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风消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疗效、安全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7-23沈卫华
王 飞,沈卫华
(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0;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上海 20150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可导致皮肤、肾脏、胃肠道、关节等多个系统损伤,患儿主要表现为紫癜、肾损害、腹痛、胃肠道出血、关节痛等,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目前对于过敏性紫癜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经确定与免疫失衡密切相关,在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紊乱之后可引起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进而促进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3]。尽管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儿可在8周左右痊愈,但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多数患儿在发病4周左右就会出现肾损伤,因此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目前临床多采用抗过敏药物、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但疗效还有待提高,且存在不良反应大、复发率较高等问题[5]。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由来已久,《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等著作中均有提及,该疾病属于中医“肌衄”“紫斑”“血症”等范畴[6]。愈风消斑汤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方,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愈风消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循证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7];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风诊疗方案”,辨证属于风盛血热型;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排除标准 过敏性紫癜复发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入组前1个月内有服用激素、免疫类药物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合并血液类疾病者;服药依从性不高,未能按要求服用药物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40例,采用乱数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BF2021040205317)。
表1 2组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4治疗方法 根据《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7]中的治疗建议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患儿饮食,多食用少渣易消化食物,对于合并关节症状、肾损害、肠胃道症状的患儿可静脉给予甲泼尼龙(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098)5~10 mg/(kg·d),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用愈风消斑汤治疗,组方:水牛角30 g、生地20 g、茜草20 g、紫草30 g、丹皮15 g、赤芍15 g、蝉蜕15 g、当归15 g、大黄15 g、丹参20 g、土茯苓20 g、白鲜皮30 g、地肤子20 g、苍耳10 g、陈皮15 g、甘草15 g。随症加减:伴关节症状者加秦艽15 g、延胡索15 g,伴腹痛、腹泻者加薏苡仁30 g、延胡索15 g、山药15 g。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疗效 治疗1个月后,依据文献[8-9]制定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患儿的全身症状以及紫斑紫点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患儿的全身症状以及紫斑紫点明显减轻,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未愈:治疗后患儿的全身症状、紫斑紫点以及实验室指标均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5.2中医症状积分 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根据文献[10]对患者的中医症状进行量化积分,主要包括紫癜形态、关节肿痛、腹部疼痛、肢体困重4项,每项均根据无、轻、中、重依次给予0,1,2,3分,分数越高则代表该项症状越严重。
1.5.3免疫功能指标水平 在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抽取2组患儿的外周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600)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FACSAria II)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
1.5.4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记录2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统计患儿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
2 结 果
2.1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2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组患儿治疗前的紫癜形态、关节肿痛、腹部疼痛、肢体困重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个月后,2组患儿的紫癜形态、关节肿痛、腹部疼痛、肢体困重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32组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个月后,2组患儿血清Ig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血清IgG、IgM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见表4。
表4 2组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2.42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2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个月后,2组患儿的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的CD8+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的CD8+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52组患儿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随访6个月内,对照组共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20.0%;研究组共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6.0%。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516,P=0.034)。
3 讨 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期最常发生的血管炎,约有90%患儿小于10岁,多在秋冬季节发病[11]。目前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在药物、食物、感染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部分遗传易感个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从而引发[12]。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在IgA过度产生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IgA过度产生后可形成免疫复合物,该复合物会沉积在小血管上,促进血管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进而对血管内皮造成一定的损伤;而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则主要表现为CD3+、CD4+、CD4+/CD8+降低,进而导致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13-14]。由此可见,免疫功能紊乱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应注重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目前常规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整体疗效尚且有待提高,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如陈团营等[15]采用清热活血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李晓丽等[16]采用凉血解毒活血方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病机主要为小儿形气未充,经脉未盛,卫外不固,在受到“风热”等外邪侵袭后血气相搏,灼伤周身脉络而现于肌肤,出现紫癜,而气血阻遏滞于肠道则可引起腹痛、肠胃道反应[17]。风盛血热型是过敏性紫癜的一种常见证型,其治疗宜以清热、凉血、化瘀为主。愈风消斑汤中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生地补血、凉血,与水牛角配伍养阴清热,二者共为君药;茜草凉血、活血、祛瘀,紫草凉血、活血、解毒,丹皮清热凉血,赤芍活血化瘀,蝉蜕疏散风热,当归补气血,以上药物凉血、活血,共为臣药;大黄活血化瘀,丹参凉血活血,土茯苓解毒、除湿,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以上药物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共为佐药;苍耳祛风止痛,陈皮理气健脾,助药运行,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药物共为使药。诸药共用,可起清热、凉血、化瘀的作用,切中其病机。现代药物研究证实,生地水提取物可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18],赤芍的主要活性成分赤芍总苷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杀菌的作用[19],而紫草多糖则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2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个月后患儿的紫癜形态、关节肿痛、腹部疼痛、肢体困重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提示愈风消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可明显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血清IgA水平及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这提示愈风消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这可能是该治疗方案具有更好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此外,在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研究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综上所述,愈风消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盛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疗效更满意,可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复发,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