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研究
2021-07-28张德伟
张德伟
摘 要: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语文学科也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提出了与学科内容相关的核心素养。主要从解析阅读语言、分析阅读思路、拓展阅读文化等方面探讨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
核心素养是能够让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在这一总体概念下也发展了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的素养。这些核心素养也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文中仅针对前三种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分析。
一、解析阅读语言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阅读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和优势,使学生学会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色,让学生把握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解析阅读语言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桂花雨》这篇阅读课文时,便可以为学生分析课文文本的语言,让学生在分析语言的过程中了解课文中的语言特色,使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得到提升,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语言的分析能力。我在讲授时,为学生展示出课文中“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之后让学生分析这句话中的“浸”字运用得好在哪里。学生对前后文进行阅读后回答:“这个浸字与后文中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一句相对应,形象地表达出了桂花的香气不仅在花开的时节香气浓郁,当用桂花做了茶、饼的时候,全年都可以闻到、吃到桂花香,表明桂花的香已经飘满了四季。”从这一过程便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对前后文中“浸”字的了解,体会到了这篇阅读文本的语言之美,了解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方法。
二、分析閱读思路
为了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了解阅读文本写作结构,教师还可以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共同分析阅读文本的写作思路,这样便能让学生在分析阅读文本写作思路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作者的写作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阅读文本的结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桥》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授课时便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思路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分析过程中把握文本的写作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之后,我询问学生:“课文中最先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写着山洪来了,人们开始往桥边去。”我接着问学生:“那么这么写有什么目的呢?”学生回答:“为了让我们关注桥边发生的故事,桥是人们生的机会,在面对这个机会的时候,大家有不同的表现,这个是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我点点头,并对学生说:“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先写事情的开端,之后写了发展和高潮,就是老汉和小伙子的争执,最后写了结尾。让我们在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能够了解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样的分析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使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得到了提升。
三、拓展阅读文化
阅读文本中也包含了一些文化性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为学生拓展阅读文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教授一篇阅读文本时,教师要提前了解文本中的文化信息,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拓展解读。
我在教学《腊八粥》这篇课文之前,便查找了腊八粥的来历及其相关资料,了解了腊八粥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为学生讲述这篇课文时,我便在课堂上向学生拓展了相关文化知识。这样的拓展,使学生对这一文化有了了解,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也就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了。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解析阅读语言使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可以通过分析阅读思路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构思,提升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拓展阅读文化使学生理解阅读中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余玲艳,代建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7(8):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