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探究
2021-07-27颜波
颜波
【摘 要】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强健学生体魄、为学生提供简单的运动机会和场所,更是在于通过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教学促进初中阶段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学做合一”体育教学课堂的构建主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性表现不足”的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教”知道怎么“学”,通过“学”掌握如何“做”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使“学会”变为“会学”,从而强化自己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初中体育 高效课堂 有效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28
随着我国素质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早年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理论之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同时也是陶行知先生教学论思想的集中反映。陶行知先生主张教与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学与用的一致,教师的教学主要教会学生“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学习、借鉴、实践即“教学做合一”,这种教育理论在体育这门综合性学科中可以被有效利用,体育作为多属性的综合性知识学科,在不同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初中是学生思维活跃、体能敏捷的发展阶段,通过教、学、做的方式能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传达命令、学生遵守规则的“灌输式”教学。同时为学生创设新型、轻松的体育游戏教学,减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厌学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建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新型体育教学课堂。新型教学理念“教学做合一”体育课堂的有效构建,不仅是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喜爱和热情的重要手段,还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积极引入体育教学创新理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构建符合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做合一”初中体育高效课堂,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主要作用,还对体育教学的整体成果有着重要影响。下面笔者对如何在“教学做合一”背景下构建初中体育教学的高效课堂进行深入探究。
一、“教学做合一”构建初中体育课堂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做合一”强调“做”是教学理念的发展中心,陶行知认为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即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做”三面同发展共进行。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具备与同学之间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对教师指导的体育活动充满兴趣,愿意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体育锻炼掌控自己的肢体运动,挖掘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性实践能力。
以“教学做合一”为教学背景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体育高效性课堂是指学生在上完一节完整的体育課后,其精神思想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一是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压力、学习包袱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得到释放缓解;二是可以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增加与同学之间的协作交流,为自己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寻找到与自己兴趣发展都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一个良好的交友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慰藉,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三是体育高效课堂能在一定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收获到可见的学习效益。体育教师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下,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设计出适合学生身体锻炼,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活动。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践行相比于其他教学科目来说,更具实效性和可行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生的体育活动及其成果通过平时的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一个小的调查,调查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及兴趣性,以时间为顺序制成表格,形成一个完整正反馈评价体系,并以教学成果的反馈评价结果来调节自己的教学形式,使体育教学的过程更可视化,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模式固化,学生体育兴趣不足
在教学形式上,体育教师长时间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使教学模式单一固化。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很好地让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但是不能有效构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固化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在自己的教学基础上改革创新,对待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学生都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立定跳远的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先对学生采用慢跑、活动身体关节等来做预热活动,做完再进行一般性拉伸,对于任何运动项目,如田径、篮球等都是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参与兴趣。对于学生而言,上体育课就是放松、划水,并不能达到体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及体育文化精神的提升培养。
这种教学情况在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非常普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未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没有与时俱进。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会使教师的主导性地位过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主体性发挥不足。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育工作者都会将关注点放在学生文化科目的学习上,过于注重对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又或是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对学生的身体锻炼,注重技术动作细节,而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及对学生体育文化意识的树立。
(二)教学器械设施短缺,体育文化理念淡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体育教育在学校的关注和指导下迅速成长,但是在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方向上仍存在不足。
首先,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体育器械设施的短缺和学生体育运动的场地不足。有的因为资金问题不能马上建成;有的是因为学校没有多余场地可供建设;有的是运动场地、体育馆已经建成,但是不能立即投入使用。总之,学校体育的场所设施不足都影响了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其次,现阶段初中学生的体育意识普遍淡薄,体育意识的形成主要由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识三方面构成,造成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这三方面的文化理念都有所欠缺。体育认识主要可描述为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追求,我国中学生从小到大对体育文化的认识理解都较为浅层,认为上体育课就是简单地去教室外边活动、放风,相比于其他文化课来说出去透透气,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又或是说换个思维,大家都在体育课上懒懒散散,没有主动运动的意识,体育课一结束,又回到教室按部就班地上文化课,没有真正理解体育课的建设意义。体育认识的欠缺导致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和对体育锻炼的程度都不容乐观,不能形成对体育的正确感受和评价,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建立对体育的文化情感上有所缺失。只有正确建立体育认识、体育精神,才能促使学生完善发展体育意志。学生本身是进行体育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态度积极,主动合理地分配学习运动的时间,破除“参加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的想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形成对体育锻炼的深刻情感。在此发展基础上,学生才会自觉地主动并确定去参加体育项目,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克服遇到的障碍、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进而形成体育意志,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做什么事情都持之以恒的心态。
