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节假日园林植物选择与应用
——以清明、“五一”时段为例

2021-07-29张吉祥

绿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五一园林植物

彭 旭,贺 燕,张吉祥

(1.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2.济南市市中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

1 引言

园林植物景观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旅游城市吸引游客的卖点之一。营造和谐、美丽、生态的园林植物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形象,更能吸引游客促进经济,为城市居民创造福祉。古人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强调了春季的珍贵,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正是人们出行游玩的最佳时段。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此期间外出旅行,通过亲近自然、感受民俗文化实现身心放松,因此本文以清明、“五一”时段(包含清明、谷雨、立夏三个节气)(图1)为例探讨了济南节假日园林植物选用方法。

图1 节日及节气分布

2 调研区域与方法

2.1 调研区域

济南市处于山东省西北部(图2),南倚泰山,北越黄河,地理坐标为北纬36°40′,东经117°00′。济南市南北长173 km,东西长约158 km,总面积约10244平方 km,下辖10区、2县。济南的南部为鲁中南低山丘陵地貌,最北侧则为冲积平原,形成了济南南高北低的独特地势[1]。济南海拔5~1108.3 m,南北地势起伏较大,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清明、“五一”时段正值春末夏初之季,该时段气候特征为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刮风频繁且风速较快,加之降水量较小、蒸发量较大,土壤失熵较快,春旱现象严重[2]。济南受水文、植被、气候等因素影响,土壤由南至北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其中褐土最多占74.1%呈微碱性[3],主要分布于济南中部和南部山区。

图2 调研区域示意

为更全面了解济南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本文以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域,综合考虑建成时间、绿地类型等因素选定了济南市环城公园、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及建大花园住宅小区4个代表性调研对象。

2.2 调研方法

2020年清明节和“五一”劳动节2次对4个代表性调研对象进行了实地调研,以观花、观叶、观果和观干作为主要判断依据,采用文字和摄像相结合的方式记录正值观赏期的园林植物。此外,张吉祥老师提供了近7年济南市景观项目中常用园林植物列表,该列表科学性、系统性较强。通过实地调研统计结果与景观项目常用植物列表整合确定济南清明、“五一”常见园林植物种类,对常见园林植物进行分类和对比,分析园林植物目前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提出合理的选择与应用策略。

3 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问题

3.1 园林植物应用现状

清明、“五一”时段济南市常见园林植物列表根据植物形态进行再分类,分为乔木类、灌木类、草本类和藤蔓类共计98种(表1),包含了30科68属。其中蔷薇科26种应用最为广泛,其次是豆科、菊科及木犀科植物。

表1 济南清明、“五一”常见园林植物应用列

在98种植物中,从生物学特性分类看,草本植物最多,其中常见的有孔雀草、万寿菊、萱草、玉簪、彩叶草等。藤本植物最少,主要有蔷薇、藤本月季、紫藤、五叶地锦和凌霄等。从科属分类方面看,蔷薇科植物最多,棣棠、红叶石楠、日本晚樱、蔷薇、碧桃、垂丝海棠、绣线菊、玫瑰、藤本月季等应用频率较高,该科除较高的观赏价值外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也备受重视。豆科、木犀科、百合科、菊科次之,其他科的植物均较少。

3.2 园林植物应用问题

通过对清明、“五一”时段济南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草本植物应用种类丰富,乔木类植物和灌木类植物相对较少,藤本植物种类匮乏,急需藤本植物的培育开发;②植物选择呈聚集性,主要集中在蔷薇科、豆科、菊科,同样富有观赏、生态价值的其他科植物应用较少;③乡土植物种类较少,缺乏地域特色,城市景观千城一面[4];④以观花植物为主,观叶、观干植物应用较少种类单一,多数植物花期较短导致可持续观赏性较差。

4 清明、“五一”时段植物选择与应用

4.1 植物选择与应用的理论基础

4.1.1 生态园林理论

生态园林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创新,生态园林建设是以生态学思维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筹人与自然供需关系,灵活运用生态学理论进行园林空间营建,为人们创造高质量、可持续的宜居生活环境。生态园林的主要特征有系统性与生态性、公共性、整体性、观赏性、综合性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园林建设讲究因地制宜,通过科学处理种间关系建立群落自维持机制[5]。园林植物是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材料之一,园林植物选择应秉持可持续发展观,积极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1.2 城市生态学理论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城市生态学一般性原则主要包括五种原则:①系统性原则即将城市看作是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以城市为单元,既考虑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也研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机制[6];②多元化原则指城市生态系统需要多元化的生态结果和功能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③联系性原则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环境与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④动态和谐原则是指城市发展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形成和谐、生态、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⑤可持续原则既是以上四种原则的前提,同时也是动态和谐原则的发展目标,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才具有意义[7]。

