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措施分析
2021-07-28王雪梅
摘 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对学生的吸引力十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水平也可以得到塑造和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考虑智慧课堂的规律,结合办学实际和教学效果,构建教学方法和自主创新,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贡献,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学语文;课堂预设
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而构建的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效应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有目的的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要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实践性。
一、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现状
(一)低沉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讲特讲,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语文的基础知识是简单的,由一连串的课文组成,没有活力。
(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认为学习语文非常重要,学生学习是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这给学生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从心底里不会去学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三)课程内容不灵活
在我国,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涉及我国各个省份,内容涉及面广。教师没有根据本地区和地方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堂教学,部分教师过分依赖课本内容,忽略课外知识的拓宽,导致学生知识匮乏、观念缺失,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
在新课程标准的发展下,以人为本早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规律,这也是智慧课堂基础建设的重点规律之一。以人为本是智能课堂的管理方式,也是智能课堂的关键组织理念之一。智慧课堂是利用智能化、平台交流,获取学生学习的第一手信息内容,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教学课堂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代表观念的转变,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组织课堂教学工作中,根据层次设置教学方式到院校任教,关注学生的大脑发育和发展,调整课堂教学理念。从班集体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來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组织结构整合学生、发现学生、关心学生。以课堂教学和学习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心学生,从重点抓起。例如,在课堂教学的独立工作阶段观察学生等,因为这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应该得到全方位的呵护。关键是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开放灵活的课堂预设
为了更好地搭建智慧课堂,大力开展灵活的课堂教学预设,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智慧课堂的第一层含义是发现学生的智能,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另一个层面的意义是灵活运用当代智能计算机设备进行学习。灵活对外开放教学课堂预设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尝试:基于认真细致的教学分析的教案准备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阶段,是教师对后面课程内容的前期准备。此时,组织智慧课堂教学预设应该综合班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认真细致的科学研究进行课堂教学预设,为后续的教育科研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在智慧课堂下,多媒体系统的应用越来越追求完美和精湛,如微课的普遍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等,应该选择和制作课程内容的设计等。如何合理组合应用以充分发挥其重要意义,如何寻找新的设备,也成为下一阶段的思考和探索。在智慧课堂下,利用开放互联网可以进一步引入多种语文教学资源,如利用开放教学资源(OER)和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s)等,收集可用资源并遵循共享资源课堂教学主动对外开放的标准,不仅要获取,还要共享。
(三)连接课堂内外
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聆听,课堂之外的生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进入生活的道路桥梁,连接着课堂内外。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词句和所听内容。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环境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洞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积极建设智慧课堂是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水平的合理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全方位研究探索智慧课堂建设的基本方法和对策,进一步把握智慧课堂的规律性,让备课更扎实,课堂教学更精准,评价更多元化。
参考文献:
[1]王瑞霞.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20(13):121.
[2]杨丹萍.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21):201.
作者简介:王雪梅(1971—),女,汉族,甘肃景泰人,专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