三、“教学做合一”在初中体育高效课堂中的有效构建
(一)“教”——创新体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下,体育的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树立体育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教学做合一”为新型教学理念,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积极设计体育教学目标,为学生选择适合发展的课程资源,组织一些相关的体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丰富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主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任何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系统性的锻炼过程。
在教学过程及体育课程开发方面,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中心开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校的培养方向、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制定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例如,通过设计一些袋鼠跳、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趣味活动或体育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参与游戏的主动权,而不是迫于周围环境压力,违心地让自己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以这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愿意接受体育活动,并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师指导下主动并富有个性地愿意去模仿,愿意去体验有趣的体育运动过程。
例如,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有趣的体育游戏“雪地突围”。听这个名字就能够明白,很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口味,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应该为学生简单介绍游戏规则,在这期间学生认真听讲,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听到哨声立即开始比赛,一局结束回到起点集合整齐迅速。教师在防守队员中间维持比赛顺序,放突围队员被“雪球”击中时,体育教师立即喊出“击中一个”“击中两个”等。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以及认识体育游戏的魅力,在运动的过程中融洽师生氛围,建立师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学生的心肺功能与奔跑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运动体能。
(二)“学”——发挥体育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体育课程强调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训练技能和方法,找出适合学生能够保持终身发展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体育教学活动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體育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综合学生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训练技能和方法来制定学生能够负荷的身体练习,养成训练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能发展和运动技能水平。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运动项目中专业训练的基础上,将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教给学生,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项目,在项目中积极实践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性教学发挥体育教学特色,学校通过为学生多开展一些相关的体育项目,在运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索,发现自己的运动优势,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不受局限性的影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表现自己。
(三)“做”——增强学生体育实践,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发挥竞技运动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能健康,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及竞争意识。竞技运动属于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运动虽然跟学校体育项目有差别,但是在学校体育项目进行的同时可以结合竞技运动的优势,将竞技运动的难度降低,使竞技运动的负荷强度适用于初中阶段学生,让学校体育项目跟竞技运动相互融合,最大化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优势。与此同时,也可以将竞技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体育竞技活动。
例如春季运动会、秋季运动会等,在运动会里设立一些不同的体育项目,如田径运动、立定跳远、毽球运动等,以多元化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从各个年级各个班级里挑选运动健将,丰富校园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竞技运动和学校体育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竞技体育以竞赛为主要特征,学生以在运动会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学校体育项目主要以培养学生参与运动增强体能、丰富学校学习生活为主。二者虽然培养目的不同,但是同样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二者相互结合,使“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提升“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涵,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做到知行并重。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教育工作过程中,应明确开展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在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下深化体育教学课堂。在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上改革创新,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同时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劳动的兴趣,在“教”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学”,在学生主动“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体育活动实践,强化学生的综合性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道德水平,使“教学做合一”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意义最大化。初中体育作为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只有将教学理论实践到社会生活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才会被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应该以身作则,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方式来调整教学方式,将“教学做”理念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王晓莉.基于“教学做一”的初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8):43,47.
[2]何昱嵩.教学做合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5):75-76,79.
[3]毛健.“教学做合一”视域下安全体育课堂的构建[J].青少年体育,2020(11):68-69,84.
[4]刘宁.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对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6):90-91,97.
[5]聂尧春.浅谈“教学做一”理念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1(2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