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高校附属医院学生学员管理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2021-07-29陈士奇黄嫦婧
何 珂 陈士奇 黄嫦婧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附属医院学生学员管理工作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这也使得如何提升高校附属医院对学生学员应急管理能力成为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热点[1-3]。本研究以某高校附属医院为例,通过对医院学生学员信息传递有效性、志愿服务主动性和问题求助倾向性等方面进行调研,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全国高校附属医院学生学员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以某高校附属医院学生学员(主要是研究生及住院医师规培学员)为研究对象,共计481人,其中在培住院医师168人,在培各类硕博士313人。本次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学员信息传递有效性、志愿服务主动性和问题求助倾向性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并通过“问卷星”在线问卷平台生成,由各班长、规培组长发放问卷链接至各班级群、规培群(调查周期为2020年第一季度),通过筛选及校验,共回收有效问卷481份,回收率100%,对有效问卷使用SPSS 22.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学员对各类疫情防控要求(倡议)的了解途径
调查统计显示(表1),了解各类疫情防控要求(倡议)的渠道前三位分别为医院教学部微信公众号(65.07%)、辅导员发布(57.59%)、科室微公众号(52.6%)。在了解各类疫情防控要求(倡议)信息的过程中,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辅导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在高校附属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积极运用部门公众号及各类学生学员管理群进行信息发布、思想引导等工作。同时,学生学员因政治面貌、入学/入院年份、科室专业等不同因素,日常会被纳入不同微信群中,但在突发事件中,与班级群(44.28%)/规培群(28.9%)相比,覆盖学生学员群体较广的团支部群(14.76%)在学生学员中的活跃度不够,也提示在学生学员中团员身份及团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虽然通过公众号和微信群发布各类疫情防控要求(倡议),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学员缺乏关注,这说明要做到让学生学员这一特定群体的大部分成员获知信息是可通过常规方式实现的,但是让这一群体的全部成员均获知信息是具有难度的,还需要通过创新信息精准传递形式加以解决。
2.2 疫情期间学生学员信息沟通与健康及出行信息填报情况
调查统计显示(表2),疫情期间,该院学生学员中的94.8%都能每日及时上报健康及出行信息,但也存在个别同学未能及时填报,主要原因集中在尚未能养成每日填报习惯,未看到班级群(科室群、规培群)的提醒信息,以及临床工作较为繁忙,偶尔忘记等。此外,调查还显示大家获取每日填报健康及出行信息的提醒渠道主要为班级群/科室群/规培群,说明条线管理(班级群、规培群)和属地管理(科室群)在共同发挥作用,而且“身份越单一、规模越少”的群信息传递有效性越高。同时,调查显示,当有群消息发布的时候,85.24%的同学都会认真查阅每条信息;而在问及影响大家有效接受教学管理部门老师发布的群消息原因时,前两位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群消息太多、无暇顾及每一条消息”以及“被其他信息覆盖(如同学们回复的‘收到’)。”因此,在突发事件中,采用全口径学生学员信息管理传递中,发布型信息按照平日多重群通知效果可能出现“重要信息看三遍”的叠加效应,但并未设置重要信息确认程序,使得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对信息有效传递程度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而当带有需反馈型信息收集时,多重群通知就很有可能造成信息上报混杂,为统计终端部门校对筛选信息带来不小的附加工作,从而影响统计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就对突发事件中信息发布方的传递渠道和确认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2.3 学生学员参与的战“疫”情况及影响其参与战“疫”志愿服务的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表3),该院学生学员参与战“疫”的方式较为丰富且次数较多。80.67%的学生表示他们有参与“线上的组织生活和捐款捐物等活动”;另外有63.62%的学生表示参与了“家乡和所在地医院、社区的测温、信息统计等线下战‘疫’服务、献血,线上科普宣教、留校参加学校志愿服务等”;还有37.63%的同学表示“协助医院教学部门联络学生学员情况、指导帮助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学习等”;另有部分同学积极向医院教学部门投送战“疫”宣传稿和参与线上调研等工作。该院超过半数的学生学员(52.18%)参加了线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线下志愿服务次数集中在1~5次(46.99%),促使其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主要是大家“愿意主动参与服务社会”,体现了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担当;一部分未能参与线下志愿服务的学生学员主要是因为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不方便外出。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学员对采用线上方式参与战“疫”志愿服务的具体方式和渠道了解不足。
