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培养培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2021-07-27邹启玲

南北桥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特殊教育教学研究

邹启玲

【摘    要】生活自理能力即一个人生活的基本技能,贯穿于人的一生。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培智儿童具有极强的依赖性,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要从培智儿童自身情况出发,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培智儿童的生活能力,期望文章的讨论能够给相关工作者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特殊教育  培智儿童  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24

培智儿童是一群智力或生理存在缺陷的儿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加强,社会对培智儿童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走向社会是每一个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将提高培智儿童的生活能力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积极探寻有效的发展路径,使其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基于此,文章立足特殊教育学校,从生活能力培养视角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的阐述。

一、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培智儿童生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

据研究调查显示,培智儿童都是先天性弱智,还有部分是因后天因素导致,在出现这一情况之后,家长出于心疼不会让孩子做事,连最基本的事情都不会让他们做,加剧了培智儿童情况的恶化。基于此,社会各界对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就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实际发展来看,很多学校更加重视儿童的兴趣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实践力的提升有待挖掘,这都表明了培养培智儿童生活能力的紧迫性。另外,培智儿童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后面临着独立生活的局面,只有不断完善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1]

(二)重要性

虽然培智儿童存在智力缺陷、生活能力薄弱,但他们依然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在未来的自身成长中,培智儿童同样具备参与社会活动的资格。培养其生活能力,对于他们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1.提升培智儿童的生活质量。父母包办虽然可以给予培智儿童更多的便利,但对于他们自身来讲其生活质量并未得到提升。出于这部分儿童行动能力考虑,促进其智力发展的个人锻炼目标也无法实现。而且对于这部分儿童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并不希望每件事情都让父母参与。如若长期维持现状,不做出任何改变,势必会影响儿童的个人生活质量。从儿童当前生活能力出发,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培智儿童的生活质量。[2]

2.开发儿童的智力。儿童生活中的动手能力锻炼,对于儿童智力的开发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从行动和思维关系角度来看,行动的进行需要依靠思维进行支配。儿童在锻炼中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还能开启培智儿童的大脑思维,进而提升培智儿童的智力水平。

二、影响培智儿童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和普通儿童相比,培智儿童在智力和情感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表现为沟通力、自我服务力弱,经过后天的培训和指导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培智儿童的思维比较简单,对于一件事情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表面,其理解力比较薄弱。另外,培智儿童的学习动机不强,他们没有主动提升自我的意识,表现为知识掌握程度低、能力不足。基于此,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每一位培智儿童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策略措施,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

(二)家庭因素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家长一般对培智儿童的期望很低,主要表现为让他们随波逐流,不主动关心他们。因缺乏家长的关爱,降低了培智儿童对生活的期待,表现为生活与学习力的不足,影响着学生生活技能的提升。甚至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既然孩子在寄宿,那么教育就和自己无关,这种缺乏家校沟通的情况很常见。同时,还有部分父母因对孩子存有愧疚,便对他们百般呵护,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进而阻碍培智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还有部分家长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文化水平不高,他们采取老旧思想开展教育,虽然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但却没有站在孩子的视角思考,即便进行了大量训练,学生依然难以改进。上述的种种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3]

(三)学校因素

1.培智儿童教育教材匮乏。特殊学校教育的日常课程,关于生活技能教学的素材很少,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性,课程内容随意性很大,难以实现对培智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另外,很多培智学校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优选素材,只是一味借鉴其他学校的教育计划,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在特殊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中,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隨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教育”理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要努力掌握新时代的教育手段,努力丰富自身知识与素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善用文化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以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完善教学评估。为了实现培智儿童生活能力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必须采取多元评估,但纵观当前的教学评估,依然以课前和教育效果评估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体验和情感发展,导致评估标准缺乏合理性。另外,很多评估内容没有实现家长、教师与社会的充分结合,导致评估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在完成对学生的评估工作后,教师和家长没有做出及时的反思与总结,没能从培智儿童视角考虑课程设置。[4]

三、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培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策略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社会边缘群体生活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培智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因身体和智力的缺陷,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力存在很大的不足,如若缺乏他人的指导和帮助很难融入到生活中。基于此,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全面了解这部分儿童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基于此,文章从如下几个方面讨论了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培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用爱关心儿童,推动目标的落实

爱因斯坦曾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人师表,教师首先要做到关心儿童、关爱儿童,让培智儿童真切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以助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位教师的重要标准。爱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感动,还能让人的内心变得柔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存在缺陷的儿童,这群儿童存在身体或心理上的缺陷,他们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为了提升教育效果,为了提升培智儿童的社会适应力,教师必须用爱做基础,用爱打开孩子封闭的内心,使其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为培智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爱的教育,师生关系得以优化,教师成为培智儿童最近亲的朋友,并学会了面对他人与生活。因此,教师必须用爱装满自己,将爱传递给每一位儿童。例如针对班上总是穿反衣服的儿童,教师要一遍遍讲解和指导,以提升儿童参与的主动性。再如,教师在指导儿童喝水的过程中,要手把手教学,为了保证儿童的人身安全,教師还可以将杯子替换为塑料杯,而且必须保证是温水。培智儿童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教学的主体,培智学校的一切教学工作必须以培智儿童的实际情况为主。因此,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培智儿童,并以高度的激情和爱心投入到这份工作中来,用爱温暖孩子,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5]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逐步提升培智儿童的基本生活能力

