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外教育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探讨

2016-11-26钱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校外教育生命教育

钱建

【摘要】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课堂。本文结合上海市的高中学生的救护教学任务,探讨在救护课程中都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开展生命教育。

【关键词】校外教育 生命教育 救护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241-01

一、对生命教育的概述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最高追求。以教育为手段,以生命为核心,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获得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而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在众多中小学生中却逐渐不被重视。据相关统计,上海学生自杀人数正逐年增多,媒体报道的校园自杀或他杀案件也越来越多,甚至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也有因为心理或生理原因漠视生命,导致学生非正常死亡。这些对生命的漠视和不尊重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也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现在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宝贝,学校的上帝。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学校教育逐渐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更高的教学质量服务,有时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忽视生命教育的指导。

笔者所在单位(以下简称“营地”)每年承担了全上海市的高中学生的救护教学任务,全部救护课程中都渗透着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本文就救护课程中融入的生命教育展开探讨。

二、救护课程中渗透的生命教育

急救课程具备生命教育的显性和隐形双重特征,既让学生掌握了技能,又引导了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显性特征是直接让学生学会挽救生命、自救互救隐性特征是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营地开展的救护课程涵盖了救护新概念、出血与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伤员搬运、心肺复苏急救等内容。以下从上述六大内容中简单探讨救护课程中的生命教育。

1.“救护新概念”之生命教育探讨

“传统救护”一般是遇到危重伤病员做些简单的照顾护理,请求120施救,完全寄希望于医院和医生。这种传统的观念,常常使处在生死边缘的重伤员错过最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现代救护”是在事发的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

在“救护新概念”的教学中,通过提问与互动,引导学生对比“传统救护”和“现代救护”区别,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同时举一些媒体最近报道的一些事例,更能够触动学生,带动学生对生命的感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2.“心肺复苏”之生命教育探讨

心肺复苏简称CPR,是急救技能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能,要求全员掌握,最容易渗透生命教育理念。CPR施救的成败直接关乎到伤员生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举些身边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死亡的可怕和生命的脆弱,引发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CPR的施救一定要及时,10分钟内未能有效施救,伤员可能失去生命。施救中要求学生严谨,急救步骤和方法不容有错。任何一个错误操作都可能让伤员致命。比如口对口吹气前忘了清理口腔异物,会导致气道梗塞窒息致死;胸外按压力度过重会导致肋骨骨折刺破内脏,过轻会造成按压无效等。操作的正确与否关系人之生死,以此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严谨认真,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3.“出血与止血”之生命教育探讨

在“出血与止血”的教学中,学生先了解出血的常识。在介绍出血的常识时,逐渐引入生命教育思想。血液循环是生命的基础,受伤出血,会威胁到生命,不同的出血类型和出血量对生命的威胁程度不同。

课程中,学生知道了出血的严重性,会重视伤情,对生命精心呵护。在止血的教学中需把握一个重点,即止血对抢救出血伤员生命具有特殊的意义。止血方法应根据损伤部位和伤情具体选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止血技能,提升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自救互救,是生命教育中和紧急救护的宗旨。

4.“包扎”之生命教育探讨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在包扎的教学中,包扎的正确与否关系着伤员诸多方面,甚至生命。如果包扎得太紧,就可能造成肌体新的损伤,影响血液循环,出现肢体肿胀,或苍白、发绀、发冷、麻木等。如不及时放松,重新进行正确的包扎,就有可能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5.“骨折固定”之生命教育探讨

骨折对生命的影响在于伤员的生理和心理,骨折会给伤员带来生理上的疼痛,也会给伤员带来心理上的失落,尤其是可能需要截肢的骨折。

在急救技能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处置骨折伤员:第一是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和手段固定,如夹板固定、树枝固定、纸板固定、健肢固定、无夹板固定等。固定过程中要尽量不去移动伤肢,因为不适当地移动患者,也可造成难以挽救的损伤。第二是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骨折固定中,安慰伤员,开导伤员,鼓励伤员,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提升体现。

6.“伤员搬运”之生命教育探讨

伤病员在急救和送医过程中,必须经过搬运环节。正确的搬运方法对急救、治疗很重要,错误的搬运可能会在搬运途中加重伤情,甚至危及生命。

授课中引导学生不能只把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局限在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上,搬运也很是非常重要,不同的伤情有着不同的搬运方法,向学生逐一讲述,并加以示范。

三、结论与展望

很多时候,生命系于一线,意外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提供有效救护的是我们自己。营地开展的紧急救护课程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候能够救自己,救他人,实现自救互救,让脆弱的生命坚强起来。

当前,我国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虽然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这个课题的侧重不同,但解决思路却是相通的,真正的生命教育应联系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帮助青少年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生命!

参考文献:

[1]康丽颖.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困惑与挑战——关于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三重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22-30.

[2]李宏斌,王强,梁琦.关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以河南省十八个地市152所学校为例[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6,01:29-34.

[3]王桂忠,邱世亮.野外生存教育课程的野外实训设计与实施[J].体育学刊,2010,01:59-62.

[4]王桂忠.通过野外生存教育开展生命教育的探索[J].体育学刊,2013,04:93-96.

猜你喜欢

校外教育生命教育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