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旧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提升策略研究

2021-07-29王思敏张继兰熊理欣刘柯三

绿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金龙绿地老化

王思敏,张继兰,熊理欣,刘柯三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全国已有4200万户居民居住的16万个小区老化[1]。老旧小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具有缺少文化休闲设施、小区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础环境条件较差的特点。早期建设标准相对较低无法满足现今人们对宜居的追求[2]。国家近年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升类的改造鼓励从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及智慧化改造方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满足居民包括养老在内的各类需求。在该背景下展开研究,探讨提出老旧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改造的策略。

2 相关概念

2.1 老旧小区

建设部《关于开展老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指导意见》的规定,老旧小区是指房屋年久失修、配套设施缺损、环境脏乱差的住宅区[3]。本文选取昆明市永胜路金龙小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小区建设于2001年,小区存在缺少配套设施、户外休闲空间不足等问题。

2.2 适老化

适老化是在对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以充分符合老年人特征、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为原则进行的设计和改造[4]。此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针对三个类型,建筑或者建筑单体、某一类型环境的改造讨论、整体环境的改造讨论[5]。本文主要从老旧小区户外环境展开研究,依据老年人室外活动类型,将户外环境分为提供交往、游憩体验和组织交通的场所,适老化景观设计的要点主要围绕安全性、可达性、社交性[6]。

3 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原则

3.1 景观安全性

老年人年龄增大身体机能衰退,居住区设计时应采用适老化的设计,重视安全问题。老旧小区建设时间较早,设计之初很少考虑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存公共空间不利于老人活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进行改造时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

3.2 社交性

提供锻炼和交流的场所,促进老年人进行锻炼、社交,和睦的邻里关系易让老年人在交流中产生幸福感,提高老年人对生活的积极性。老旧小区的改造时应考虑老年人社交需求,设计有设施的开阔室外空间。

3.3 可达性

相关研究认为,户外公共空间是老年人重要的日常活动场所、社交场所,可达性将影响老年人日常出行频率[7]。环境优美的绿地会吸引老年人健身举办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促进老年人以更积极的态度进行社会交往。

4 调研结果与分析

4.1 昆明市永胜路社区场地现状分析

昆明市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的指导意见》,预计2025年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永胜路社区是昆明市2021年发布名单中计划改造的老旧小区之一,建成于2001年辖区总面积约0.51 km2,隶属昆明市官渡区太和街道办。根据街道办统计永胜路社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500人,占比为18.4%。金龙小区属于永胜路社区,处于春城路与永安路交叉路,如图1小区地理位置交通发达、医疗资源充足,医院与地铁站距离小区较近。小区主要是单元住宅,该小区与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集体宿舍相临,如图2,现今硬件设施与文化活动设施紧缺、安全隐患严重, 环境亟待整理和更新改造。

图1 金龙小区附近医院、地铁情况

图2 金龙小区周边老旧小区情况

4.1.1 建筑密度过大,景观效果较差

《城镇老年人设施规范》(GB50437-2007)(2018修订版)规定,老年人设施场地范围内的绿地率:新建不应低于40%,扩建和改建不应低于35%。永胜路社区建造年代久远,社区绿地面积较少,无法达到此规定。现有的绿地景观长期缺乏维护,部分植物长势不佳,除此外居民破坏景观种植蔬菜破坏原有景观(图3)。

图3 景观整体性被破坏

4.1.2 户外环境缝隙空间较多,空间形式化

金龙小区户外空间的利用率低,景观单一缺乏统一的文化主题。院墙分隔单元楼,如图4所示,缝隙空间较多,而老年人现有的户外活动空间有限。仅有宅间绿地可供老年人休闲,但此类型空间狭窄。部分区域内景观小品体量过大,空间形式化严重缺少实际效用(图5)。

图4 户外空间缺乏连续性

图5 体量过大的景观小品

4.1.3 缺乏供老人休闲健身的空间、配套设施和无障设施

老年人将干道旁的街角作为闲聊聚会的场所该场

地放置少量石椅,4栋前的宅间绿地提供少量石凳用作缺少维护已破损的石凳,内部道路狭窄未配备无障碍设,无法保证老年人安心游憩(图6)。其余空间未提供老年人休闲的设施。5栋与6栋间原有的绿地改建为电动车停车点,1栋与3栋间的场所被围墙阻隔,仅有3栋与4栋间的绿地配有休息椅凳、少量庭院灯。

