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不对称对弹塑性射弹入水运动影响数值仿真研究
2021-07-30冯沐桦郭荣君李天雄孙宇新
冯沐桦,郭荣君,李天雄,孙宇新
(南京理工大学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4)
0 引言
随着对海上作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海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高速射弹的地位也日益提高。高速射弹跨介质入水过程形成入水空泡[1],兼有高载荷、非定常以及强瞬时等特性,对武器的弹道特性和结构特性有着很大影响[2]。在射弹入水相关实验方面,Chen等[3]通过实验研究了高速入水弹丸的弹道稳定性,分别确定并量化了弹头形状,入水速度和入水角度对细长弹丸弹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扁平弹丸产生的峰值压力最大,并且具有理想的弹道稳定性。相比之下,头部形状系数最大的卵形弹丸显示出明显的轨迹不稳定和姿态偏斜。陈先富等[4]在室内靶场对球形和锥头圆柱体两种弹型进行了水平入水实验研究,讨论了不同入水参数对不同弹型弹体入水空泡形态的影响,发现由于入水速度过快(720~1 370 m/s),而弹体结构强度不足以支持这么高速度的入水冲击,导致弹体破碎,空泡不够稳定,不能得到明显的空泡形态发展规律。施红辉等[5-8]进行了大量不同弹型、不同头型、不同速度的入水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对射弹入水后自由液面的稳定性、空泡形态的影响。根据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获得了不同头型的运动体入水规律,并根据该规律提出一种新型有助于射弹入水减阻的方法。
射弹入水转向相关问题涉及多项影响因素,文中主要研究了几何不对称对弹塑性射弹入水运动的影响,利用弹头切削角进行区分,通过分析弹体压力,入水轨迹,射弹俯仰角和速度因素,分析射弹入水转向的受力机理,揭示切削角度对射弹入水运动的影响规律。
1 数值计算模型
1.1 射弹模型
为了研究几何不对称对射弹入水运动的影响,一共设计了4种不同头型的射弹结构,构建模型如图1所示,根据对弹头的切削角度不同,共分为不切(对称射弹)、切削15°、切削18°、切削21°四种头型。在仿真中,弹身长78.5 mm,弹径12.7 mm,网格尺寸大小选取1.5 mm。
图1 4种不同头型的射弹
1.2 整体计算模型
使用Autodyn软件计算。计算时使用二分之一模型进行计算,如图2所示。为了减小边界效应的影响,水域尺寸设置为800 mm×800 mm×60 mm,网格尺寸大小为1 mm。
图2 计算模型图
1.3 材料模型
整个弹体采用弹塑性材料[9],以JC强度模型对射弹高速入水转向引起的大变形、高应变率等问题进行模拟。钢材料屈服应力σy可表示为:
σy=[A+B(εP)n](1+Clnε*)[1-(T*)m]
(1)
式中:A为钢材料的屈服强度;B为钢材料的硬化常数;C是钢材料的应变速率敏感度;m是钢材料的热软化指数;n是钢材料的硬化指数;εP是等效塑性应变;ε*是规范化的塑性应变率;温度比值T*是室温Tr和熔化温度Tm的函数,即
(2)
(3)
US=C1+S1UP
(4)
钢材料的参数取值如表1所示。水域模型中采用的水的材料参数、多项式状态方程根据压缩状态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形式。
表1 S-7钢的Johnson-Cook 强度模型参数
当水压缩时(μ>0),状态方程为:
P=A1μ+A2μ2+A3μ3+(B0+B1μ)ρ0e
(5)
当水膨胀时(μ<0),状态方程为:
P=T1μ+T2μ2+B0ρ0e
(6)
当水既不压缩也不膨胀时(μ=0),有:
P=B0ρ0e
(7)
其中P为水中压力,μ为压缩比,μ=ρ/ρ0-1;e为水的内能;ρ0为水密度,取ρ0=1 g/cm3;A1=2.2×106kPa;A2=9.54×106kPa;A3=1.457×107kPa;B0=B1=0.28;T1=2.2×106kPa;T2=0。
1.4 计算工况
数值仿真中,主要讨论几何不对称对射弹入水运动的影响,同时对不对称射弹又由切削角不同进行对比区分,因此弹头切削角共分为不切、15°、18°、21°四种,入水角度为60°,入水速度为400 m/s。现将各种入水条件进行编号,以方便后面区分,具体编号如表2所示。
表2 各种入水条件编号表
其中编号1为几何对称射弹,编号2、3、4均为几何不对称射弹。
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2.1 射弹入水应力分析
选4种射弹入水受力及应力变化进行分析,先是挑选系列切削角下弹的航行初期、航行中期及航行末期受力分析,如图3~图6所示。
图3 1号条件下不同时刻射弹侧面压力云图
图4 2号条件下不同时刻射弹侧面压力云图
图5 3号条件下不同时刻射弹侧面压力云图
图6 4号条件下不同时刻射弹侧面压力云图
为了方便分析和比较,压力云图范围均为-50~100 MPa,压力略微超过100 MPa以深红色显示,低于-50 MPa以深蓝色表示。且规定图中左侧为弹的上部,右侧为弹的下部。
从云图中可以看出,航行初期(0.5 ms)弹压力主要集中在头部,而射弹中部至尾部受力非常小,主要是因为射弹刚入水时,形成超空泡,射弹后部几乎没有碰到水域,所以头部充当主要的受力部分,而头部切削角不同,也导致头部受力不同,切削角越大,受力的部位越多,进而会影响后面弹的运动轨迹。
