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策略
2021-07-29林昭
摘 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成效不理想,学校、教师、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唤醒学生认真学习课程的意识;课任教师要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学生课堂教学视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意识 学习方法 课堂主体 教学视野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62
农村学校,地处偏僻,多数农村教育文化氛围不尽如人意。学生受地理环境、家庭监管、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行为习惯多表现为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加强素质教育,让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本人身在农村学校教学三十余载,见证了农村学校的整合与发展,就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强化课程意识是前提
长期以来,农村广大家长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心中没有《道德与法治》学科意识,且在中考学科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分数比例低,也直接影响家长、学生、教师不把《道德与法治》课摆上中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上好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对课程加以重视,提高对课程的认识。学校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安排,不挤兑教学课时,配备合格的课程教师;其他学科教师不歧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不抢占课余时间,要配合课程教师共同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家长要从“怎样做人”的角度教育引导孩子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学校、教师、家长共同营造《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氛围,强化课程意识,让立德树人化作学生的自觉行为,为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教有法,教无定法。农村学生在见闻视野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让农村学校的课堂活跃起来,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我觉得找到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1.大胆尝试,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这样论述:社会发展了,不识字的人将不再是文盲的重点,不懂的自学和不会应用学过的知识的人将成为新的文盲。教会学生自己从课本中找寻要掌握的知识点,比直接告诉学生问题和答案,更容易在学生的脑海留下深刻印象。自己亲自去探求知识,就像是亲自参加劳动实践,从实践中领会知识一样,会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授之以渔”,我们多少教师常挂在嘴上,但在教学中就是舍不得“以渔”,放不开让学生自己去学,生怕失去教师的教学地位,往往事倍功半,收获甚微。初中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加强,大多数都喜欢展示自我,农村学生也一样,只要给他们机会,你就会发现他们在不断进步。
如何自学《道德与法治》课本,是我每次接班第一课必讲的内容。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单元标题、课题、节题之间都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每一节教材的编写阐述都是一篇小论文,一般都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每一段叙述都有一句中心句,围绕中心句有不同角度的阐述;每个问题的阐述,都有若干个关键词。这些教材的特点看似简单,往往被教师忽视,如能在接班初期就指导学生按照教材编写特点学会自学课本,一定能收到教起来轻松,学起来容易的效果。
除了让学生学会自学教材之外,我特别重视“关键词”教学。农村学生,特别是中下程度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常常是一知半解、死记硬背,结果是丢三落四,一时记住了也不能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关键词”的点拨不能忽略。比如,教学八年级上册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维护国家安全青少年该怎么办呢?知识点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先让学生划出关键词,教师再进行点拨小结:我们可以做到用各种方式贡献智慧和力量,①提供便利协助,②积极建言献策,③检举制止,④监督维护。这些关键词,代表从不同角度维护国家安全,使用这些关键词,说出完整的句子,学生不难做到。
这样,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有了学习之道,自然进步的快。农村教师更应大胆尝试,探求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2.相信学生,把课堂主体还给学生
许多教师上课,都是抱着书本,抱着自己的思路滔滔不绝,不敢把问题交予学生探究,交予学生发表观点,生怕学生无话可说或是不着边际的胡诌,结果只能是让课堂进入死胡同,没有生气。农村学生虽然不如城市学生活泼大胆、视野开阔,但如能恰当的引导,从学生实际巧妙的抛出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还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关心国家发展》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我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谈谈国家的发展,感受国家的巨大进步。由于衣食住行用每天都伴随着学生,感受比较直接,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说出一些切身体会,再由其他学生加以补充。如,在穿衣方面,从听爷爷奶奶说的“打补丁”与“一衣多季”到现在的“时尚择衣”与“一季多衣”;在饮食方面,从前辈时代的食物匮乏到现在市场超市充足的食物供应和琳琅满目的食品;在住房方面,从农村土木结构瓦片遮顶的低矮房子到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套房和高楼;在出行方面,从步行到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高铁、飞机的发展;在生活用品的使用方面,变化特别大的是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手机的使用……这些问题离学生近,学生自然愿意说,能够说。这样,通过学生的讲述和相互补充,学生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发展速度,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信息技术,把教学视野交给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加大力度对本地教育事业的持续投入,近几年,农村各类学校在硬件设备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进课堂已经大规模实现。农村教师,要把握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在广大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与课堂进行有效的整合,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山村的娃娃也能见识大千世界。
如,在教学《关心国家发展》一课,当教学《国家取得成就》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列举近几年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少数学生会说出一些,但不具体,感悟不深。如科技成就,有的學生举了“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发射,由于学生知识储备程度差别大,很多学生听了“天问一号”目光茫然,对“天问一号”的了解肤浅。我就利用班级的西沃白板搜索引擎,让学生见识“天问一号”发射的壮观场面,并通过解说明确其发射的任务和意义。其他事例也一样通过搜索展示,让学生更直观的感知要了解的内容。这样,学生的见识多了,思考广了,也加深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得由学生主动去建构,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稳定。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农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创造条件唤醒学生认真学习课程的意识,把学习课程的方法教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视野交给学生,不断调整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农村学校一定会与城市学校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新时代培养大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学苑教育》2017年第4期。
[2] 刘雁玲《试论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5期。
[3] 王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策略探究》,《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林昭,1966年生,男,汉族,福建福州人,大学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