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局导向型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2021-07-24王利华邓金梅

吉林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导向效能量表

王利华,吴 强,邓金梅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东莞 523900)

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人群中的常见心血管疾病,统计数据显示[1],国内老年人群中心力衰竭发生率约为0.9%,严重危及老年人的健康安全。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且复发率高、预后效果差,文献[2]报道数据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个月、6个月内再入院率分别为27%、50%,而心脏康复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病死率的有效措施。相关研究[3-4]显示,健康促进行为、自护能力属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应强化临床护理干预。结局导向型健康教育强调在护理结局基础上,通过展示不良结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的预后效果等,以强化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促进健康行为形成。本研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结局导向型健康教育,探究其对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经临床治疗病情稳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可正常沟通交流,且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急性心力衰竭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既往有精神病史;存在读写功能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中男42例,女8例;年龄(62.95±4.34)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及以上11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16例,Ⅳ级14例;合并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是36例,否14例。观察组中男43例,女7例;年龄(63.04±4.41)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40例,高中及以上1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18例,Ⅳ级14例;合并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是37例,否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用药管理、健康饮食管理、渐进式心脏康复运动、健康手册宣教、疾病管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结局导向型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结局导向-诱因反思式教育:护理人员以“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效果/预后效果”“影响因素”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服务平台实施检索,得到相关文献24篇,通过阅读文献梳理“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效果(预后效果)影响因素”,有“高龄”“基础疾病”“用药依从性”“体重管理”“康复锻炼效能”“心功能分级”“医学应对方式”等[5-6];护理人员以“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效果(预后效果)”为1级主题,以上述“影响因素”为2级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并印制、下发纸质版“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效果(预后效果)”思维导图,据此向患者介绍康复效果影响因素,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教育时长2 d,30 min/d。

1.2.2结局导向-预后比较式教育:选取科室工作年限超过8年、护师及以上护士8人,选出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效果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素,得到用药依从性(8票)、康复锻炼效能(8票)、体重管理(6票);按“用药依从性”“康复锻炼效能”“体重管理”3方面表现对2017年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得到“用药依从组”与“用药不依从组”(A系)“康复锻炼效能低水平组”与“康复锻炼效能中高水平组”(B系)“体重管理良好组”与“体重管理较差组”(C系),统计3个系列不同组别患者出院前、出院后1周、出院后2周、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对应的“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评分”,A系、B系、C系分别采用红、黄、绿3色线条标识,以时间为横轴,以评分为纵轴绘制折线图;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分析折线图,比较不同“用药依从性”“康复锻炼效能”“体重管理”表现下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强调用药依从、坚持康复锻炼、体重管理的重要性,教育时长2 d,每天20 min。

1.3评价指标:①健康行为:护理干预1周后,借助中文版“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价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共有6个维度,分别为人际关系、健康责任、压力管理、营养状况、康复锻炼、自我实现,共有52个条目,维度对应条目数分别为9条、9条、8条、9条、9条、8条、9条,均采取5级评价,对应分值0~4分,量表总分为208分;根据评分划分健康行为水平,<104分,则低水平,104~156分,则中等水平,>156分,则高水平[7-8]。②自护能力:护理干预1周后,借助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共有43个条目,均采取5级评分法,分值0~4分,总分0~172分,得分指标=(量表实际得分/量表可能最高分)×100%,根据得分指标划分自护能力水平,<33%则低水平,33%~66%则中等水平,>66%则高水平;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12[9]。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以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中高水平患者占比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水平比较[例(%)]

2.2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水平比较:观察组自护能力中高水平患者占比为82%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水平比较[例(%)]

3 讨论

统计数据显示,80%~90%的慢性心力衰竭是由诱因引起的,所涉诱因有感染、心律失常、体力活动、贫血等[10]。临床观察发现,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氧疗干预,能有效缓解躯体症状,使病情相对稳定,但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复杂,包括年龄、心衰原因、合并基础疾病等,为此,需促进患者形成健康行为,增强其自护能力,以改善预后[11]。

本研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结局导向型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中高水平患者占比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中高水平患者占比为82%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面向患者开展基于结局导向的诱因反思式教育,护理人员经文献查阅了解不同临床结局的诱发原因,并以思维导图形式对结局诱因进行总结,配合说明各因素作用机制,如“高龄”“基础疾病”“用药依从性”“体重管理”“康复锻炼效能”“心功能分级”“医学应对方式”等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效果(预后效果)”的影响,可强化患者对不同结局形成原因的认知,以明确“用药依从性”“体重管理”“康复锻炼效能”在“慢性心力衰竭康复”中的重要性,可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12-13]。本研究面向患者开展基于结局导向的预后比较式教育,通过比较不同用药依从表现、康复锻炼效能、应对方式患者对应心衰症状评分,强调用药依从、康复锻炼、积极应对在心衰患者康复中的意义,有助于警示患者纠正健康行为,增强其自护责任感[14-15]。

综上所述,结局导向型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提升其自护能力。

猜你喜欢

导向效能量表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偏向”不是好导向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