4.2 植物选择与应用的原则

4.2.1 科学性原则

清明、“五一”时段是春季最重要的两个节日,期间又包含了清明、谷雨、立夏3个节气。园林植物造景时应科学进行植物的选择及配置,以济南市节清明、“五一”时段的季节特征及生长环境的特点为选择基础,全面分析植物在该时段的物候特征及生长需求(表2),采用科学的栽植及管理技术,使园林植物的景观效益最大化[8]。此外,园林植物栽植过程中应注重栽植技术的科学化,在充分考虑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前提下,选用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进行水平、竖向植物景观营造,实现美观、生态、社会、经济多重效益。

表2 节气特征对比分析

4.2.2 以人为本原则

清明、“五一”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外出旅行。宜人的植物景观是放松身心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植物景观的材料选择时应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周边居民及游客的感官体验作为植物设计的出发点,结合文化、美学、心理感知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营造出舒适、健康、安全的环境[9]。在园林植物选择与应用过程中应注重植物群落发展所具有的自然规律,巧妙利用植物之间相生关系,避开相克的植物组合,实现植物群落的科学化、多样化配置,满足游客观赏植物景观时心理及生理上的需求。此外,部分有刺、有毒亦或产生飞絮的植物应当慎用或不用,飞絮容易导致游人产生过敏从而影响人的健康,例如垂柳、杨树等,但柳树为济南市市树,可采用只种植雄性的方法或者注射药物避免产生柳絮[10]。

4.2.3 文化与艺术相结合原则

每一个城市因其地理环境、发展历史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区域发展之本和传承之根。园林植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扮演着改善环境的角色同时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因此可以借助植物景观彰显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11]。园林植物选择与造景过程应结合城市风情、历史文化的特质,使园林植物景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效地弘扬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12]。此外,植物搭配还应注重艺术性,利用植物质地、色彩、空间形态的差异性进行巧妙组合搭配,结合空间感、层次性把控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既要考虑景观的“静态”观赏性,又要考虑其“动态”延续性。

4.2.4 经济性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美丽、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伴随绿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对于奇花异木的青睐。绿化材料的快餐式消费带来了大量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为追求快速成景大量栽植成年大树,亦或南方植物北方露天栽植等[13]。因此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应用过程应注重经济性,合理避免不当选择所带来的植物景观设计成本的消耗,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域特点、土壤熵肥状况等因素,选取成活率较高且后期养护成本较低的植物,以保证园林植物栽植施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14]。

4.3 植物选择与应用的策略

4.3.1 利用植物物候期,营造节日氛围

春季气候变化明显,正值众多园林植物展叶开花之季,因此科学掌握春季异色叶或开花的园林植物物候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植物造景。例如垂柳、朴树新叶为黄色,牡丹、月季、五角枫春色叶呈红色,春季花期较长有暖色系的迎春、紫荆、海棠、月季等,冷色系的有紫荆、鸢尾、丁香等[15]。运用柳和冷色系花卉可营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节日氛围,而“五一”黄金周举国欢庆则应多采用暖色系且花期较长的花卉进行花坛及花镜的建造。

4.3.2 挖掘植物内涵,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我国传统节日风俗中蕴含了很多植物文化,几千年来这些植物文化与百姓生活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与园林植物文化相关的清明习俗有插柳和射柳,人们通过房前插柳和射柳踏青来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和美好生活的憧憬[16]。因此应挖掘和应用园林植物内涵,创造具有人文特色的园林景观,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4.3.3 乡土植物优先,彰显地域特色

济南市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从南部低山丘陵到北部冲积平原地形变化丰富,因此造就了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例如垂柳、荷花。通过文献查阅分析得知济南市虽然乡土植物种类丰富,但观赏性和经济价值高的种类相对较少,因此乡土植物的开发与利用对节假日植物景观具有重要意义[17],具体方法主要包括:①乡土植物种类丰富,但应用于园林造景的较少,应加强育种选良;②理论结合实践,构建济南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③对有可能应用于园林景观的植物进行挖掘;④对济南市乡土植物群落进行保护研究。

4.3.4 近期与远期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园林植物种类不同其生命周期也存在巨大差异,往往木本植物生命周期最长,灌木及藤本植物次之,草本植物生命周期均较短,其中又分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园林植物选择时应考虑到植物景观的近期效果更要考虑到远期效益,为形成景观效果好、效益长的植物景观应注意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多年生草本植物与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相结合、宿根植物与非宿根植物相结合等[18]。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不但增加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同时有助于提升植物景观的稳定性,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类之间呈互补关系,易于实现植物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通过对济南市清明、“五一”期间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节假日期间植物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于济南市自然环境状况,结合生态园林理论和城市生态学理论的相关知识提出了济南市清明、“五一”期间植物选择与应用策略,为济南节假日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五一园林植物
张家口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解析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
研析树木修剪技术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渗透
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探讨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