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式结构”趣味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2021-07-30金佳慧

戏剧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曲式乐段

金佳慧,王 夏

(杭师大附属仓前实验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12)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高、音色、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和声和曲式结构等,且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常见的曲式结构。但在日常教学中,由于音乐作品曲式结构所固有的专业化的学科性,一部分教师在开展欣赏、歌唱、器乐演奏等教学过程中要么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的讲解过于理论化、复杂化,对于小学生来讲,略显艰涩和无趣;要么以简单的公式加以呈现,粗略带过,学生不能对其真正掌握,因而老师对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教学往往浮于表面或者甚至置之不提。

音乐是依靠听觉来感受的,是音响和时间的艺术。一首音乐作品离不开音高、节奏、节拍、速度、音强、和声、调式等这些基本表现手段,他们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而整体性的表现手段即将音乐素材有目的、有逻辑地安排,在不同的时间会先后出现、变化、发展,进而根据一定原则会形成某些典型结构,我们将之称为“曲式”。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新课标”要求我们学习并掌握常见的结构,通过对小学阶段整套音乐教材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歌唱教学里的音乐作品大都是一部曲式和单二部曲式,如《草原就是我的家》《小麻雀》等为一部曲式,主要分布在一二年级的音乐教材;如《母鸡叫咯咯》《剪羊毛》《雏鹰之歌》等为单二部曲式,主要分布于中高段的音乐教材;另外还有少量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如《乡间的小路》《爱的人间》等。教材里的音乐作品主要以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如《加伏特舞曲》《赛马》《思乡曲》,回旋曲式如《春》《祝你快乐》,多段体曲式如《牧民新歌》《空山鸟语》《丰收锣鼓》为主,另有变奏曲式如《乒乓变奏曲》《生日快乐变奏曲》。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将小学阶段音乐教材中的曲式结构主要归纳为一部曲式、二部曲式、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多段体曲式。教师在音乐课堂中需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运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感受、体验和实践将音乐曲式结构的专业复杂性通俗化、游戏化,最终实现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曲式结构”的趣味教学。

一、在行进对比中轻松认知“乐段”

作为一个表达相对完整乐思的基本单位,乐段是整个曲式中最小的结构。乐段由数目不等的乐句组成,因此在学习乐段之前,我们要先教给孩子们乐句的划分方法,而小学阶段不比大学,小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有限,他们乐于感受,喜于在体验中获知。乐句的划分一般情况下是以乐段中出现的不同和声终止式和曲调进行了较大片段之后,以节奏和相对稳定音调的出现所形成的较明显的间歇为依据,声乐作品中还可参照歌词句法的划分等条件来确定。可见,在小学阶段,对乐句的划分学习一开始就从乐曲入手是不明智的选择,我们应该从声乐作品出发,借助歌词逐渐培养孩子们的乐句感。

如在一年级《闪烁的小星星》这一课,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故很快能够随范唱一起唱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随范唱音乐踏着节拍在教室内行走,引导学生观察老师都有哪些变化,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在每一个新的乐句教师都会变换一个方向行走,乐段结束时会摆出一个造型。善于模仿的学生会在观察完得出结论后,继而分小组排好队伍在教室内踏着音乐的节拍,在歌词的提醒下,针对每一个乐句变换一个方向加以行走,结束时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在学生们有了基本的乐句感之后,再请他们在教室内自由地行走,依靠自己的听力判断随乐句的变化改变行走方向。同学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往往走得都很认真。这时,教师可以加大难度,以钢琴伴奏代替范唱音乐,让学生听着歌曲旋律再走一走,每到前一个乐句结束时就转变行走的方向,由于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比较熟悉了,也能很快找到乐句转换点,走得有模有样。最后,我就会再和同学们一起总结我们行走的规律,即一个乐句代表一个行走方向,让学生对乐句有个理论性的认识。当然,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这种听乐句走一走的方式,我会经常渗透到歌曲教学中,先是一些方整型的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再是两乐句和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学生通过对不同歌曲的聆听、判断、行走,则会逐渐掌握划分乐句的技能,感知一部曲式的特点。

在对一部曲式有了认知之后,我会通过对比的方式,引领学生去划分不同的乐段,利用情境进入规定情节,结合基本音乐要素的变化使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案例一】二年级《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目标:

1.聆听感受乐曲,通过游戏、比较,体验由不同的音乐元素构成的不同乐段。

2.在游戏中获知,相同的音乐元素能表达相似的音乐形象和情景。

教学过程:

1.教师利用故事导入:美丽的猫公主是个顽皮的小姑娘,这一天带着她的好朋友小提琴、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乔装打扮了后要偷偷溜去参加大人们的舞会。

2.初听乐曲,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讲述故事。

舞会刚刚开始,大人们还没来得及进入舞池,就被舞池中美妙的画面吸引住了,只见四分音符优雅地舞蹈着,小提琴模仿着猫公主的叫声轻声歌唱,四分休止符时不时提醒大家适时保持安静,可爱的猫公主忽快忽慢地在全场穿梭。一曲结束,猫公主和她的伙伴们退出舞池,大人们忍不住开始舞蹈,他们也请来了自己的音乐精灵朋友,有木管家族的朋友、有八分音符、十六分音乐,他们欢快活泼,一气呵成,整个场面十分的热烈。一曲过后大人们也有点累了,猫公主和她的音乐精灵朋友又登场了。不同的组合产生了不同的情景,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画面和故事。

