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劳动教育促进低年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2021-07-27蒋静仪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劳动教育

蒋静仪

摘 要:近年来,劳动教育已经被纳入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得到重视。教师通过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育、指导学生进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最终达到掌握、运用语言,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把劳动教育与小学低年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相融合,通过丰富劳动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进行手脑结合的劳动体验时,将劳动认识感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低年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近年来,劳动教育已被纳入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得到重视。过于单一的劳动教育模式忽略了课程的多样性。劳动教育基本是从德育方面进行,较少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育与智育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开发智力,劳动包括脑力与体力,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徐海娇在《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提到:劳动教育是个体积累经验的方式,并将经验进行升华再造。将学科知识融入劳动的实践中,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与升华知识,这是劳动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与促进。由此可见,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是建立在劳育与智育相互促进的基础上。

将劳动教育融合语文教学,以劳动启蒙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展语言思维能力,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巧用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让学生在进行手脑结合的劳动体验时,将劳动认识感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既丰富了劳动教育方式,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家、校、社”联动,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通过“家、校、社”联动,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劳动教育。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从体验到表达,搭建学生劳动与表达的平台,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训练,创造想象的机会,让学生手、眼、脑、嘴并用,全面提升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手拉大手,劳动记心得

低年段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弱,开展家务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叠衣服、洗袜子,整理书包、书本、文具、书桌、房间,扫地、拖地、抹桌子、摆碗筷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提高自理能力。学生以语音、文字方式,家长以图片、视频方式,把学生劳动体验过程、心得体会、成果收获等,用教师设计的家务劳动评价记录卡记录下来。如劳动过程中掌握了什么方法技能?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小手拉大手,孩子在家长的督促下有效体验家务劳动并表达自己的劳动心得与感悟。家长及时对孩子的劳动做出评价,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经验齐分享,劳育出真知

低年段学生刚步入小学,有一定口头表达基础,但写作能力有待提高。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一系列的劳动活动,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再利用语文课堂开展劳动经验分享会,不仅能让学生看到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也能大大提高學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表达的过程中不仅增加词汇的储备量,也让聆听的学生受到启发,从而使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得到锻炼。这就促使了劳动和思维的统一、活动与词语积累的统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花香沁心田,劳育乐写作

利用班级教室外的走廊特色“小花园”和天台菜园等劳动基地,让学生辨识各种花草,了解它们的生活特性和养殖技巧。通过种花、浇水、除虫、施肥等,体验花草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增加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体验后,采用撰写图文并茂的观察日记或科普小论文的形式把劳动心得记录下来。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会实践的乐趣,感悟生活真谛,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劳动进社区,劳育酿温情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求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直接参与儿童生活成长的过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每个月设定一个主题,如“我为社区环境做贡献”“我爱一花一草一木”“我爱我家,我爱社区”等。让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如捡垃圾、宣传垃圾分类、为小区花园浇水除草、爱护环境等公益劳动。学生在活动时拍摄视频表达体验劳动的乐趣与收获。活动后,以日记的形式把公益劳动心得记录下来。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意识到社区公益劳动对自我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促进作用。

三、“多元化”评价方式,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主体、直观化的评价方式、过程化的评价角度,对学生的劳动体验和语言表达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想象,从不敢说、不愿写、不会说、不会写到想说、能说、会说、敢说、乐写。满足学生希望获得肯定的心理需求,增强学生表达的信心,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和发展低年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常蓉.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02).

[2]马小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9.

[3]徐海娇.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

[4]郭兆志.让劳动实践成为学生写作的“活水源头”[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8).

[5]赵眉.寓作文教学于生活情境之中——以种植活动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2).

[6]叶淑华.多元体验 促写真情——浅谈生活体验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

[7]张晗.劳动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A].扬州基础教育学校联盟年会论文集——当代教育评论(第九辑).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会议论文集[C].2019.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