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驱动构建校外教育区域性陶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
2021-07-28朱青
摘 要:在深化课改的背景下,区域陶艺教师的需求从“量”和“质”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区域层面思考,以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模式,探索、构建符合区域特色的校外陶艺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双因驱动;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校外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课程改革、学生发展等,均直接受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影响,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体现区域教育成效的重要一环。在深化课改的背景下,陶艺越来越多地成为区域校内外美术、劳技课程改革创新的重点和亮点,随之,对陶艺教师的需求从“量”和“质”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校外陶艺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陶艺是一项集技术学习、文化学习和审美提升的综合性的美育实践。在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传统的陶艺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校外教育的陶艺教师因专业发展意识的相对欠缺,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面临知识结构不完整、教学方式不灵活、评价方式不多元等困难与挑战。虽然校外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但多采用专家讲座、观课考察、教案写作等学习方式,流于形式,不能直达培训主体——教师需求。
因此,打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个别学习”“被动学习”的陈旧模式,从区域层面构建区域性校外陶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创新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大有可为。
二、校外教育区域性陶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模式建构
专业学习社群是以自主自愿为基础,基于共同愿景,通过相互分享资源、交流协作、共同学习的组织。其具体构成与核心模式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并被广泛应用于国内中小学教师集体教学研究活动。
双因驱动,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内外因相互推动,是新教师向成熟教师及名优教师发展的必然路径。从教师专业发展看,“内因”是指教师的职业观,对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及渴望成长;“外因”是指教师个体之外的环境、搭建的平台或机会。
双因驱动构建区域性的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是指打破校内外壁垒,在区域层面建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它内在以自愿为前提,以专业发展为目的;外部搭建平台,使教师能跟随区域内名师开展学习,能与志同道合的专业伙伴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学、共研、共成长。
三、校外教育区域性陶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模式实施路径
1.制订专业发展规划,转变理念目标
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社群团体,首先都要做好理念“破局”,转变个人认知。社群达成价值共识,优化外因;个人制订发展规划,激活内因。双因趋同,让教师表达自己真实的发展需要,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这是构建校外教育区域性陶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第一步。
2.设计研修项目或主题,丰富专业知识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才是主体。培训者从主体需求出发提供优质的内容,才能让受训教师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外部的学习供给相匹配。具体实施中,采用研训清单,可有效兼顾教师的内在兴趣和外部供给,让教师在有效获得条件性知识的同时,能积极尝试、自主选择,获得实践性知识。双因协同,完备教师专业知识体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是决定区域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建设成效的关键。
3.推出影响力名师,引领实践教学
教师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构建校外教育区域性陶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要引进或推出富有影响力的专家或名师,成为社群中引领教学实践的榜样示范。主要方式有:专题研究某位名师课例和教学风格;问题导向下,对不同名师课例展开研究,归纳教学方法;双向评课,名师与学员同课异构,对比教学。
4.探索运行机制,优化组织管理
任何组织的良好运行都离不开机制建设。从优化组织管理出发,探索保障区域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正常运行的机制,主要包括成员加入(退出)的申请机制、成员内部和外宣的约束机制、研修项目选择与参与机制和优秀成果(成员)表彰机制。
校外教育区域性陶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实践,提升了区域内的校外陶艺教师的学习氛围,使教师的专业能力长足发展,促进了区域陶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肖川.以改革的精神反思课程改革[J].人民教育,2005(5):10-11.
[2]王思震.教师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3.
[3]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注: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校外教育区域性陶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模式研究”(立项编号:20XW07)成果。
作者简介:朱青,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劳技(陶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