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监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的诊断预测价值
2021-07-24于先桃
于先桃
(晋城大医院成庄分院检验科,山西 晋城 048021)
细菌性血流感染是一种细菌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疾病,病原微生物侵袭血液循环系统后,诱发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全身感染、炎性反应[1]。血流感染易导致脓毒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细菌培养诊断仍是鉴别血流感染病原体的金标准[2],但耗时长,且易受到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阳性检出率低,而血流感染早期有效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加快血流感染鉴别诊断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快速诊断鉴别感染类型的炎性反应指标,在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诊断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3]。本文回顾性分析150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PCT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的诊断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血培养检查阳性,并在血培养检查前后12 h内接受了血常规、C-蛋白反应(CRP)、PCT检查。根据血培养检查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G+)组(n=61例)和革兰阴性菌(G-)组(n=89例),G+组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18~65岁,平均(38.15±5.43)岁。G-组中男45例,女44例,年龄19~66岁,平均(38.26±5.3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1.2.1血培养检测方法:取患者肘静脉血,采血量为8~10 ml/瓶。抽血后立即将血液样本无菌操作下注入血培养瓶,分别为需氧瓶(批号:322408)、厌氧瓶(批号:411254),均购自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将培养皿置于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型号:LABSTAR50,厂家:上松伟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阳性标本转种血琼脂平板(购自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快速鉴定质谱仪(型号:Mi-croflex LT/SH,厂家:德国布鲁克公司)进行病原菌鉴定。
1.2.2炎性反应指标检测方法:采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型号:BC-3600CT,厂家: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进行血常规检测,质控品与标准品生产批号BC1801BH(厂家配套),试剂生产批号2018012901(购自迈瑞南京生物技术)。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ADVIA2400,厂家:德国西门子)进行血清CRP检测,试剂生产批号为180830101(购自美康生物科技),质控品与标准品生产批号HE1532(购自英国郎道)。采用普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测试仪(型号:ECL8000,购自深圳普门科技)进行血清PCT检测,试剂生产批号L0118002(厂家配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3.69~9.16)×109个/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0.40~0.75)、降钙素原(PCT,<0.5 μg/L)和C-反应蛋白(CRP,≤10.0 mg/L)水平,并分析各炎性反应指标阈值对血流细菌感染类型的诊断作用。诊断结果计算方法如下: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WBC、N%、PCT和CRP水平比较:G+组患者的WBC水平、N%、CRP水平及PCT水平均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WBC、N%、PCT和CRP水平比较
2.2不同炎性反应指标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的结果分析:分析不同炎性反应指标在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中的结果,ROC曲线图。见图1。由ROC曲线图分析显示,N%、WBC、CRP、PCT的诊断效率由低到高分别是N%、WBC、CRP、PCT,最佳截点分别为0.84、5.45×109个/L、15.60 mg/L、1.11 μg/L,其中PCT以1.11 μg/L为最佳截点时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811%、0.551%、0.454%、0.856%。见表2。
表2 不同炎性反应指标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的结果
2.3炎性反应指标诊断中最佳截点阈值与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的关系比较:分析不同炎性反应指标诊断中最佳截点阈值与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的关系,以PCT=1.11 μg/L为截点时,<1.11 μg/L的占比明显高于≥1.11 μg/L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炎性反应指标情况。见表3。
表3 炎性反应指标诊断中最佳截点阈值与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的关系比较[例(%)]
3 讨论
血流感染是各种病原菌微生物及其毒素对血液循环系统侵入后引发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研究发现,该疾病患者1年内病死率高达8%~48%,并且易发生脓毒症,增加病死风险[4]。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及时采取病原学快速诊断,对于控制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G-菌与G+菌具有不同的代谢产物,主要分别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所以G-菌血流感染诱发的脓毒症在病理病机方面更加严重,且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更高[5]。主要是因外毒素、内毒素入侵机体后与机体的免疫细胞表面Toll受体结合,会促使免疫细胞分泌炎性介质,如PCT和CRP等。从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G-组患者的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内毒素诱发产生的炎性介质水平更高,主要是因内毒素对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程度更高[6],导致不同细菌感染后身体的炎性因子分泌水平产生差异性,因此观察炎性因子水平,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具有一定的诊断预测价值。
临床上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病患结合症状行WBC、N%、CRP等检查,对于确诊血流感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无法早期特异性反应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类型。通过血培养联合检测WBC、CRP、PCT、N%等炎性反应指标,对于提升不同类型细菌性血流感染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一定的作用[7]。PCT主要是甲状腺的髓质细胞分泌,在人体内相对稳定,不会降解为有激素样活性的降钙素释放到外周血液系统,所以健康人的PCT水平是相对较低的,大约在0.1 μg/L[8]。而一旦发生感染,受到细菌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等多因素的调节作用,PCT将迅速升高[9]。本次研究中发现PCT诊断血流感染的最佳截点为1.11 μg/L,对比分析发现大于等于节点阈值的血流感染患者占比明显更高,结合其他炎性指标诊断最佳截点。综合认为PCT对于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中G-菌感染具有更高的诊断预测价值。PCT作为诊断预测细菌性血流感染类型的重要指标,具有反应迅速、特异度高的特征,使其相比其他炎性反应指标更具有优势。通过采用PCT快速检查,以1.11ng/ml为截点,对于快速诊断预测血流感染类型具有重要意义,便于及时开展抗感染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怀疑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患者,可通过WBC、N%、CRP等检查进一步作出判断,特别是采取PCT快速检查,以1.11 μg/L为最佳截点,能有效诊断、预测血流感染的类型,为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