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的有效性
2021-07-28王晓娟
王晓娟
摘 要:首先阐述开展读写结合的概念简介,以此确立研究基点;接着详细论述语文教学开展读写结合的有效性:读写结合提升文本认知兴趣、读写结合提升写作参与动机、读写结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教学;小学生;有效性
一、开展读写结合的概念简介
读写结合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先让小学生进行积极阅读和信息悦纳,然后再让小学生在有所读中有所想、有所想中有所得、有所得中有所写,切实促进小学生的兼收并蓄、厚积薄发。读写结合具有突出的积累性、渐进性、实操性、主体性和实效性,能够为小学生的语文认知、快乐成长创设一条科学高效的“阳光大道”,加速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学开展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读写结合是语文课堂上的新理念与新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认知兴趣、探究动机和参与意识,切实优化小学生的认知方式。
(一)读写结合提升文本认知兴趣
读写结合是小学生从未接触过、尝试过和参与过的语文认知方式,因此读写结合对小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趣味性、新奇性和未知性,自然对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诱惑力和感召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读写结合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兴趣和参与意识,对于唤醒和提升小学生的主体认知状态、主观能动性和生命发展潜能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为小学生提供了一次进行海底观光旅游的“文字认知机会”,能够让小学生欣赏到趣味横生、美不胜收、千姿百态的热带海洋生物圈,简直就是一个美轮美奂、异彩纷呈的“小型水族馆”或“海底大世界”。因此,为了激发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将写作训练任务定为“我到西沙群岛去潜海”。这样,小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就会格外关注海底各种各样的动物、颜色艳丽的热带鱼儿、千姿百态的珊瑚礁、林林总总的海底植物等等,真真正正地让小学生兴致勃勃地一次看个够、一次写个够。
(二)读写结合提升写作参与动机
读写结合,以读为首,以写为要,相得益彰。小学生为了完成后续的写作训练任务,自然就会在阅读认知过程中格外用心地进行信息悦纳。因此,小学生对于这种先阅读后写作的读写结合非常好奇,自然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认知兴趣、求知动机、参与意识,以此最大限度地优化小学生的主体认知状态,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认知热情、表现激情和参与动机。
如《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牛的大肚子里有“四个胃”,且每个胃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功能,因而非常神奇和有趣,能够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读写结合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定写作任务“牛的肚子为什么这么大?”,以此让小学生积极去阅读文本内容,主动在文本材料中去寻找四个胃的具体名称和实际功能,通过仔细阅读去完成教师预定好的写作任务。这样,小学生就会有效提高自己进行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强化小学生的参与动机。
(三)读写结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小学生接受作者文学教化、思想教育和灵魂陶冶的生命内省过程,也是信息悦纳与处理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小学生有感于内、有表于外的信息输出方式。因此,读写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小学生对信息元素的主体悦纳、分析处理和整合归纳,自然能够让小学生在厚积薄发中循序渐进,切实让小学生在有目的、有任务的主动阅读中感知,在有计划、有设计中积极写作。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小学生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期东渡日本去求学的感人故事和教育素材,因而小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材料的过程中获得营养丰富的思想教育、德育滋养和文化教育。因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定写作题目“我的学习榜样——周恩来”,让小学生在积极阅读中主动阅读课文,自觉收集课文中有用的信息进行后期的写作训练活动。久而久之,小学生在信息方面的悦纳能力、理解能力、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会得到了提升。
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师展示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演武场”,还是开展读写结合的试验台,更是小学生信息积累、信息处理和信息表达的体系化认知基地。因此,教师积极借助读写结合提升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写作参与动机和语言表达能力,切实为小学生的语文认知、合作探究、快乐交流和自觉成长创设一个有设计、有层次、有规划、有梯度的循序渐进阶梯,大幅度促进小学生的快乐认知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6):39-40.
[2]魏长琼.读出新意写出乐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学術D),2019(2):57-58.
[3]吴令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现状与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