3.和同学们一起对比后总结。

A 段主要是由弦乐、四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组合而成,B 段主要是由木管组和八分、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音乐元素之间不同的组合则表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画面,不同的音乐形象和画面则代表着不同的乐段。

每一个乐段都有自己独立的乐思,由不同的音乐元素有序地组合而成,它有着明显的开始和中止感,我们通过对比能很快找到不同乐段所特有的音乐元素排列,在随后的音乐课堂小实验中,带领学生一起选择不同的音乐要素去设计一个小乐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可以抓住划分乐段的关键。

二、在唱跳中快乐地体验“三部曲式”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唱一唱、跳一跳是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形式之一。唱一唱是音乐课堂的标配,我们暂且不讲,而跳一跳不但能促进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形成,也能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达音乐,故深受各大音乐教育体系的追捧,它可以是舞蹈、是律动、是体态、是身势等等,总之,有助于学生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参与到音乐的行为中去,由此学生可以全身心地体验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同样的道理,在“三部曲式”的学习中我们合理设计跳一跳、唱一唱,亦能让我们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三年级《加伏特舞曲》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聆听、对比,能找出不同乐段之间的音乐要素特点,乐于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中的音乐要素、结构和情绪,感受并体验音乐舞蹈性的同时,找到音乐曲式结构的规律,认识和理解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欣赏《加伏特舞曲》第一乐段。教师随音乐做踏步行走、半蹲双手放腿上和立起双手放头顶的动作,每一个乐句的动作均相同,但方向不同。教师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老师的这组动作有何规律。由于动作比较简单,又与音乐非常吻合,学生很快能发现每一个乐句结束之后会变化一个方向,但每一个乐句的动作相同,前面踏步,后面随着音高的变化做蹲和立的动作。随后请学生分组也来跟着音乐完成这组动作。

欣赏乐曲第二段。在聆听前教师要提出问题: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一样的吗?音高有变化吗?有新的节奏型产生吗?学生需要跟着老师的舞蹈再聆听一遍,教师针对每一乐句做左右摆动和旋转的动作。学生则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最后再唱一唱两个乐段的主要旋律,找出两个乐段的节奏、音高和组合的不同。

师生讨论后便可得出结论:第二乐段出现了大量新的音乐元素,如十六分音符的多次出现与第一乐段宽松的四分、八分音符形成明显对比。第一乐段每一乐句后面的休止符将乐段的乐句划分得十分清晰,与第二乐段连绵不断、衔接紧密的乐句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老师的舞蹈动作中每一次的旋转对应的都是一次十六分音符的出现,学生更能直观、感性地认知。

完整地欣赏全曲。在聆听前教师要提问:乐曲一共几个乐段?最后一个乐段和前面哪一个乐段相似?学生在前面的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聆听分辨不难发现最后一段和第一乐段相似。随后请学生和老师一起随音乐跳一跳,切身感受不同乐段的音乐特点和三部曲式的结构特征。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出三部曲式结构图:A B A'。

三部曲式中的单三部曲式不但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也是小学阶段音乐作品中出现最多的结构之一,它是单二部曲式进一步的发展,由三个同等重要的部分组成。单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都是重复或变化重复曲式的第一部分音乐,我们称之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没有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作品较少,因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更能体现平衡性,更能强化主要乐思,更有助于乐曲内容的统一。因此,三部曲式不管是单三还是复三往往指的都是带再现三部曲式。故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但要对比一二乐段的不同,明白有哪些新音乐元素出现,还要强调第一和第三再现段的完全相同或者不完全相同。通过跳一跳、唱一唱可以找到音乐曲式结构的规律,认识和理解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

三、在表演玩耍中愉快地表达“回旋曲式”

嬉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生更是如此,过家家是孩子们都喜欢的一种游戏,因为它可以彰显小朋友的表演欲望和能力。在音乐课堂中,玩中有学、学中有乐是我们很多老师的至高追求,我也不例外,在课堂中经常会让孩子们演一演,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情绪,表达音乐的乐思,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

【案例三】四年级《春》

教学目标:

学生能通过多边聆听、对比等方式,明确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推动音乐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乐于和同伴合作表演以表现变奏曲式音乐的基本结构的规律,认识和理解变奏曲式音乐作品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学习《春》的音乐主题。结构特点。

四、在绘画摆拼中开心地学习“变奏曲式”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性。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将劳技课中的做一做和美术课中的画一画调用起来,利用这种触觉和视觉的直观表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朋友听辨和歌唱。柯达伊教学体系中运用手势的形状和位置能够引导小朋友准确唱谱,巴斯蒂安钢琴教学体系中以节奏为切入点,用清晰的图画表明钢琴的键盘和指法可以让孩子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手指的位置。他们都是利用了视觉的直观表现来解决很多音乐学科上的教学问题,对于乐曲曲式结构的学习,我们亦可如此。

把主题比作春姑娘,请一位女生表演春姑娘,当听到音乐时学生就翩翩起舞,数一数春姑娘一共出现了几次?

