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2021-07-23黄琛春
黄琛春
【摘要】幼儿时期的最基本活动就是游戏。合理利用正确的游戏,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成长,而且能让孩子在模仿与创作中融入成人世界中,提高认知能力,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打下基础。基于此,应充分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治疗与干预儿童存在的问题,全方位落实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近些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对幼儿来说,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坚定、毅力的品格,而且可以使幼儿对外界的态度有一个积极的回应,使幼儿积极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在幼儿园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在家对长辈毕恭毕敬。要实现这些目标,不能单单靠教育者的说教与管理,更要让孩子在玩乐中真正领会,进一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广大家长及教师认真部署,合理设计,在幼儿园活动中利用游戏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人的心理都存在问题。尤其是幼儿阶段,教师可以从心理问题扩大化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出发,了解幼儿生理、心理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错误,懂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是缺乏较为明确的教育方式与态度[1]。
首先是从心理问题扩大化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幼儿的心理及行为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合理咨询与疏导幼儿的心理问题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点。教师企图通过疏导来帮助孩子摆脱心理问题,然而只能做到简单的疏导,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不严重的幼儿可以做到补救,而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这只是相对被动的医教模式。并且问题还远不止于此,为了进一步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规模性,很多幼儿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被无限放大,很多远超出幼儿发展过程的成熟现象都被认定为正常,加上越来越先进的现代化科技手段,使得幼儿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物质的影响,进一步造成孩子早熟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那么天真可爱。
其次是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2]。目前很多教师喜欢在幼儿教育中以教授知识为主,很少会对孩子身上一些常见的如任性自我、不愿意说话、不愿意与小伙伴玩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有的孩子在家里可能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或占有欲。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非常容易造成幼儿成长的偏差。
二、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所要经历的第一个群体性教学活动,在幼儿发展与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某些程度上会超出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既然幼儿园教育如此重要,在疏导幼儿心理问题时,就需要将游戏合理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地让孩子参与过多的游戏,要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乐趣,培养自信心与自制力,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3]。例如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各种有意义的东西组织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幼儿的接受范围,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而且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如何融入群体,如何掌握知识,如何提升自身魅力。
三、通过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合理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存在娇生惯养、意志薄弱、独立性差的问题。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都开始选择生育二胎,非常容易使年龄稍大的孩子产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体验。因此,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满足孩子的心理要求,在生活上尽量避免让孩子受到挫折。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充分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教会孩子独自面对困难与挫折,进一步养成勇敢、坚定的性格与品质。挫折教育正是培养幼儿坚定意志的重要形式[4]。
例如在開展“小兔赛跑”这个游戏时,让幼儿用脚踝部位夹住一个小沙包跳跃前进,看谁先到终点。幼儿的脚踝部很小,很容易导致小沙包掉落。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让幼儿明白失败与成功是一直相伴的,并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放弃,应该在失败的过程中积攒能量,为更好地完成任务打下基础。在游戏中,教师除了要让幼儿感受挫折,而且应让幼儿在经历挫折之后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进一步提升面对挫折的战斗力。同时,在游戏中要融入有关交往、分享类的活动,让班级中胆小的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与同伴交流,并在游戏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出自觉性与自制力。
(二)充分运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与自制力
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会因为体验感不足或认知能力不强,对游戏缺乏自信心,不愿意参与到游戏中,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因此,需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找回自信,尽最大努力克服胆怯心理,让幼儿通过努力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基础[5]。
在游戏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理解游戏的目标与内容,使他们能够轻松面对游戏。例如在“知己知彼”的游戏中,教师先让两个孩子在圈内相对而站,然后在各人背后贴上一张字条。教师发令后,谁先想方设法看到对方背后的字并说出来,就算胜利。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分开发大脑思维,利用各种方式来开展游戏。对于胆怯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游戏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其自信心。
其次是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与充分鼓励,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在“打空降特务”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了解游戏的特点,使其在游戏中得心应手,不再畏畏缩缩,然后对孩子在游戏中的每个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在游戏中大胆创新,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游戏,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成功的体验是自信心产生的源头,幼儿只有不断获得成功才能积累自信,克服恐惧。因此,教师应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挫折中获得自信,从自信中健康成长[6]。
(三)有效采用游戏,帮助幼儿抒发负面情绪
孩子会将自己的潜意识融入游戏中,从而通过游戏满足现实中的一些愿望,比如抚慰受到的伤害,宣泄受到的威胁或恐惧,缓解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合理调整自身,以便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有效采用游戏的方式,既可以帮助幼儿修复心理创伤,又可以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进行“捏捏捏、捏黏土”游戏时,幼儿可以采用捏、压、扭、挤的方式将黏土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不但可以发挥想象力,而且能发泄内心的抑郁情绪。在“击沙包”的游戏中,孩子将自己堆起来的沙包一次性推到,从而起到发泄内心不良情绪的作用。在幼儿游玩的同时,教师与家长要时刻观察注意,视察幼儿发泄自身情绪后的反应,并教育他们在破坏东西时要经过他人的同意,不能遇到什么东西都去破坏,否则会给别人带来严重的困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外界因素都会对幼儿造成心理上的限制或约束,导致幼儿非常容易出现抑郁的心理。因此,合理利用游戏,能够充分缓解幼儿不健康的心理情绪[7]。
再如在“钻山洞”的游戏中,教师事先布置好场地,山洞可由三根体操棒搭建而成,然后将幼儿分为两队,发令后各队排头朝前跑出,钻过山洞,再返回拍排二,自己退于队尾。接着,排二再跑出钻洞,如此循环,直至最后一人跑完为止,率先跑完的队获胜。在游戏中,教师要告诉幼儿在钻山洞时不能碰倒架子,如果架子倒了就得重新支好才能继续进行。在整个游戏中,孩子们跑跑跳跳,既强化了身体素质,又缓解了内心的压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及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为初期也最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继而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基于此,教师要合理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保证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国家未來的发展与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康米,黄容蓉.浅析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34):89-91.
王雯慧.游戏活动中幼儿不良行为心理的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49-150.
何艳婷.基于游戏活动中幼儿发展需求的玩具设计研究[J].设计,2017(20):116-117.
王少艳.开放式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7(01):63-65.
梁樑.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的作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16):332.
赵慧霞.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9):143.
张红涛.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J].才智,2014(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