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策略及家校合作德育模式
2021-07-27李珊珊王小龙
李珊珊 王小龙
摘 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出现特殊家庭,其类型主要包括留守家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严重不和谐家庭等,这些特殊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导致学生心理难以健康发展,家庭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基于此,以互联网发展为背景,对初中特殊家庭的教育实施策略以及如何进行家校联合培养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与调研。
关键词:“互联网+”;特殊家庭;家校合作
一、“互联网+”背景下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缺乏个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特殊家庭家长苦于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便倾向于到网上寻找与自身家庭情况相似的案例,把别人的家教经验如法炮制,强硬施加在自家孩子身上。但正由于是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良莠不齐,部分家长辨别能力较弱,忽视自家孩子个性,盲目跟风,家庭教育死板僵硬且效果甚微。
2.亲子沟通较为缺乏
如今手机、平板几乎人手一个,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往往也依靠这些电子产品,导致学生与家庭逐渐疏远,尤其是特殊家庭,情感培养更难,感情也便慢慢变淡。
3.物质丰富,精神匮乏
由于家庭情况的特殊性及互联网浪潮的冲击,学生追求刺激的新生事物,而忽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可在家中判若两人。德育变成一种形式,而非内在的素养,导致精神极度匮乏。家长对教师工作很“配合”,他们认为的配合就是负责让学生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其他的教育都是学校的事,不重视家庭教育,更难谈家校合作培养德育。
二、“互联网+”背景下特殊家庭学生家庭教育策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只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1.重视亲子沟通
特殊家庭的孩子心思会更加敏感,家长要尽可能多与孩子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状况,关注孩子的诉求,并与他们一起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爱和温暖。周末家长可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增加交流、增进感情。除了语言表达之外,还可以采用书信、书签寄语、视频互动等方式来表达,温暖幼小的心灵,助力孩子成长。
2.注重个性培养
好的家庭教育要培养和尊重孩子的个性。比如,根据孩子的需求适当购买他们喜欢或者需要的课程。如果家长教育能力有限,还可以合理利用互聯网,提高自身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弘扬优秀家风
优秀的家风是一个家庭开展家庭教育的源泉,是孩子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对特殊家庭而言,家风在不完美的家庭当中更加重要,往小处说可以帮助孩子不浪费粮食,懂得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往大处说可以教他们明廉耻、知是非,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特殊家庭中,家长要重视营造良好家风并传递给学生。
三、“互联网+”背景下特殊家庭家校合作德育模式
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特殊家庭孩子的德育得到有效提高,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家校合作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成长路上的“拦路之虎”。
1.建立“三位一体”德育模式
学生、家长、老师是“三位一体”的基础,也是德育模式开展的主力,所以三者应合力促进学生成长。其中学校是主动方,要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主动与其他二者联系,架起桥梁,为学生疏导心理,给家长指导赋能,了解彼此诉求创造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
2.创建合作新途径
时代逐渐信息化,教育也应乘上这列快车,家校合作机制需实现传统与创新的有效结合,这将是特殊家庭学生德育培养的关键。构建有效的家校合作平台,实现家校实时反馈,教师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追根探源,分析解决;发现优点及时与家长分享,暗示家长共同对学生的优点表示赞许,增强学生自信。有效的家校平台能够互递家校信息,协调家校教育,形成最强合力,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总结
特殊家庭因为其存在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初中生,还不懂如何处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合理利用互联网与学生及家长适当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家校合作能形成教育合力,蕴含巨大的能量,让家校合作为学生成才和促进教育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娟萍.班级德育工作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22-223.
[2]覃飞年.基于班主任视角的山区特殊家庭学生德育实践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04-205.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德育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76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