥调度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行业人才建设。经过两轮专家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是0.84±0.06(平均数±标准差)和0.83±0.05,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协调系数0.271和0.189,保证了专家意见的协调性。课题组根据第一轮函询数据分析结果,结合专家修改意见,讨论后对指标进行修订。第二轮函询数据分析结果是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5~0.14;0.05~0.19;0.00~0.24)均小于2.5,专家对各级指标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充分说明函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3 本研究结果 本研究经过回顾分析五年广州地区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培训资料,和指挥调度业务质量分析报告,经过研究小组反复讨后编制专家函询表,并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涵盖5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和57项三级指标的急救医疗指挥调度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本研究由于研究时间、人力、经费等因素的限制,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尚未进行实践检验,因此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后续将应用实证研究法确立评价指标的实用性,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员岗位核心胜任力培训计划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