只有制定详细的步骤,才能对儿童做出合理的引导,才能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提升培智儿童的生活能力。在此之前,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培智儿童的生活能力,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过程,教师只有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根据步骤合理的引导,才能让孩子们在反复的训练中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以培智儿童自主吃饭这一实例为主,刚进入学校的培智儿童无法完成自主吃饭这一事情,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自身身体和智力的缺陷,二是父母溺爱,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吃饭。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步骤:第一步,教给孩子正确拿勺子的方法;第二步,让学生顺利舀起盘中的食物;第三步,在保证不洒落的情况下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口中。看似很简单的一个过程,对存在智力或身体缺陷的孩子来讲却是一个难题,但经过教师的步骤解析,他们在无形中掌握了用勺子吃饭的方法,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基于培智儿童具体情况,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和普通学校相比,培智学校有自己的特殊性。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必须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互动交流平台,以完成对培智儿童生活能力的教育。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了解培智儿童,把握培智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培智儿童的特殊性会加剧家长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平和的态度,避免出现矛盾。第二,对培智儿童家长开展教育,鼓励家长参与到培智儿童的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交流会,比如专题讲座、家长会等,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为培智儿童构建一个有效的发展氛围,以在提升儿童生活能力的同时实现培智儿童的快乐成长。第三,定期汇报培智儿童的在校情况,并结合学生表现,建议家长多为儿童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儿童自主吃饭,经过教师的步骤分析,班上的孩子都可以拿勺子自己吃饭,此时教师要将这一情况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汇报给家长,同时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通过家校教育合力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和普通儿童相比,培智儿童的身心有着极强的特殊性,而这也导致他们容易自卑、不愿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情况。因此,在对学生开展生活能力培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无意举动伤害儿童。

同时,对于儿童的不良情况,教师要及时上报给孩子家长,通过家校沟通制定合理的心理疏导计划,通过双方合作打开孩子封闭的内心。比如,本班有一名性格孤僻的孩子,从不与其他学生交流,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到原因:因自身缺陷本就苦恼不堪,而爸妈总是唉声叹气,让他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开心不起来。在了解到孩子这一实际情况之后,教师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将孩子的真实心理告知家长。通过交流,家长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无意举动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在日后特别加强了对孩子的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这名孩子的性格逐渐开朗,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

(四)基于培智儿童情况,开展针对性训练

在对培智儿童开展生活能力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看到培智儿童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让培智儿童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和普通儿童相比,虽然培智儿童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对于生活自理的事情,培智儿童也能自己完成。要想提升培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必须帮助培智儿童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很多事情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样他们才不会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自卑,才能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第二,教师要积极参加锻炼活动,想尽一切方法提升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比如集体比赛、个人比赛,通过比赛活动的开展完成对培智儿童的有效训练。比如,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到部分学生不会叠衣服,基于此,教师首先教学生叠衣服的方法,然后在班级组织了一场“叠衣服”比赛活动,通过这一方式激发培智儿童的兴趣,提升培智儿童的生活能力。因为是团队比赛,他们有着极强的积极性,纷纷参与其中。

第三,基于培智儿童实际情况,组织锻炼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做好指导。比如在“认识生活用品”这一内容之前,教师提前准备好生活中的用品(水杯、牙刷、沐浴露、毛巾等),在课堂为学生展示出来并提问:大家认识这些东西吗?知道如何使用吗?因为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纷纷摇头。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图文和视频结合的功能,为学生一边展示一边讲解这些用品的用法,通过形象画面的展示和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掌握了这些用品的具体用法。为了增强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师还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建议家长为孩子创建展现自己的机会,为培智儿童生活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6]

四、结束语

特殊教育学校对培智儿童生活能力的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对提升培智儿童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生活的幸福感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培智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单要关注他们生活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这个项目的进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勇敢面对新的问题,并根据培智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将其细化到各个环节之中。通过给予培智儿童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使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军泰.探析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培养培智儿童的生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1(23):29-30.

[2]谭正波.浅谈培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27):210-211.

[3]刘海云.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11):138.

[4]刘继庆.对智障儿童进行生活能力培养的方向与实践[J].新课程(教研版),2017(007):162.

[5]董利群.探析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J].赢未来,2020(29):94-95.

[6]邓靓玥.郭文斌.智力障碍儿童理财教育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市四所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0(12):32-38.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特殊教育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对患者血肿扩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