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证效研究
2021-07-27冯智琼李崇进黄炫又韦乃凤杨振亚农志飞
韦 杏,冯智琼,邹 敏,李崇进,黄炫又,韦乃凤,杨振亚,农志飞
(1.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南宁 530001;3.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儿科,南宁 530201;4.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宁 530002)
咳嗽是儿科门诊患者就诊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小儿咳嗽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后,西医常使用抗菌药物和止咳药物治疗,部分患者亦获良效,而部分患者却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中医中药对咳嗽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且疗效显著。中医学“咳嗽”病名初见于《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甚则入肺。”明代赵献可在《医贯·咳嗽论》中指出:“咳谓无痰而有声,嗽是有痰而有声。”此后医家多宗此论,将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临床中,咳与嗽往往相伴存在,故统称为咳嗽。壮医药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特色,多选用专方专药,亦获明显疗效。壮医治病以辨病为主,结合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的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病的病因学说,认为人体患病均为毒虚致病因素导致人体阴阳失调,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三道两路(气道、谷道、水道、龙路、火路)阻塞不通而为病。壮医把咳嗽称为“奔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肺部疾病导致以咳嗽为主症的疾病。前期的临床观察发现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热性咳嗽疗效良好。为了进一步观察本方药的临床效果,扩大应用范围,在壮医辨病基础上,本研究以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常见的3 个证型(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评价本方药治疗小儿咳嗽3 个证型的证效关系,为该方更广泛地应用于小儿咳嗽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4 月-2019 年1 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且符合咳嗽诊断标准的患儿90 例(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3 组,各30 例),治疗期间每组均脱落1 例,最终完成87 例。风热犯肺证组,男14 例,女15 例,平均(5.62±1.06)岁,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6.63±1.76)分;痰湿蕴肺证组,男12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5.62±1.17)岁,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6.65±1.62)分;痰热壅肺证组,男16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5.73±1.16)岁,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6.62±1.79)分。3 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制定。诊断标准,以咳嗽为主症,常继发于感冒之后。兼症可见咳痰、鼻塞、流涕、发热、咽痛。辨证标准,1)风热犯肺证:咳嗽,咳黄稠痰,可伴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2)痰湿蕴肺证:咳嗽,咳白色浊痰,量多,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苔白腻,脉滑。3)痰热壅肺证:咳嗽,痰黄黏稠,难以咯出,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2.2 壮医诊断标准 参照《壮医内儿科学》[2]中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制定。主症,咳嗽频作,痰白稀薄;或咳声不爽,痰黄黏稠;或咳嗽阵作,痰稠难咯;或咳嗽痰壅,色白而稀;或咳而无力,痰白清稀;或干咳无痰或少痰难咯。兼症,发冷无汗,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或咽喉干燥,发热口渴,脸红唇红,眼睛发红,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燥,烦躁不宁;或胸胁胀满,不思饮食,神色疲劳,全身无力;或脸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怕冷,体弱多汗;或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午后发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及壮医诊断标准;2)年龄:≥3 岁,≤7 岁;3)病程≤4 周;4)有复诊记录者。
1.4 排除标准 1)重度营养不良或合并有严重原发疾病,不适合加入研究者;2)对观察药物过敏者;3)试验期间用过影响结果分析的其他止咳化痰药物;4)年龄<3 岁或>7 岁者;5)体温≥39.0 ℃者。
1.5 治疗方案 予壮医龙盘止咳方(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制剂室提供,每剂1 包,每包100 mL),每日1 剂,每日2 次,饭后温服,5 d 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 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6 观察指标
1.6.1 安全指标 观察患儿服药后是否出现皮疹、腹痛、泄泻等。
1.6.2 疗效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慢性支气管炎的分级量化表对症状进行评分,主症:咳嗽,按无、轻、中、重度四个等级,分别评分为0、2、4、6 分;次症:咳痰、鼻塞、流涕、发热、咽痛、咽充血、扁桃体、肺部体征,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评分为0、1、2、3 分。主症及次症分数越高则说明症状越严重。
