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坦洋工夫茶产业劳动就业要素的调研

2021-07-26王立晓徐志箴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工夫茶福安市口镇

文/王立晓 徐志箴

福安市是福建省绿茶、花茶、红茶的主产区,其中坦洋工夫茶更是“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坦洋工夫茶产业不仅带动了福建省福安市的经济增长,更是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带来重要机遇。社口镇作为福安市坦洋工夫茶的核心产区,是中国红茶“坦洋工夫”品牌的发源地,享有“福建名茶之乡”,主要以福云6号、福云7号、坦洋菜茶、金观音等茶树品种为主。据2020年6月福安市社口镇人民政府统计,目前该镇常住人口为27793人,拥有住户7561户,从事种植茶叶的农户有4500多户,全镇从事种茶、制茶、销售的茶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在2.2万人以上,全镇约85%人口参与到坦洋工夫茶的种植、生产、营销当中,茶叶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营项目,2019年社口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8000元。目前福安市社口镇政府在册登记的茶企名单达79家,其中拥有较大规模的茶叶公司11家,包括福建省级龙头茶企及合作社3家,宁德市级龙头茶企5家。

虽然福安市坦洋工夫茶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福安市茶产业生产技能型人才队伍及茶农生产水平的状态来看,仍然存在着技术人员队伍缺乏梯队建设、从业人员岗位职称和劳动年龄等要素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福安市坦洋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劳动就业生产要素构成分析

本调研报告就2013年、2016年及2018年福安市茶产业的从业人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针对生产技能型人才劳动数量状况进行剖析;同时就2020年福安市社口镇茶叶茶企生产人员以及茶农的生产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材料一:根据《福安市坦洋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优化机制研究》的数据,2013年茶叶主管部门所从事茶叶管理和技术指导的人员共有14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仅5人,占36%,初级技术人员9人,占64%;目前乡镇茶技人员无人在岗,茶技推广人员断层现象严重,忽略了对茶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年龄上分析,50岁以上8人,占58%,40岁~50岁3人,占21%,30岁~40岁3人,占21%。全市茶园面积达30万亩,涉茶人口42万,在外经销茶叶人员达4万多人,全市鉴定评茶员、茶技师、茶艺师等500多人。

2016年福安市茶叶技术人员配置虽有增加,但仍显不足,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福安市茶叶主管单位中专门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指导的人员数量仅为18人,其中福安市茶叶管理局11人,福安市茶叶质量监测中心7人。从技术职称上看,初级技术人员共有11人,中级以上人员仅7人,从年龄层次上看,50岁以上技术人员共有7人,相应占比39%,而30岁~40岁、40岁~50岁技术人员则分别仅有5人和6人,相应占比仅为28%和33%。全市茶园面积达30万亩,涉茶人口43万。

而2018年从事茶叶管理人员和专技人员共有18人,较前两年无明显变化,其中技术职称中级以上人员6人占33%,普通技术人员12人占67%。在年龄结构上,30岁~40岁共5人占28%;40岁~50岁共6人占33%;50岁以上共7人占39%。全市茶园面积达31万亩,涉茶人口43万,茶园面积及涉茶人口呈稳步上升趋势。

材料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福安市社口镇参与复工复产的茶企和人数都较往年减少,加上社口镇茶企数量较多,笔者协同福安市社口镇人民政府统计员一起调查了部分处于经营的茶叶茶企,并将茶企员工信息做好登记,数据统计时间截止为2020年4月,具体调查数据结果如下:此次调查的62家茶企中参与复工复产的员工共有184名,其中女性31人,男性153人;其中165个福安人(社口当地人为108人),19个外地人(16个寿宁人,3个泉州人)。从业员工的年龄结构统计如下:1940后出生的为1人,1950年后出生的25人;1960年后和1970年后出生的均为51人;1980年后出生的为26人;1990年后出生的仅为16人;剩余14人尚未登记身份信息。由此看出,福安市社口镇目前以福安市本地人尤其是社口镇当地人为主要劳动生产力,由于福建省的寿宁县与福安市地处交界,加上交通便捷吸引了部分寿宁县人来社口进行茶叶生产制造,从调查数据得知,茶企中“60后”和“70后”年龄的从业人员占据了茶企生产主力军的位置,共有10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5%;“80后”和“90后”年龄的从业人员共计41人,仅占总调查人数的22%;而年老员工竟高达23%,比新生代茶企员工还多。