因为0.5 ms时弹体运动轨迹相差不大,下面只分析1.5 ms和2.5 ms两个时刻的入水轨迹,如图7~图10所示。
图7 1号条件下不同时刻射弹入水轨迹图
图8 2号条件下不同时刻射弹入水轨迹图
图9 3号条件下不同时刻射弹入水轨迹图
图10 4号条件下不同时刻射弹入水轨迹图
在航行中期时(1.5 ms)压力主要集中在射弹下部,此时由运动轨迹图可以看出,射弹下部基本全部与水域接触,且带切削角的射弹切削角越大,射弹下部沾湿面越大,受力越大,而射弹上部进一步远离水域,射弹上部由于弹体内部的应力以及弹头的受力导致受力略微增大。
在航行后期(2.5 ms),从弹体的压力云图可看出射弹上部受力随时间推移持续减小,射弹下部压力受力位置有向弹尾移动的趋势,主要是因为随着入水时间的推移,空泡有闭合的趋势,与1.5 ms时刻相比弹尾与水域接触的更彻底,且射弹偏转角度更大,射弹前部受力更小,因此呈现出受力位置向弹尾移动的趋势。同时射弹上部仍不接触水域,主要受力与弹体前部的受力及弹头的应力有关,因此射弹上部受力也更小。
从图3~图6可以看出,切削角为 21°时,射弹受力较大,而且根据入水轨迹分析可以发现切削角较大,射弹偏转较早,则弹体下部较早与水接触,从而导致受到较大压力,因此会使射弹在入水过程中动能损失更大,使得最终弹体在x方向位移更小,在y方向位移更大。从忽扑理论可以判断出会更早发生忽扑现象,有可能对弹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2.2 弹头切削角影响分析
主要对相同条件下几何不对称和切削角对射弹入水转向的影响,进行两种入水角度(60°和75°)和两种入水速度(300 m/s和400 m/s)下系列弹头切削角的对比。通过观察不同时刻的状态图可以得出,随着入水时间的增加,射弹运动方向将进行不同程度的偏转,但不同的条件都会对偏转程度造成影响。现针对不同条件的影响及如何影响进行分析。考虑到分析需要获取射弹在水中运动时的速度等各项数据,于是在计算模型上预设3个高斯点(弹头、弹身、弹尾各一个高斯点)进行分析。
2.2.1 通过俯仰角进行分析
从图7~图10可以看出,几何对称的射弹在航行末期已彻底失衡,会在水中翻滚前进直至停下,失去其作用,而带切削角的3种几何不对称射弹发生了4次忽扑现象,且一次比一次现象更不明显,表明其弹道越来越稳定,只要射弹下表面沾湿面积大于上表面,就会持续产生一个变化的力促使射弹进行转向,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力会越来越小,直至空泡闭合。规定俯角初始为正,仰角初始为负,根据不同条件,绘制4种不同条件下的俯仰角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 4种条件下不同射弹俯仰角曲线
从4组曲线图可以看出,几何对称的射弹在0.5 ms之前和其他带切削角的射弹俯仰角相差不大,之后在1 ms之后弹道便逐渐失稳,急剧偏转,最终出现仰角为正的情况,由于水域尺寸的限制,数据只取了0~2.5 ms之间,因此出现仰角不为正的曲线。但是总体可以看出,几何不对称射弹入水运动要稳定很多,且切削角越小,转向效果越好,切削角为15°的射弹在相同条件下均要比其他两种切削角的射弹俯角要小5°~6°,表明在相同入水条件下,切削角为15°的射弹在俯仰角的变化上要优于其他两种切削角的射弹,稳定性上远远优于几何对称的射弹。
2.2.2 通过速度进行分析
主要讨论相同条件下系列切削角对射弹总速度的影响。合速度Va曲线图如图12所示。
图12 不同入水条件下各切削角射弹的合速度比较曲线图
可以看到0.5 ms之前,也就是第一次忽扑发生之前,4种不同切削角的合速度基本一致,因为这个阶段之前射弹的受力位置都在头部,弹身和弹尾均未与水域接触,此时能影响射弹姿态的条件有限,因此4种射弹基本无差别,第一次速度的快速下降的时间点与第一次忽扑发生时间点基本吻合。由于几何对称的射弹忽扑发生的较晚,因此速度快速下降时间也较其他3种系列切削角的射弹到来的更晚。但由于弹道失去稳定,射弹无法恢复到正常的运动轨迹,几何对称的射弹速度持续快速下降,截至计算终止点时,速度远低于其他3种切削角的射弹。在图中还可以看出,其他3种射弹由于忽扑的发生,合速度不可避免的发生波动,但是都能快速调整姿态,避免速度的过快下降。切削角为15°的射弹在合速度上失去了优势,速度较其他两种射弹均要低一点,根据忽扑现象发生的原理推测,弹头切削角为15°的射弹在弹头沾湿面积上要大于其他两种射弹,导致射弹整体的受力面积加大,射弹受力更大,力矩也更大,因此调整运动姿态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导致速度较其他两种切削角的射弹略低。
3 结论
就几何不对称射弹入水运动进行研究得出:
1)在文中讨论的条件下,几何不对称射弹入水运动过程和对称射弹区别很大,对称射弹运动忽扑发生后无法维持自身稳定性,在垂直面内翻滚,直至完全失稳;而有切削角的几何不对称射弹入水运动转向更加稳定,不会失衡。
2)所研究的不对称弹塑性射弹以不同切削角进行区分,得出切削角越大,最后弹体同时刻下运动的x方向位移越小,y方向位移越大。
3)在所选切削角范围内,且保持弹道稳定性条件下,切削角越大的弹体入水后转向越平缓,同时动能损耗越小;弹头切削角为15°的射弹在弹头沾湿面积上要大于其他两种射弹,导致射弹整体的受力面积加大,阻力也更大,因此调整运动姿态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由此导致速度较其他两种切削角的射弹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