2.4 疫情防控中学生学员存在的困难及求助对象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表4),此次疫情中学生学员存在最多的困难主要为科研(61.12%)、生活(43.04%)和工作(36.38%),这可能与科研需要研究场所、设施设备、实验动物等,相对生活、学习等方面困难,比较难通过线上形式予以解决或改善。当学生学员遇见学习和科研困难时,主要的求助对象为学生学员导师(33.68%)和同专业的师兄师姐或同基地的住院医师(27.65%);而当学生学员们遇见工作困难时,主要的求助对象也是学生学员导师(29.52%)和同专业的师兄师姐或同基地的住院医师(17.26%),而无论存在学习和科研或工作等困难,学生学员较少求助于学生辅导员、教学秘书,教学部门管理老师(住培)和带教老师(住培)、教学秘书等,最不倾向求助的是疫情防控学生学员联络员。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学员导师教育和同专业的/同基地的朋辈教育在学生学员遇见困难时具有较大影响力,所以如何发挥好这两支队伍在学生学员学习、科研或工作甚至思政教育等其他领域的影响力,是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当然,教学部门管理老师(住培)、辅导员和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者可能侧重于学生学员日常教学管理、思政教育和生活等方面,疫情防控学生学员联络员侧重于疫情期间的信息传递、关爱联络等方面,这可能是侧重专业方面上(学习和科研或工作)的困难求助上述几类人员比例不高的原因之一,其中教学秘书占比较低,可能与学生学员对教学院科二级管理的知晓度不足有关。
表4 此次疫情中学生学员存在的困难及求助对象 (n,%)
3 讨论
基于疫情防控下某高校附属医院学生学员信息传递有效性、志愿服务主动性和问题求助倾向性等方面的调查,在总结突发事件中高校附属医院学生学员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目前实际尚存的不足,进一步明确思路,完善措施,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突发事件学生学员应急管理工作模式。
3.1 完善网格管理,实化信息传递有效性
通过调研显示,当前高校附属医院学生学员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仅微信群这一类,就会涉及按学生学员身份归属的班级群、规培群,按政治面貌归属的党支部群、团支部群,按照学科专业归属的科室群等。在日常管理中同一信息“多群同发”的模式,既不符合突发事件中信息精准传递的要求,更不能对反馈信息进行有效便捷的汇总。因此,应巩固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学员常态网格化管理,以学生党支委、团支委和班委、住培学员组长等学生学员骨干作为常态化网格小组(按照班级、规培专业划分)组长,教学部门分管条线老师担任相应条线大组长。突发事件时,根据不同院区、不同隔离空间,在常规网格的基础上,迅速适应应急管理需要,按照扁平化要求(20人左右的突发事件网格化小组),迅速调整优化网格小组[5-8],充分发挥党团骨干作用,选优配强突发事件网格小组长,保障“战时”应急机制能够顺利启动和运行。在突发事件中,要实化发布和反馈信息的有效性,按照“医院信息发布端-网格大组长-网格小组长-组员”进行发布型信息传递,网格小组长发布上级重要信息时,要以微信群公告确认或者“请确认”微信小程序等方式,确保组员及时收到;当涉及反馈型信息时,从“组员-网格小组长-网格大组长-医院统计终端”,小组长可通过群内接龙等方式确保组员及时反馈信息。扁平化的网格管理,能够确保突发事件中重要信息发布和反馈的及时性、有效性,避免产生信息发布覆盖不全、信息反馈遗漏偏差等方面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精准、有力的支撑。当然,调研也反映了学生学员中不同微信群的活跃度差异较大,而学生学员覆盖面较广的团支部群,学生学员对其关注度不高,这可能因为相较本科生,研究生和住培学员年龄较大且已按学科专业进行科研和工作,传统的单纯按班级和年级团员管理和活动模式已很难与学生学员特点相匹配,同时,住培学员因其特殊身份,其团建模式也处于职业青年和青年学生之间的“模糊地带”,因此,高校附属医院应探索构建和实践医院共青团工作和教育工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学生学员团建模式,确保各群体功能优化互补,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由网格管理负责信息传递反馈,各群体通过各自功能微信群发挥政治引领、思想教育、关心关爱、综合保障等方面的作用。
3.2 加大体系建设,强化志愿服务主动性
