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元一核: 例谈“精教”式教学的设计策略

2021-07-25戴薇

教育界·上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戴薇

【摘要】在不同教学理念、教学主张的引领下,教学设计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教学设计的最终指向也会不同。在“精教厚学”教学主张的引领下,教学设计的灵魂聚在一个“精”字上,教学目标的最终指向在于实现一个“厚”字。如何有效设计“精教”,如何有效实现“厚学”呢?本文从教与学的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阐述了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精教厚学;教学设计;教学三要素

教学的起点是什么?是研读课程标准、分析学情、教学设计。在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会呈现不同的样态,教学设计的三大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会指向不同的教学愿景。可是,不论教学最终愿景如何,教学设计必须充分把握好教材文本、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这是实现教学愿景的基础。

一、什么是精教厚学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从具体的情况出发,结合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提出“精教厚学”这一教学主张。主张之中,“精教”包含了教师聚焦教学目标,精心筛选有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精简环节、精练问题设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品质的系列教学理念。“厚学”是教师的“精教”所要达成的愿景,涵盖学生学习能力、知识获取、方法习得、素养养成等学习要素[1]。

二、什么是三元一核

“三元”指的是课堂教学的三大主体:教师、学生和文本;“一核”指的是“精教厚学”的理想愿景——教师教得有效率,学生学得有品质。三元是“精教厚学”过程的参与者;一核则是“精教厚学”所要实现的学生学得有品质这一核心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而处理好“三元一核”关系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精教”式教学设计能力。

三、三元一核:指向“厚学”的“精教”式教学设计策略

(一)以学习方法为指向设计教学目标

语文学习离不开大量阅读,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具备让学生大量阅读的条件。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指向学生课后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一篇课文,指导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一类文章,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厚实”[2]。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说:“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需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作‘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惑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作‘略。”

一言以蔽之,略读课文,阅读的内容可以略教,但是阅读方法必须精教。学生只有学会了略读的方法,才会在自己的略读过程中做到“随机肆应”。为此,教师设计本文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本课学习,学会在自主阅读、课外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方法和阅读略读类课文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最终帮助学生归纳出看图、做动作、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略读课文的要点:读通课文,粗知大意,感知人物,体悟道理。

这一课的教学,就文本内容而言,做到了“略”字,但就阅读方法而言,十分“精到”。就是这样的“精教”,让学生在随后的反馈练习中很快掌握了相应的阅读技巧。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应作为阅读教学设计的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习得方法,为学生的阅读服务,这样的教学才是“厚实”的教学。

再以《水浒传》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为例。课外阅读的指导课与日常的课文阅读课是有区别的。要想激发学生阅读这本大书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必须让学生有一种“不读不快”的感觉。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目标引领下,教师将课堂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玩味人物绰号”“了解人物趣事”和“欣赏人物趣语”,整节课的教学充满了乐趣,学生学得非常开心,课后自然会打开书本一读为快。

不同的课型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是无论哪一种课型,制定教学目标应是一个“去粗存精”的过程。目标的“精”只有指向学生学习方法的“厚”,才是有价值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教学。

(二)以积累为目的精组教学内容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对古诗文而言,语文积累显得尤其重要。常见的古诗教学,常常分为“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三个板块。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经常逐字逐句解释诗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以体会情感。这样的教学也称得上 “精教”,可问题在于这样的教学并不能使学生“厚学”,更无法做到丰厚的积累。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为例。本课的三首诗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本课的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合这一主题,第二課时的教学重点关注《出塞》和《夏日绝句》两首诗。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借古人来说今天的事、抒今人的情,所以“悟诗情”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更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在教学中做到“精教”,并引导学生厚学、厚得、厚积呢?课堂上,笔者借学生课下搜集的有关李广的材料使其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一句的含义;借“霸王别姬”的故事使其理解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此为借古。对于作者要抒什么情,为什么抒情,笔者借王之涣的《凉州词》使学生了解了戍边将士的艰苦,从而使他们明白了《出塞》一诗的诗情。之后,笔者借《题临安邸》使学生了解了南宋君臣在临安的生活状态,用戴复古《淮村兵后》与其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了金占区人民的生活;用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其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了当时人们内心的希望与生活的困苦,从而明白李清照内心所想。这一环节,为学两首古诗,学生积累了四首课外古诗,在读诗过程中,渐渐领悟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不是依靠教师的讲解、灌输。在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后,笔者引导学生练笔“如果你是带领千军万马的将军,国家被侵,人民受难,你将怎么做?”以此深化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学生充分表达后,笔者为学生推荐了岳飞的《满江红》,据此,学生又深层领悟了岳飞的内心情感。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诗文,使学生掌握了学习一类古诗的方法(借古抒怀)、积累了相关诗词五首,真正做到了“精教”,实现了“厚学”。

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依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编排、重组。这就是“精”——精选、精编排。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所得一定是基于教材但又大于教材的,这正是语文积累的有效路径。

(三)以素养为中心精编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锻炼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这些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目标。在语文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思得到有效训练,教师就必须掌控好课堂上学、练的尺度,精心编排教学过程。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为例。这是本册课本习作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散文,文本的要素是“围绕中心把事情写清楚”。从文本的体裁和单元的特点出发,本课学习涉及了读、写、思辨等多项语文素养。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编排教学过程,使这些素养都能够得到训练。

第一板块,教师教第二自然段。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并围绕中心句圈画相关事物,同时思考如何把中心说清楚,用时大约5分钟。其次,教师用思维导图将本段的结构梳理出来,从而将构段格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板块,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形式,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第三和第四两自然段,用时大约20分钟。这一过程就是读、写、思的综合运用。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才能准确地画出相应段落的思维导图,只有充分读懂了课文,才能够在导图中表现出第三和第四两自然段的区别。在学生充分讨论、画出导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点评。

第三板块,教师指导。教师先将三自然段文字的三幅思维导图对比呈现,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关系,再揭示文章的立意,揭示写文章“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的意义,用时大约5分钟。

第四板块,学生自主习作。教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习作提纲,题为“成长中的               ”,空格中可填酸、甜、苦、辣……時间大约10分钟。随后教师点评,重点看学生的习作是否有独特的立意,是否运用了层层递进的层次结构。

从本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的讲解在10~15分钟间,学生的学习时间在25~30分钟间。针对本文的特点,这样的编排让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训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依据思维导图,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了形象化的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思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这样的语文素养型教学,才是“厚学”的课堂。

对于“精教”式教学设计,教师要充分把握“三元一核”的精髓,充分解读文本、精心备好学情,在“精教”之前,先充分学习,先使自身“厚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效打通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实现学生“厚学”这一核心目标的有效方法,才能恰当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薛法根,沈玉芬.一课三磨:过一种专业的教学生活[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

管建刚 .我的语文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