本次调查登记一共为62家茶企,从业人数最多的茶企是福安市坦洋工夫茶场,共有15人。有11家公司的规模较大,有7人左右。大部分茶企的平均人员规模都在5人左右,仅有2名员工的茶企有2家,分别为福安世纪源茶产业有限公司和安市五峰茶厂,只有1人的茶企为林升茶叶加工厂,属于私人加工厂;众多茶企当中,公司登记人数6人以上的有福安市社口镇旺福春农产品加工厂、福安市红新茶产业有限公司、福安市零丁洋茶叶经营部等6家茶企;而专门的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共有4家,分别是福安市农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福安市七月七茶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福安市鑫贵种植专业合作社、福安市香茗香茶产业专业合作社,人数规模均在3人以上。此次调查结合了“2020年福安市茶产业协会社口镇分会茶产业茶企情况”(以下简称茶企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该份茶企情况调查表中可以看到,2017年~2019年这三年期间,79家茶企的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33303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60442万元,生产总值增加了81%,可见福安市社口镇茶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对该79家茶企的人数进行分类统计,发现茶企人数1至9人的为45家;10至19人的为13家;20至29人的为6家;30至39人的为5家;40至69人的茶企为0;70人以上的规模茶企为3家;而茶企人数为0的有7家。

从以上两项数据调查可知,福安市社口镇茶企虽然众多,但是较大规模的茶企却相对较少,从福安市社口镇的“茶企情况”数据中可以发现,有7家茶企由于茶企规模过小或者资金短缺等问题目前处于停业状态甚至倒闭的状态,比如福安市社口艿茶厂、福安市红旭日茶产业有限公司等目前已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规模以上的大型茶企较少,只有3家,分别为福安市坦洋工夫茶场80人、福建林芝友缘茶产业有限公司110人以及福安市世纪源茶产业有限公司70人;而较大规模的茶企也只有5家,且人数规模仅仅在30至39人,40至69人数规模的茶企为0家,可见政府在扶持中大型茶企的层面上出现了断层现象,中型规模的企业往往是茶叶市场的主力军,大型茶企在市场中起到领军作用,但是往往由于门栏过高会拒绝一部分学历低、年龄偏大的人群加入企业发展,因此坦洋工夫茶市场就亟需中型规模的企业作为市场的中流砥柱,吸纳更多的基层劳动力就业,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通过走访福安市社口镇的茶农发现,福安市社口镇茶产业生产制造过程中仍有部分茶农在种植管理上不规范使用农药、化肥,沿用过去的种植方式等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其中,户均农药、化肥成本在6500元左右,这说明绿色防控、茶叶“五新技术”等先进方法急需推广普及。在调查中发现福安市社口镇茶农主要以40岁~50岁、初高中学历的农民为主力业主,多数未参加过各级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依旧采用过去的制茶工艺,销售渠道狭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极易因市场价格波动而亏损。由于发展资金匮乏,资金利用率低,家庭式的小农生产规模小,难以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以2016年福安市社口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为例,全年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1710户6300万元,户均不到5万元,仅能用于茶叶初制加工,无法投入资金进行厂房、设备等改造,从而难以提升坦洋茶叶的品质。

二、劳动就业生产要素资源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茶业生产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及人才结构不合理

通过分析解读材料一可以看出:一是福安市茶叶管理以及茶生产技术指导人员技术水平较低。近年来无高级职称人员,初级职称人数占比过高,后备人数不足、人才培养力度不够,致使茶行业的后续管理、生产和销售队伍力量薄弱;二是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年轻干部人数占比过小,直接服务于茶叶生产指导的青年技术人员不足;三是福安坦洋工夫茶技术人员配置存在不足。受资金配给因素的影响,并无配备专职性茶技指导员或推广员,大多为临时性的工作人员,直接导致各乡镇的茶叶技术指导中心功能发挥大打折扣。

(二)茶农从业技术知识结构不合理及培训力度不够

通过分析解读材料二可以看出:一是茶农总体素质不高。目前茶农总体年龄偏高、受文化程度偏低、知识水平有限,主要是因为福安市社口镇当地茶农转化为茶企员工,家族式经营普遍,专业人才缺少;二是茶农知识结构不合理。福安市社口镇茶产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以中老年茶农为主力军,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再学习需求不强,缺乏新生代茶叶技术人才,对各级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不重视,沿用小农生产、使用传统的制茶工艺;三是部分茶农缺乏先进的种植理念和绿色种植意识,其素质仍偏低。茶农受到的培训规模、力度仍不够,主要原因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缺乏经营型、技能型和管理服务型的新型农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在培训的力度、规模上仍需加大力度。

