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研究
2021-07-27任慧杰
任慧杰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行为习惯;健康人格
学生良好行为与健康人格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培养现状分析
一是采用的教育方式单一。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一旦犯错,教师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学生往往是当时承认错误,但是过后依然会犯相同的错误。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从学生的思维和角度出发,单一地说教,不会彻底改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二是没有形成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培养的长效机制。上面提到过,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长期地开展。但是目前学校以及教师都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脱离了日常教育。三是品德教育工作教条化。部分学校或者教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经常是让学生背诵一些规范或守则,这样学生即使背诵下来,也得不到内化,无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
二、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养策略
1.在各学科教学中科學、合理地渗透养成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应尽量采取适合学生的方法,避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所以,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掌握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果学生出现错误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改正,日复一日,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是加强行为习惯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对此,各学科教师应挖掘本学科的相关德育因素,并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进行渗透,这样既可以完成知识的传授,还可以完成教育目标。
2.在各项教学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初中这一培养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口、时间、空间。解放脑是鼓励中学生多动脑、善动脑,更要让中学生全方位接受知识,敢探索、敢怀疑、敢求证;解放手不只是让中学生动手实践,更要大胆创造,利用所学知识,从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入手,在利用已有知识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在实践中发现不足,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渴求;解放眼不光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还要看得更高、更远;解放口指的不仅是说出自己的见解,还要敢于质疑,敢争、敢错、敢改变;解放时间不只是留更多的时间给中学生,还要给他们更多自由的、高价值的时间;解放空间不但包括解放学习空间,还包括接触自然和社会的空间,求知、创造的空间,在自由的空间中发展完善的人格。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还应通过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渗透养成教育。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升国旗等活动,渗透行为习惯教育。对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升国旗”这项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五星红旗”的故事,故事中蕴含许多红色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和传承,当学生充满爱国情感时,行为上一定会严格按照学校以及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渗透养成教育。例如,在母亲节当天,教师可以开展以“母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讲讲和母亲发生的感人小故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母亲,更好地感受母爱,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养成教育
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有的孩子从小就很懒惰,不愿意做家务,此时家长要以鼓励的方式锻炼孩子做家务。与此同时,家长还应引导孩子养成制定作息计划的习惯,在制定好作息计划以后,家长还应按照作息计划监督孩子,鼓励孩子能够严格按照作息计划进行,这样孩子长久保持下去,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都具有重要帮助。另外,家长应经常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
针对目前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养问题,教师要结合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需求等,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策略,将养成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中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张玉侠.基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健康人格教育研究[J].吉林教育,2020(2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