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现状的调查探究
2021-07-28王金城
王金城
摘 要:应用题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有些学生由于逻辑思维不强,导致在应用题方面受到了打击。教师针对这种情况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基于此,就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现状进行调查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
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考试中比较重要的题型,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学生通过应用题练习,能够提升自身的数学基础以及数学素养。另外,小学数学应用题相比单一的计算题更有趣味性。但是,因为数学应用题的逻辑思维较强,导致很多学生对题目意思的理解有阻碍,加大了学生的应用题解题难度。
一、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现状
首先,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题目以及数学知识上,没有为学生带来贴合实际生活的素材,导致学生对题意没有很好的理解。同时,数学题目本身非常复杂,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对应用题产生解题障碍。其次,从心理角度而言,主要有三点明显的表现。第一,基础知识不扎实。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才能顺利解题。第二,从智力角度而言,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同,也是解题障碍的一个原因。第三,从行为习惯角度来说,很多小学生由于年龄以及性格的关系,多半比较贪玩,对题目的意思没有理解,从而产生解题障碍。
二、解决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的策略
1.提升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
理解题目意思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帮助学生提升理解题意能力时,第一步就是锻炼学生阅读题目的能力。并且将这种阅读题目的意识培养成一种习惯。在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以后,就能很好地跃过应用题障碍,从而提升应用题解题能力。
比如,A车和B车一共载了67个人,从A车下来15人到B车上,最后B车上的人数比A车少了5个人,问两个车上原有多少人?这道应用题逻辑思维比较强,并且题目意思也非常复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已知条件是两车一共有67人,A车减去15人,B车增加15人,现在B车比A车多了5人。问题是原来两个车上有多少人?通过已知条件,我们知道A车人数较多,B车人数较少。原来A、B之间相差的数是15×2+5=35人。AB一共67个人,因此,A车原有人数应该是(67+ 15×2+5)÷2= 51,B车人数是67-51=16
2.提升学生多元化方式解题的能力
有一些应用题的题型虽然理解起来不容易,但是通过其他方式就能清晰地展现。因此,教师在解决学生应用题解题障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让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更加深刻。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是分析法,什么是综合法。分析法主要是从问题入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到解题的思路;而综合法主要是从整体思路入手,将已知关系和条件合并,再通过数学知识进行运算。
比如,在数学应用题考试中,经常有学生发现自己的题目答案写对了但是老师依然没有给出满分的情况。这种情况与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很大关系,一些学生理不清题目思路,虽然知道正确答案,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表示答案是怎么来的,解题过程不具备科学性。因此,教师也要明确对学生提出要求,规范书写,明确解题思路。例如,买2块橡皮需要0.5元,买20个需要多少元?这道应用题虽然题目简单,但是也需要明确的算式呈现学生的解题思路。很多学生直接写0.5÷2×20=5,这样计算虽然结果正确,但是过程不规范,导致学生失分。
3.拓展题型,锻炼学生思维
很多应用题的选材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之所以会有应用题的形式,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为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体现了数学知识,小学生对社会没有足够的认知,通过应用题的形式,能让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应用题知识时,选取的题材要充分体现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以班级里男、女比例为已知条件,创造应用题型,让应用题中的问题更加生动,以此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质量。
綜上所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逻辑思维。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还存在很大的解题障碍,这也跟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因此,教师要对应用题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要对应用题有足够的信心,才能保证解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登锐.小学数学教学之难点应用题教学[J].成长,2019(8):193.
[2]陈妙香.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7):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