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近红外光谱术为指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抑郁障碍的脑网络机制研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24郭馨文温金峰陈炳光孙金燕

吉林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经颅静息光谱

郭馨文,温金峰,陈炳光,孙金燕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心理科,广东 广州 510510)

抑郁障碍在我国临床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且其发病率仍呈现持续大幅度提升的状态,因此与之相关的诊治研究多见,较多研究对经颅刺激治疗效果给予了肯定[1-2],但其效果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功能近红外光谱术作为临床中研究较多的一类脑功能成像技术,其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也可见[3-5]。以功能近红外光谱术为指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极为匮乏。因此,本研究就功能近红外光谱术为指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抑郁障碍的脑网络机制研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的80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功能近红外光谱术为指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58岁,平均(37.6±7.0)岁,病程0.3~12.0年,平均(2.1±0.5)年,HAMD-17评分18~33分,平均(26.2±3.0)分。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1~59岁,平均(37.9±7.1)岁,病程0.3~12.2年,平均(2.2±0.6)年,HAMD-17评分18~34分,平均(26.5±3.1)分。两组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20~65岁者,男女不限,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者;沟通障碍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抑郁治疗,主要(不含80%)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功能近红外光谱术为指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以功能近红外光谱术检查,通过检测大脑皮质血红蛋白浓度评估大脑活动信息,根据其活动情况判断疾病情况,并针对此类情况进行经颅刺激治疗,频率与强度分别为15 Hz及110%MT值,每个序列为60次刺激,两序列间隔为30 s,每次治疗50个序列,每周治疗5次。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HAMD-17评分及静息态默认状态网络内功能连接z 分。

1.2.2检测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的静息态默认状态网络内功能连接z 分进行检查与计算,采用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患者于安静状态下平卧位下接受检查,固定头部,行静息态功能扫描,数据预处理,选择感兴趣区,进行费希尔z转换,z 分作为脑区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左右两侧平均值)。上述方面由两名经验丰富者进行操作处理。

1.3评价标准:①临床疗效:显效:患者治疗后的HAMD-17评分改善幅度≥80%;有效:患者治疗后的HAMD-17评分改善幅度在50%~80%(不含80%);无效:患者治疗后的HAMD-17评分改善幅度<50%[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HAMD-17评分:有效评估抑郁状态的量表,包括17个评估问题,以评分≤7分为无抑郁,8~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7]。

2 结果

2.1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1周、2周及4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例(%)]

2.2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17评分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的HAMD-17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后观察组的HAMD-17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17评分结果比较[例(%)]

2.3两组治疗前后的静息态默认状态网络内功能连接z 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的静息态默认状态网络内功能连接z 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静息态默认状态网络内功能连接z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静息态默认状态网络内功能连接z 分比较

3 讨论

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障碍持续导致患者情绪低落,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甚至可导致患者出现厌世及自杀的行为,因此抑郁障碍的临床诊治需求较高。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研究中,诊治方法的研究极为多见[8-9],经颅磁刺激治疗是较为常见且受认可程度较高的一类治疗方式。其通过脉冲电流产生瞬变磁场,进而作用于脑组织,对脑神经有调节作用,通过脑部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达到治疗的效果[10-12]。有研究认为,本类治疗对部分抑郁障碍患者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疗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功能近红外光谱术可通过检测大脑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了解大脑活动信息[13-15],且具有无创、便捷等优势。以此为指导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具有更有针对性的优势,且在针对大脑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治疗[16-17],但是针对两者联合应用的细致作用研究未见报道,且其对脑网络机制的影响研究也未见,因此今后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探究意义。

本研究就功能近红外光谱术为指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抑郁障碍的脑网络机制研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功能近红外光谱术为指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表现为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治疗后的HAMD-17评分及静息态默认状态网络内功能连接z分相对更好,因此较为全面地肯定了功能近红外光谱术为指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原因,可能与经颅磁刺激治疗在功能近红外光谱术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更为具有针对性有关[18],其更为有效地针对脑部活动进行治疗,在改善神经递质及脑网络相关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19-20],因此其作用效果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以功能近红外光谱术为指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抑郁障碍的脑网络机制研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经颅静息光谱
基于三维Saab变换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方法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首发抑郁症脑局部一致性静息态MRI对比研究
星载近红外高光谱CO2遥感进展
苦味酸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