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B-LCJ法的城市滨水景观文脉审美价值评价
2021-07-29刘滨谊
郭 雨,刘滨谊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了黄浦江北岸两处不同的滨江场地:徐汇滨江和杨浦滨江。
基于徐汇滨江和杨浦滨江截然不同的历史渊源,设计者在现代景观设计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两者的差异,在徐汇滨江为了配合浦江对岸的世博建设,逐步迁出一些老工业企业、码头,拓展居住、商务、休闲、旅游等多功能配套。而杨浦滨江的定位则是以工业传承为核心,打造生态型、智慧型、生活化的公共开放空间,以满足市民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的需要。
正是这样不同的设计定位,为人们展现了不同的滨江沿岸,也为本研究埋下了基石。发掘场地的文脉审美价值,尽可能找到一定规律并运用到以后的景观设计中是景观专业人员的使命。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场地中,人们往往能够感知到一些专属于这个场地的气息,它很难用言语来表达,往往体现了这个场地特有的文化氛围,这就是文脉气息,在理性的层面上对其进行表达较为困难。从景观视觉审美的角度着手,将场地文脉审美价值这一主观感受转化为具体量值和规律,对注重表达场地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而言。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1988年,霍伊尔等主编的《滨水区更新》通过对多伦多、鹿特丹、曼彻斯特等多个城市的案例分析概括了滨水空间开发的驱动因素与内在矛盾;1996年,美国滨水地区研究中心出版了《全球城市滨水区开发成功实例》,被誉为“规划城市滨水区的宝典”;2002年日本土木学会主编了《滨水景观设计》一书,对河流的景观思路、设计基础、规划程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2.2 国内研究现状
2004年,金云峰、徐振借鉴西方国家滨水区开发的先进实践经验,对苏州河滨水绿地的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的统一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2009年,李静总结了城市湖泊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设计的理论框架。
3 研究内容
3.1 BIB-LCJ法
比较评判法——LCJ法是一种常运用于风景审美评判测量的优秀方法,与传统的SBE评分法相比,LCJ法通过对反映景观环境的照片进行排序得到美景度量表,比单纯对每张照片进行打分的SBE法得到的结果更加可靠。
同时,为了保证每两景观之间都至少有一次一起被比较的机会,本次研究中引入BIB(Balanced Incomplete Block Design)设计方法,通过这种数学模型对景观空间照片进行分组比较,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工作量过大。
在本次试验设计中,分别在徐汇滨江和杨浦滨江选择8张照片,按1~16的序号进行编号,然后按照BIB设计表进行编组。这样,每组4张图片,总共进行20组排序,每张照片在整个实验中重复5次。同时,每组的4张照片按从高到底的排序分别赋值4、3、2、1分,统计其在所有问卷中的5次排序中的平均分,再依据分数进行最终排序。
3.2 研究过程
3.2.1 第一阶段
将选择好的照片进行编号整理,得到以下16张照片,为分析的原始样本(图1)。
将图1的照片根据BIB(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表分组植入问卷(图2),共得到20道排序题,同时在问卷中统计受测者的学科背景及年龄、性别等相关信息。
图1 16张场景照片
图2 文化元素列举
设计完问卷后,进行网络问卷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回收133份问卷,得到每张照片在每道题中的平均分,一张照片共在每份问卷中出现5次,将5次分值相加便是每张照片的文脉审美价值打分(表1)。
表1 文脉审美价值打分
3.2.2 第二阶段
此阶段着眼于具体照片中的元素提取,分别需要提取照片中的文化元素种类,文化元素数量以及文化元素图片面积占比。分别统计16张场景照片中三组指标的数据(表2)。
表2 客观文化元素指标提取
3.2.3 第三阶段
将第二阶段得出的数据与第一阶段得出的打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分别得到三个客观元素与文脉审美价值评价打分的相关散点图,以及其相关性系数(对每组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概率P值小于0.05,说明相关性系数分析结果可信)(表3~5)。