图6 宅间绿地狭窄的道路

总体而言可供老年人休闲的宅间绿地较少,现有的宅间绿地中配备的设施也较少,无法提供满足老年人日常休闲。小区临街划定两个供居民健身的晨晚练点,弥补小区自身活动场所不足的现状,但两场地运动设施均较少(图7)。

图7 小区临近的晨晚练点

4.1.4 私家车占道,道路较窄

小区建设时国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居民拥有私家车的数量较少,小区规划的道路也较狭窄,规划之初未专门划定私家车停车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人民消费水平提升,私家车拥有量逐年上涨。金龙小区现有停车位较少,小区已将1栋前的宅间绿地改建增加停车位,干道两侧也划定私家车停车位(图8)。

图8 1栋前的停车位

小区休闲空间不足,老年人常汇集于干道一侧的小卖铺旁,而干道为人车混流的模式,这样的方式易产生安全问题。小区内部道路狭窄水泥铺面,宅间绿地内部路宽不到70 cm。

总之,金龙小区交通环境混乱,未有效利用景观空间,小区内部缺乏功能分区,现有空间功能不全,公共设施老化大部分无法满足老年人住区设计的要求。

5 老旧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策略

走访金龙小区,调查发现老年人日常有闲聊聚会的习惯,而小区并未提供老年人适宜的场地。依据此类需求将小区户外环境分为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提供健身的环境。为改善金龙小区缝隙空间较多、无完备的设施的情况,从增加设施,整合空间,规划道路等方面提出老旧小区户外环境改造策略,以整合资源利用,优化社区景观的方式,满足老年人需求,延长社区的使用年限。

5.1 减少缝隙空间,景观保留原有植被增强可识性

老旧小区长期缺乏维护,缝隙空间较多,户外景观杂乱缺少整体性,宅间绿地被居民占用种菜,绿地的休闲功能被破坏。宅间绿地、庭院绿地服务于临近单元楼的居民,居民出行宅间绿地的频率较高,此类型绿地易营造归属感[8]。拆除小区单元楼围墙的间隔,在缝隙空间增加绿化,重新划分私密、半私密的空间序列。老年人对生活已久的环境具有一定的依恋感,改造时应考虑尽可能保留原有植被,增加果树类植物营造游园趣味,规划绿色植物的生长区域保证景观效果。

老年人因年龄大记忆力衰退容易健忘,小区内设置标识可帮助老年人记忆,标识应照顾老年人视觉需求,选不宜反光的材质,尺寸较大的字体,明亮的色彩。

5.2 保障健身场便捷

永胜路社区与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相临一侧的绿色走廊设健身器材,但老年人需从永安路绕道才能进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也随之衰老,无法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适宜舒缓的方式健身[9]。因此为更让老年人以更便捷的方式到达运动场地,可临近绿色走廊的围墙开设侧门。

5.3 公共服务的适老化改造策略

老旧小区基础医疗保障养老、日间照护是改造关注的重点之一,将小区公共建筑改建成老年人的日间照料机构。此类型照料机构重点是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照料,如医疗、娱乐、精神慰藉等,本质是社会支援服务中心,目的是让利用者尽可能的社会参与、从而达到预防利用者退出社会时产生一系列潜在的护理负担。

户外环境增加公共设施,比如引用智慧路灯,根据人流、车流自动调整智慧路灯的亮度和时间,满足居民用灯的需求,同时若老年人遇突发情况可通过智慧路灯快速将信息发送至管理平台,方便快速到达现场救助老年人。增加设施的同时可以考虑设施的趣味性,对于行走便利的老年人趣味性的设施能更好的促进老年人产生愉悦的心情。

5.4 环境交通空间的改造策略

小区中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三级,而老旧小区道路分级不明显,未铺设铺砖,道路宽度较窄,但道路在整体景观中占比大。主干道人车混流,在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的基础之上应实行人车分流。同时,需要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如道路坡度不超过2%,以此保障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能安全通行。金龙小区内部应拆除违章搭建,预留安全通道、消防通道,以便突发情况的产生。

6 结论

本文围绕老旧小区如何适老化展开研究,调查永胜路社区金龙小区,分析了该老旧小区出现的问题,为该小区从空间、公共服务、交通等方面提出适老化的建议,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的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营造具有舒适感、安全感、幸福感的环境。

猜你喜欢

金龙绿地老化
适老化理念下的整体橱柜设计创新研究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售楼处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金龙“入围”之道
走进绿地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三龙变四龙
杜绝初春老化肌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