首先,志愿服务要坚持党团组织引领,思想建设先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使学生学员中党员对“志愿服务”的共同观念有一个自觉认识,发挥“头雁”效应,不断增强学生学员中党员、团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9-11],从而带动整个学生学员群体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其次,对于创建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项目时,要根据所在医院的特殊性使志愿服务结合专业,有的放矢[12]。学生学员作为接受医学教育和人文积淀相对丰富的群体,具有较强的自学和适应能力,在医务志愿服务工作上具有一定优势,同时,还可根据不同年级和院区学生学员的学习阶段及工作压力程度,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形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要通过疫情加强对“中国志愿者服务网-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等线上志愿服务信息发布平台的认识和了解,培训相关线上志愿服务的实践技能和注意事项[13]。为保障突发事件中和常规学生学员志愿服务工作中有序进行,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学生学员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激励保障政策,建议修订医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和优秀住培学员评选规定,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奖学金“德育评价”和住培学员评优维度之中。第三,建设好学生学员志愿实践队伍和科普服务队伍两支队伍,让志愿服务成为学生学员践行文明、引领文明的一种新风尚,将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与“三全育人”理念相结合,加强实践育人和价值塑造,挖掘志愿服务的育人内涵,不断完善管理机制[14],以研究生示范党支部、优秀学生团支部、“三全育人”辅导员工作室、“三全育人”辅导员工作项目等四项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建设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普宣讲”为特色的高校附属医院志愿服务工作品牌,通过多措并举,使得学生学员志愿服务体系在高校附属医院落实落细、可及可考,真正强化学生学员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和外在保障。
3.3 融入“三全育人”,优化问题求助倾向性
学生学员对该院教学管理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8.75%,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该院教学管理部门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及时有效传达的上级要求,积极宣传医院抗疫先进事迹,并根据同学们的需求,调动各方资源进行了针对性的帮助,但更为重要的是该院教学管理部门在突发事件中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积极发挥学生学员导师教育和同专业的/同基地学生学员骨干的朋辈教育的作用[15]。首先,要加强学生学员导师对青年学生学员能力培养和身心发展的关心。建议高校附属医院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中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辅导员在医院“三全育人”中的协调作用,建立医院学生学员导师队伍和学生学员思政队伍的合理分工和协同机制,将学生学员导师对其能力培养的专业优势转化为对其身心发展的育人优势,切实把高校附属医院教师(医护人员)融入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其次,要充分依托党员联系群众“1+1”帮扶结对、党建带团建、班建等机制,建立一支思想过硬、学习刻苦、工作务实、作风正派、服务热心的学生学员骨干队伍,发挥其在学生学员群体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议高校附属医院应继续加强各级党、团、班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符合高校附属医院特点的学生学员骨干培训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学生学员骨干在突发事件中参与应急管理等方面能力给予培训,对其实际工作成效予以激励[16],从而增强各类学生学员骨干的自我认同及其参与学生学员管理工作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第三,要进一步创新教学院科二级管理,建议高校附属医院教学管理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负责抓总各类学生学员管理,各涉及学生学员教学任务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要负责好本部门科室的学生学员各阶段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在突发事件中本部门/科室学生学员的关爱联络、物资保障等工作。各部门/科室教学主任要强化本部门/科室研究生导师和临床带教老师责任,教学秘书要精准掌握每月本部门/科室各类学生学员在岗人数和具体名单,做好部门/科室层面学生学员管理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