1.7 疗效判定指标 根据患儿治疗前后咳嗽及咳痰等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进行综合评定。临床痊愈:咳嗽消失,其他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减分率≥95%;显效:咳嗽明显好转,其他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肺部体征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减分率≥70%;有效:咳嗽及肺部体征好转,其他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减分率≥30%;无效:咳嗽及其他症状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好转或加重,减分率<30%。证候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8 统计学方法 使用WPS 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且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3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29) 例
2.2 3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3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 =29) 分
表2 3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 =29)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1;与其他2 组比较,△△P <0.01
2.3 3 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3。
表3 3 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分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个证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皮肤过敏、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咳嗽在儿科门诊或病房中均为常见的就诊原因,但对于现代医学而言,咳嗽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只是一种症状表现,常由呼吸道疾病引起,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4]。但其他系统或全身疾病亦可导致咳嗽发生,如胃食管反流等[5]。咳嗽为保护性神经反射,对于其病因,常见有细菌、病毒、非典型支原体感染,且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导致的咳嗽多在晚上七点至九点[6]。但也有少见的,如百日咳杆菌感染[7];对于某些病毒感染也可导致痉挛性咳嗽,也称之为类百日咳样综合征,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8]。国外有研究表明,对于长期细菌性支气管炎,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时间长短与其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9];对于病毒感染则予抗病毒治疗,但目前抗病毒治疗无特效药且副作用较大[10]。研究[11-12]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咳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不仅可明显缩短病程及降低手术创伤及风险,而且可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壮医治病以专病专方为主,龙盘止咳方主要由龙脷叶、盘龙参、鱼腥草、不出林、柿叶、甘草组成。方中龙脷叶,性平,味淡,为大戟科植物,《中国壮药学》[13]记载其有润肺止咳、通便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肠燥便秘;柿叶为柿科植物,其味苦、酸,性凉,《壮药选编》[14]记载其有利气道、调龙路、止血功效,用于奔唉(咳嗽),陆裂(咳血)等,两药合用可达通气道,调龙路的作用。鱼腥草性寒,味辛,《本草经疏》载:“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淋等。不出林又名矮地茶、紫金牛,苦、辛、平,归肺经、肝经,可通龙路,调气道,除湿毒,主治咳嗽、咳血、风湿痹痛等[15]。鱼腥草与龙脷叶同用可加强清肺利气之力;不出林则具理气化痰止咳之功,与柿叶同用具有调气道、通龙路的作用。盘龙参又称为绶草、胜扙草、扭兰等,为兰科植物,性甘味平,无毒,《南宁市药物志》[16]记载其有清热、润肺、止咳之功效,治热咳;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主治脾气虚,腹痛、四肢挛痛,咳喘,咽喉肿痛,药食中毒等。盘龙参强于润肺、止咳、滋阴补虚,甘草益气补中、润肺止咳、调和药性,两药合用可调水路、健谷道。全方共奏清宣肺气,化痰止咳,补虚扶正之功。综观全方,药性平和,药味以辛、甘、淡为主,微苦、微酸,药性为微寒或凉或平,药取轻清,深合“肺为娇脏,宣辛则通,微苦则降”之旨。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龙盘止咳方观察治疗1 个疗程后,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58.62%、75.86%。经秩和检验,3 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龙盘止咳方对于小儿咳嗽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风热犯肺证组临床疗效显著,痰热壅肺证组次之。在改善小儿咳嗽的证候方面,风热犯肺证组的改善情况优于痰热壅肺证组及痰湿蕴肺证组,痰热壅肺证组紧随其后,而痰湿蕴肺证组则较前两者差。在用药期间,3 个证型患儿均未发生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壮医龙盘止咳方对小儿咳嗽的3 个证型均有疗效,其中以风热犯肺证疗效较好,痰热壅肺证次之,并且对于3 个证型的小儿咳嗽患者均安全,未发现不良反应。全方仅6 味药,口感良好,充分体现了壮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为此方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