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1-07-24陈美翠

吉林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血气呼吸机

陈美翠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罗定 5272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该病多见于早产儿,主要与肺组织发育不够成熟及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关,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呼吸衰竭,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1]。目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高达30%以上,病情十分凶险,必须引起重视。临床上针对该病症主要采取机械通气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11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分析,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绀、进行性呼吸困难、口吐泡沫等症状,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胎龄30~36周,平均(33.3±2.5)周,出生体重1 400~2 500 g,平均(1 787±266)g;剖宫产38例,顺产17例;观察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胎龄29~36周,平均(33.1±2.3)周,出生体重1 400~2 400 g,平均(1744±257)g;剖宫产36例,顺产 19例;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存在胎粪吸入及先天性肺炎的患儿。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患儿入院后接受抗感染、保暖、防止出血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使用小儿呼吸机,参数设置为:呼吸末正压(PEEP) 为4~8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吸入氧浓度(FiO2)为25%~60%,PEEP指数在8 cm H2O 以上,FiO2指数在60%以上,则表示NCPAP不成功。如PEEP指数在4 cm H2O以下,FiO2指数在25%以下,则停止使用NCPAP,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55例患儿,在综合治疗及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将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加灭菌注射用水2 ml溶解并复温至室温后,待患儿气管插管后,充分吸净气管中分泌物,注入气管导管中给药,首次剂量为100 mg/kg,病情严重时,24 h内重复给药≤3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氧气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酸碱度(pH值)。

1.3疗效评价标准[2]:依据《实用新生儿》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内容进行疗效评价。显效:入院治疗12 h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呼吸急促、发绀和吸气三凹征等临床症状消失,血气指标检测基本正常;有效:入院治疗12 h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改善<50%;无效:治疗12 h后,患者病症无改善,血气指标无明显改善,病情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血气指标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的氧气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55例患儿,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治疗后氧气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气指标分析

2.2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患儿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分析[例(%)]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以早产儿为高发人群的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当新生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不足,无法满足呼吸需求即会引发该疾病[3-4]。新生儿一旦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直接后果可能是低氧血症为主的肺源性呼吸衰竭,甚至脑瘫,因此,务必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尽快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肺功能恢复,确保患儿能够正常的生长发育。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肺通气,降低呼吸暂停频率,提高患儿的舒适度,较好地发挥呼吸支持作用[5-6]。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能调节肺泡表面张力功能的重要物质,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有关,因此,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肺功能的恢复。因此,在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帮助早产儿完善生理机制,缩小肺泡表面张力,改善呼吸功能,大幅度降低各重要脏器的氧耗量,遏制肺部病变进展,促进肺功能恢复及心、脑、肾逐渐发育成熟并产生相应的生发育,改善患儿预后[7-8]。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从健康新生小牛肺中分离提取的,仅能通过气管内给药,在患儿出现早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征象时尽早给药,给药越早效果越好,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患儿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对降低患儿死亡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组资料中,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5例患儿,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治疗后氧气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5例患儿,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3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改善血气指标及患儿预后,提高临床效果,应积极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血气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