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资源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21-07-29王春苑陈小冰刘伟濠黄严荣柳彩阳侯小琴

现代医院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电图死亡率心肌梗死

王春苑 张 偏 陈小冰 刘伟濠 黄严荣 柳彩阳 侯小琴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患者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且休息与硝酸酯药物不能完全缓解,需通过再灌注治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再灌注治疗包括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溶栓等治疗,越早进行再灌注治疗,心肌死亡越少,患者的存活率越高[1-2],故尽快行再灌注治疗是关键。临床常规救护AMI的流程无固定的抢救模式,因医护分工不够明确,医生个人的开台习惯不同,护士对于开台的培训不足或对物品不熟悉,患者不配合抢救等原因可耽误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存活率[3]。团队资源管理是具备特定技能、知识与态度的团队,通过制定对策、培训人员、反馈等措施改进救治流程,使得救治各流程的分工更加明确[4],提高救治效率,可能会缩短D-to-B,降低心肌再灌注所需时间。本研究探讨团队资源管理在AMI再灌注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55例AMI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AMI的诊断[5];②发病时间<12 h;③无全身性感染;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②已行溶栓治疗;③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8)。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9例,年龄58~70岁,平均年龄(63.27±4.63)岁;身体质量(BMI)指数25~28 kg/m2,平均BMI指数(26.63±1.05)kg/m2。观察组男20例,女8例,年龄59~70岁,平均年龄(64.32±4.22)岁;BMI指数26~29 kg/m2,平均BMI指数(27.50±1.08)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救护流程。患者自行入院或急救车护送入院,重症患者直接进入急诊抢救科室,心内科医生会诊后转入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做术前准备及知情同意,症状不严重患者可先由医生诊断后再进入抢救室,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采血等救治措施,无胸痛患者优先救治模式。

观察组:运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①建立AMI抢救团队:由医务部统筹、心内科主导急诊科、心内科、CCU、导管室、后勤各科室的资源整合,建立24 h全天候执行AMI救治团队。②拟定对策:相关科室核心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法完善相关制度流程,拆分每个流程细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项目;制定护理资源人力调配方案,完善值班制度,优化急诊接诊、院前院内转运流程;更改培训方式,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培训相关理论知识,站点考核加强技能培训;5S法则做好环境及物品准备,急救车增加配备心电图机、心肌梗死药物急救包,保证救治各流程无缝隙的救护。③组织实施:院内全员培训,向医护人员强调救治时间的重要性,组织胸痛演练,真人模拟AMI救治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对AMI患者的早期快速评估能力,胸痛患者接诊时优先,报告医生优先处理重症患者,加快开通血管速度,完善心梗处置流程;有效沟通,根据ISBAR的标准化沟通模式,建立AMI急救微信群,确保心电图的及时传输,便于心内科医生及时对AMI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建立AMI患者的救治时间节点表,护理人员填写后跟随病例至整个急诊救治结束。④质量控制:核心科室每季度进行联合例会、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整改;科内成立QC小组,统计每周AMI救治信息,并通过对每台超时手术进行分析和总结经验,以持续改进质量。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的救治相关指标、绕行CCU情况、并发症与死亡率。均观察至患者出院。①救治相关指标:心电图时间、口服负荷剂量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D-to-B时间、转运时间、住院时间。②记录两组患者绕行CCU的情况。③并发症与死亡率:记录出现的再灌注损伤、出血、穿刺点出血的情况,及记录患者的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心电图时间、服负荷剂量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D-to-B时间、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救治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绕行CCU情况对比

观察组绕行CCU率(82.14%)高于对照组的55.56%(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绕行CCU情况对比 n(%)

2.3 两组并发症与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71%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与死亡率对比 n(%)

3 讨论

AMI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激动、过劳、暴饮暴食等诱因使得斑块破裂[6],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使得冠状动脉管腔被阻塞,导致心肌坏死,再灌注治疗是治疗AMI的主要措施,需在发病的12 h内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缩少心肌梗死面积[7],故临床救治时需快速进行诊断行再灌注治疗。临床常规救治流程包括诊断后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采血等救治措施[8],未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且缺少一定的管理方法,各医护人员之间配合不够熟练,使得工作缺乏条理性,均可引起再灌注治疗时间过长,延误患者救治,降低患者的生存率[9-10]。团队资源管理通过统筹院前急救团队、急诊团队、心内科、后勤等科室,整合医院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建立AMI抢救团队、拟定对策、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四个步骤,思维导图+站点考核培训可强化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11-12],并提高医护人员与后勤人员的配合能力,减少救治前各转运过程时间,减少绕行CCU,缩短再灌注治疗的时间,进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3]。

团队资源管理通过建立院前急救系统,为急救车配备心电图以及心肌梗死急救药包,在患者入院前即进行药物再灌注治疗,缓解患者的胸痛症状,同时使院内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并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专业技能,不断优化救治流程[14-15]。为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将其应用在AMI患者再灌注治疗中,会明显缩短再灌注时间,减少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6]。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心电图时间、服负荷剂量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D-to-B时间、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团队资源管理可缩短AMI再灌注治疗患者救治过程中各流程所需时间,但对住院时间无影响。团队资源管理先组建AMI抢救团队,统筹利用院内各科室的有效资源,通过拟定完善流程的对策,培训方案、护理资源人力调配方案,培训救治团队人员,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提升大家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可优化急诊接诊、院前院内转运流程,减少急诊滞留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并成立QC小组,邀请医生、技师参加QC反馈会议,可持续改进救治过程的质量,进而减少患者急救车等待时间或绕行CCU的时间、优化接诊后的转运时间[17],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患者自身均有不同的基础疾病。

心肌长时间缺血后,如突然进行再灌注治疗,在短时间可引起再灌注损伤,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绕行CCU率82.14%高于对照组的55.56%,并发症发生率10.71%

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团队资源管理应用在AMI患者再灌注治疗中,可减少绕行CCU率和再灌注治疗后的并发症,但不能提高存活率。团队资源管理通过建立AMI急救微信群,在急救车上心内科医生即可接收患者的心电图,便于医生对病情做出判断,并给予救治措施,可有效减少绕行CCU,有助于加快开通血管的速度。另外,记录患者的的发病时间、到医院大门时间、接诊时间、采血时间、服药时间、肌钙蛋白结果时间、转出急诊时间、入导管时间,这些数据一直跟随到患者病例急诊救治结束,可减少交接工作时的无效沟通。还可通过QC小组每周统计的AMI救治信息,总结经验和分析救治超时原因,持续反馈与总结可逐渐提高救治质量,缩短D-to-B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抢救心肌细胞[18],减少再灌注损伤、出血,救治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可减少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意义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样本来量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团队资源管理应用在AMI患者再灌注治疗中,可缩短救治流程时间,减少绕行CCU,进而减少再灌注治疗的并发症,但对提高存活率无作用。

猜你喜欢

心电图死亡率心肌梗死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思考心电图之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