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实效

2021-07-27梁海凤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提升策略小学语文

梁海凤

摘 要: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尽可能地开发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建构丰富的语文活动课程体系”的观点,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同时结合模块研究活动对语文活动课程的创造性设计,从四个方面作了粗浅的思考:整合教材,激发兴趣;学科联系,提升能力;结合生活,加深认识;本土文化,帮助理解。

關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实效;提升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重视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还详细列举了21种之多资源。语文教师应自觉增强资源意识,努力丰富语文资源,让语文课丰富起来,让语文课更高效。

一、整合教材,激发兴趣

以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索因素,设计形式多样化的活动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单元内整合

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贯穿整组的重点训练项目,要注意研究单元内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分布,以单元知识为基础,以单元训练为重点,设计学科教学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课中内化学科知识。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单元主题为春天里“可爱的生灵”,古诗、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都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春天里的“可爱的生灵”的认识,要求学生观察春天里的动物、植物朋友,笔者设计了一节单元活动课。活动前,请学生找一找春天里“可爱的生灵”在哪里,收集有关动物、植物的资料,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画一画。活动课开始,引导学术回顾整组教材,把他们带入春天“可爱的生灵”中;然后请学术展示活动前收集到的资料,向全班同学汇报;最后展示自己制作的送给春天的礼物,并把设计的作品用来布置学习园地。这节活动课,学生在展示等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丰富了认识,积累了语言,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审美、情感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

(二)跨单元整合

根据教学目标把握整册教材各单元间的联系,充分考虑、研究如何把相关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重整、组合后进行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来学习和运用知识,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

(三)跨年级整合

教师设计活动课时应统领各册语文教材,克服教材设计内容多、知识面广的困难,大胆变通、组合不同年级教材的相关内容,设计语文活动课。

一位教师利用学过的成语资源,组织了题为“成语王国”的活动课。在活动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的课外成语。活动的第一站是“数字成语”,第二站是“成语动物园”,第三站是“梦幻组合”,第四站是“成语之最”,第五站是“趣味问答”。这节活动课教师以各年级所学的成语为组合点,经过精心准备和策划,使学生在有趣、激烈的闯关活动中巩固了所学诗词,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学科联系,提升能力

(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所用到的资料涉及面广,新课程提倡开拓学生的知识面。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更新快,一些课程辅助资源跟不上,造成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有一定的困难。而网络资源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能帮助教师,让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查找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利用网络搜集功能,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加深感受。例如,《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一篇介绍太空生活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对太空相关知识特别感兴趣。我们利用网络搜集了相关图片制成课件,并利用超链接功能,拓展更多的课外资料。这样,形象的图文课件,不但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课文的难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了解更多太空知识以及我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开展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如此,还激发了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间接培养了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现在,有些学生不用课前布置,他们就会在预习过程中搜索一些和课文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课外学习的快乐。日积月累,就能在无形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设计与应用课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帮助学生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雷雨》时,笔者根据需要设计了一个视频课件,先让学生观察雷雨之前的景象后讨论,接着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学生产生了兴趣,再让学生进行品词品句的练习,像在品读“垂”时,让学生观察蜘蛛在逃走时,用蜘蛛丝吊中垂下来的样子,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垂”的含义。

(二)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将音乐融入语文教学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语文教学与音乐学科结合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利用音乐背景渲染主题,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利用音乐调节课堂气氛。

与音乐科的整合,对语文课堂有很大帮助。在朗读中配上合适的音乐,能培养学生语感和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的渲染在音乐的辅助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父母对子女不一样的爱,以及我们要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当教师让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爱时,《烛光里的妈妈》歌声缓慢响起,学生弥漫在深深的感动中,此时,所有的言语都不能表达心中的触动与震撼。达到了教学中需要的效果。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如诗歌就是跳动的音符。第二册教材中选的“快乐的节日”,它既是诗又是歌。笔者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唱这首歌,然后在语文教学中,边播放这首歌边让学生合着拍子唱,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体会节日的快乐。

(三)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借助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培养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语文教师应主动与美术整合。小学生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在作业设计中将美术与语文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教学中与美术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将知识形象化;语文活动课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如一年级美术课上,学生制作了美丽的蝴蝶,这种成功与美感的获得是短暂的,为了积累这一美好的体验,培养相应的心理品质,同时更好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及时在语文课堂上开展让学生自述“我是一只漂亮的小蝴蝶”的活动,边表演,边自述,既快乐,又训练了语言。也可以和美术教师商量,把语文课本组的训练内容画一画。

通过实践,单元模块教学中实施的模块相关内容的整合和与相关学科的整合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而且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目的。

三、结合生活,加深认识

学生在学科知识储备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就是语文活动课教学。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更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发展。所以在设计语文活动课时,要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实践天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从中获得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例如:以“赏花,画花,说种花,赞花”为程序开展的一次综合活动课。学生在“赏花”中了解花,爱上花。再动手画花,加深对花的了解,“说花”是让他们介绍经验,而“赞花”是爱花的升华。这一节活动课使学生在乐中训练了说写的能力。

四、利用文化,帮助理解

崔峦在谈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指出:“首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特别是当地当时的语文课程资源。”本土文化是课程资源中很重要的财富,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更容易接纳,也更容易融入这样的文化中领略与探索。如一位教师利用地处农村的条件,设计了活动课《小农田小天地》。

本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努力去开发和利用,当地宝贵文化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儿童对活动的需要越强烈,教师对活动课的研究就应该越深入。令人欣喜的是,新的课程理念为活动课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王铎全.教师之友[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1.

[2]周光璇,文兰森.小学活动课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提升策略小学语文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