由表3~5可以计算出,文化元素种类与文脉审美价值评分的相关性系数为0.377,呈低度相关;文化元素数量与文脉审美价值评分的相关性系数为0.137,基本不相关;文化元素图片面积占比与文脉审美价值评分的相关性系数为0.609,呈中度相关。三类元素中只有文化元素图片面积占比对文脉审美价值影响相对显著,但相关性仍不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表3 文化元素在整体文脉审美价值中占比
3.2.4 第四阶段
为寻找与文脉审美价值具有更强相关性的客观指标,为此将文化元素图片面积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单独分析,即将图片内的具体文化元素是什么进行重新统计,并进行问卷设计,预期得到的结果是统计出16张照片中所有具体文化元素在整体文脉审美价值中的占比。具体方法为将下列概括出来的从徐汇,杨浦滨江提取出来的元素逐一列举,并让受测者选出5个其认为最具有文脉审美价值的图片,得到不同类型文化元素在文脉审美价值中的占比。
进一步统计,计算每一个具体文化元素在每一张照片中的面积占比,其比例和的值应为第二阶段文化元素图片面积占比。
3.2.5 第五阶段
将原有的文化元素照片面积占比的比例重新进行加权统计,优化模型,其加权值为第四阶段统计得到的不同类型文化元素在整体文脉审美价值中的占比。例如照片1的最终加权得分为:X=2.75%×7.86%+1.12%×7.86%+3.83%×0.71%+10.36%×9.29%+1.04%×4.29%=1.30%。计算所有照片的加权值,即可得到最终16张照片的文化元素加权得分。
表4 不同场景照片中各文化元素占比 %
表5 文化要素加权得分 %
文化元素加权得分与文脉审美价值评价打分,以及其相关性系数如表6。
表6 文化元素加权得相关性 %
由表6可以看出,文化元素加权得分与文脉审美价值评分的相关性系数为0.835,散点图呈现强相关趋势。
4 研究结果及讨论
对滨江场地的客观文化指标与主观文化审美价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文化要素数量与文脉审美价值基本不相关,文化要素种类与文脉审美价值低度相关,说明文化要素数量与种类的多少基本不会影响场地文脉审美价值的高低。
(2)文化要素图片面积占比与文脉审美价值呈中度相关,说明场地中文化要素占整体观景视野的比重能较明显地影响场地文脉审美价值,但这种影响并不强烈。
(3)文化元素加权得分与文脉审美价值呈高度相关,说明文化要素占整体观景视野的比重与文化要素自身表达场地文脉特色的能力的综合结果能够明显影响场地的文脉审美价值,影响十分强烈。
5 研究展望
5.1 相关设计建议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想在场地中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其文脉审美价值,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不需要刻意堆叠景观文化元素的种类与数量,过于复杂的种类或者过多的数量并不会显著提升场地的文脉审美价值,反而可能使其整体景观形象趋于凌乱,影响人们对场地文脉特色的感知。
(2)提升文化元素在景观场景中的占比是提升场地文脉审美价值的有效手段,但设置与场地文脉特色密切相关、能有效唤起游人共鸣的文化元素对于提升整体文脉审美价值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同时要注重对于要再利用或新建的文化元素类型的选择。
5.2 存在的缺陷
本次研究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提升。
(1)研究中通过自摄的场景照片来展现场地的文脉审美价值,虽然考虑到受测者的临场感将照片比例统一调整为2.35∶1,但与在场地中实际观察体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想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受测者临场感,可尝试结合VR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
(2)因为结合了BIB排序法,问卷设计中引导受测者对二十组每组四张照片进行排序,工作量相对较大,部分受测者反映问卷做到后期缺乏耐心,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最后评分结 果的准确性,因此问卷设计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3)前期在统计学知识上面学习与积累不够,在后期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的时候手段相对欠缺,统计得到的数据只进行了散点图绘制、趋势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缺乏更进一步的复杂分析,下一步需要继续学习统计学相关知识或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