(三)茶产业劳动生产技能型人才缺乏亟待增补

政府部门推动茶产业发展时,对坦洋工夫茶的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认识不足。茶农是坦洋工夫茶产业的生产主体,茶企是茶叶市场的稳定输出和财政效益来源。绝大部分的茶企领导者是由普通的茶叶加工者或者其他领域的人才群体转行改行发展起来的,其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未能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常常急功近利地关注眼前从业劳动力的使用。而福安市社口镇政府在扶持大中小型企业的时候更需要合理规划,引进专业人才,需要加快形成大型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大茶企帮扶中小茶企的局面,以解决当地茶农的就业问题,同时吸引一批邻近县市的外来人员就业。

三、茶产业劳动就业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坦洋茶产业茶农技术质能培训

在国外的农民培养中可以发现,各国多数采取了灵活的劳动生产就业培训方式。例如,在美国,政府和培训机构在农村广泛开办培训班,举办农民继续教育班,向成年农民传授新的技术知识。在英国,国家的农民教育与技术培训形成一张农业培训网,再辅以高校及科研为咨询机构,已经基本形成高、中、初3个不同层次的教育水平,这些层次相互衔接,构建正规教育与业余培训相结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可以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福安市政府可以借鉴多种培训机构的相互结合模式,广泛开展茶农技术培训工作,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培训项目,增强茶农科学种植和就业创业能力,培育高素质的茶农大军、新型的技术型农民和茶叶产业带头人,将培训落实到每一位茶农每一家茶户上,真正做到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创收能力,为当地坦洋工夫茶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加强培养引进提升坦洋茶产业技术型人才资源功效

地方政府应确立以人才建设为核心目标,引进、培养茶叶专业人才,特别是营销管理人才和茶叶技术型人才,着力构建茶叶科技和管理队伍,以解决茶专业技术指导人才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福安市政府应不断充实壮大茶叶科技服务队伍,实现茶叶科技人才同福安市茶产业同步协调发展,可以通过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签订人才协议、定向人才培养,逐年引进茶叶专业毕业生。此外,还可以聘请茶叶顾问或邀请茶叶专家,不定期培养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为福安市茶产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在坦洋工夫茶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建议由福安市委市政府、福安坦洋工夫茶协会牵头,依托福安辖区内现有的坦洋工夫茶技术培训基地,同时借助福建农科院茶研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优势,批量化组织坦洋工夫茶种植、加工人员参与培训班,宣传培训茶叶种植、质量安全管理、现代化茶叶加工机械设备使用等知识,全面提高坦洋工夫茶种植生产人员的生产水平和素质,以推动坦洋工夫茶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坦洋茶产业人才综合素质培训能力

当前福安市坦洋工夫茶的生产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而提升坦洋工夫茶综合实力的关键在于强化对茶叶种植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全面提高茶叶种植生产人员的生产水平和素质,最终促进坦洋工夫茶发展的生产技术保障。同时,福安市政府要完善茶产业人员招聘与选拔方式,实现组织人力资源的优化,培养高技能茶叶专业技术和营销管理人才,推广茶叶职业资格认证,提高从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为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可以预见,未来坦洋工夫茶产业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研发、生产、营销三方面着手,积极引进具有专业化背景的行业精英,真正实现产业内部人才结构的优化与人力资本的提升,同时将培养的人才分配到各产茶主要乡镇,为各乡镇配备专职性茶技指导员或推广员,指导培训当地的茶农生产种植,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稳步提升坦洋工夫茶的生产及销售水平。

(四)加强坦洋茶产业劳动力资源生产功效建设

福安市政府应加大对坦洋茶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出台降低税收和土地成本等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的茶技人才来福安发展,一方面,吸引更多高水平茶技人才流入,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茶农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

此外,应积极参加国内举办的茶叶展览会,通过借助网络平台推广坦洋工夫茶,了解产业发展前景,把脉茶产业前进方向。由于福安市大部分茶农和茶企实力较弱,坦洋茶的专业型人才数量较少,难以获得先进产茶制茶的技术支持,而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则可以较好地促进茶农和茶企获得人才支持。在茶农知识水平得到保障的同时,还必须提高经营者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其诚信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茶农和茶企履行借贷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这样才能赢得信任,化解融资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工夫茶福安市口镇
诸暨市店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幼小携手 感悟成长
人参果 脱贫果
爱心托起希望 助学点亮梦想——福安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构建特色学生资助之路
福安市水蜜桃褐腐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福安市穆阳镇上榜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公示名单
福建·福安“富贵红”红桔质优畅销
宜红工夫茶加工工艺及设备的改进
道至简 慢品茶 喝一杯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