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钴胺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

2021-07-24叶少峰熊家义温玉成叶达昌

吉林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针灸

叶少峰,熊家义,温玉成,叶达昌

(东莞市东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是由面神经管或茎乳突孔外的面神经病变引起的面部表情运动功能损害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好发于20~40岁,常在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该疾病发病迅速。目前,该疾病病因尚未阐明,可能由病毒感染、面神经缺血水肿及周围组织炎性反应等原因导致面神经支配区域血流受阻、肌肉运动障碍而引起的[2]。临床治疗采用甲钴胺联合针灸治疗此病疗效显著[3]。本文旨在探讨甲钴胺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该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单侧表情肌瘫痪;患者对治疗用药不过敏;依从性较好者;意识清醒,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双侧表情肌瘫痪;病变部位伴有溃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肝、肾、癫痫及精神病者;继发于腮腺炎、脑膜炎以及乳突炎者。将纳入对象随机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1~70岁,平均(46.03±9.75)岁;病程2~7 d,平均(4.26±1.74)d;病变部位:左侧13例,右侧1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0~68岁,平均(45.81±8.96)岁;病程1~8 d,平均(4.35±1.83)d;病变部位:左侧12例,右侧1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和病变部位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甲钴胺片[0.5 mg*20片,国药准字H20143107,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口服,3次/d,0.5 mg/次,口服10 d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取患者病变部位侧太阳、阳白、四白、迎香、颊车、地仓等穴位进行针灸,1次/d,20 min/次,5次/疗程,中间休息2 d,进行下1个疗程,针灸2个疗程,疗程时间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①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分数0~100分,分数越高,面神经功能恢复越好。②临床疗效:根据《神经病学》[4]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疗进行评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面部各区域功能正常;有效:可有轻微功能障碍,静止时面部肌肉基本对称,运动时无法保持肌肉对称;无效:临床表现没有改善甚至加重,静止时面部肌肉明显不对称,完全无法闭目。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比较:在治疗前,两组患者Sunnybrook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经治疗后,Sunnybrook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试验组患者出现局部疼痛1例,恶心呕吐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对照组患者出现局部疼痛2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突然发生的短暂面部肌肉无力,导致一侧面部下垂,病变部位侧眼睛无法闭合,可发生于任何年龄[5]。由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导致患者面部出现异常,症状严重者会给患者造成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由于患者存在个体性差异,且该疾病为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一段时间后会自愈,多数患者需经过相应治疗方可恢复面部神经[6-7]。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很多,包括感染、创伤、血管病变和肿瘤等,临床上常用抗病毒(阿昔洛韦)、糖皮质激素外加神经营养剂甲钴胺治疗,最终达到修复面部损伤神经的目的[8-9]。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用特制的针刺入人体穴位,配合针刺手法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眼偏斜”或“歪嘴”,其病理机制为正气不足,卫气虚弱,再加上邪风直接攻击经络,导致气血流动受阻,从而无法滋养面肌引起。采用针灸治疗面瘫,既能疏通经络,祛风散邪,又能促进面部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血液循环,改善面部营养代谢,加速面部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加强注射剂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10]。本文研究甲钴胺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Sunnybrook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甲钴胺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甲钴胺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期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面神经针灸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特发性腹痛一例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