2.请四组同学分别表演小鸟、泉水、雷电和雨后彩虹。

小鸟组模仿小鸟飞翔煽动翅膀的情态,泉水组选择三角铁和碰铃模拟泉水流动的声音,雷电组选择鼓和踏步模拟雷电声,彩虹组则用彩色的丝带挥舞。演出开始了,随着音乐,春姑娘首先登场,翩翩起舞;随后独奏小提琴以一连串尖锐的颤音生动地模仿群鸟的啼鸣,小鸟组踩着节拍挥动翅膀;接着春姑娘再次登场,翩翩起舞;独奏小提琴和全体小提琴紧随其后奏出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来表现微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这一诗意的意境,泉水组的小演员们随着音乐节拍敲击手里的乐器,有模有样;春姑娘又一次亮相了,歌颂着春天的美好;突然,乐队低沉的三十二分音符同音重复和独奏小提琴一连串三连音生动地描绘出了电闪雷鸣的情景,尽管没有使用任何管乐器或打击乐器,却也能营造出强烈的气势。雷电组的演员们随着音乐的速度轻声敲击手里的鼓,踏起脚步声,表现雷雨到来时的紧张气氛;春姑娘再一次出场,依然舞步轻盈;彩虹组飘舞着彩带,演绎出雨过天晴、一派欣欣向荣的情景;最后春姑娘又一次登场,用优美的舞姿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们无限欢欣愉悦的心情。最后,将演员们出场的先后顺序排一排,总结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图:A B A C A D A E A。

回旋曲式是音乐创作中被广泛运用、极具特点的曲式之一,也是较为复杂的一种曲式,回旋曲的结构原则是曲式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即能表达乐曲的重要内容且具有相当完整、独立意义的部分,并且其还会与不同性质、不同结构的若干插部相交替且反复出现,由此构成一种乐曲的曲式结构。对于小学生来讲,纯粹的理论学习,不但枯燥而且也不容易被理解,而通过演一演、玩一玩的形式,学生将自己化身为回旋曲式中的主体和各个插部,更能直观地了解和理解乐曲结构和回旋曲的

【案例四】四年级《乒乓变奏曲》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和创作,立体直观地认识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之间的重要关系。

积极与同伴合作,通过摆一摆理解变奏曲式的结构特点,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乒乓变奏曲》的音乐内容。

教学过程:

1.请学生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节点画出一个心目中的乒乓球,学生画完后,老师选出五六幅图请同学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乒乓球;不同点在于:其颜色不同、大小不同、软硬不同、图案不同、包装不同等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再怎么变化,它依然是一个乒乓球。

2.老师演唱歌曲《粉刷匠》中的第一乐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请同学分组讨论后把这句歌词变化一下,但要求不管怎么变,依然能听出是《粉刷匠》的第一乐句。经过讨论后有的学生会把这句歌词唱慢了,有的会把这句唱快了,有的则把这句唱得很响,有的则把这句的八分节奏唱成了附点节奏,有的还对这句歌词加入了打击乐和拍手作为伴奏。

3.出示《乒乓变奏曲》主题并学习。

聆听全曲,在老师钢琴左右手分奏的引导下,将你听到的各个变奏用下列图形组合并摆一摆:

主题音乐用乒乓球表示:

左手十六分音符伴奏:

右手十六分音符伴奏:

左手二分音符伴奏:

右手二分音符伴奏:

同学们通过聆听分辨讨论后得出五个变奏图形分别为:

最后总结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图:A A1 A2 A3 A4 A5。

变奏曲式是由代表基本乐思主体的最初原型及其若干次重复或展开的变化所构成的曲式,它是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中颇有特色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对于小学生来讲,从美术的直观角度而言,画一画、摆一摆可以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达到一种联合效应,更有利于学生认知和理解较为抽象复杂的曲式结构,使之显得通俗而易懂。当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美术图画结合在一起,既能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又能拓宽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以使学科交叉综合教学为我所用。

我们目前探究的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曲式结构”趣味教学的实施是以音乐审美为导向的,通过对比、唱跳、表演玩耍、绘画摆拼等形式可以将复杂艰涩的曲式结构学习简易化、通俗化、趣味化,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对音乐作品的横向结构的概念,并加强学生对音乐本体的体验式认知。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引入各种色彩的小乐器,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一些特色乐器,还可以把戏曲音乐理念引入课堂,还可以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曼哈顿音乐课程计划(MMCP)、巴斯蒂安钢琴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引入我们的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将理论学习与趣味相结合,能够让理论的学习富有趣味。老师还要善于利用小学生好动、善于观察的特点和模仿能力,引领他们去认识音乐的本体结构,了解音乐作品的曲式概念,感受音乐作品的结构之美。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曲式乐段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