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内蕴型肾病综合征疗效及对血清白蛋白、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1-07-23单良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三仁汤细胞因子炎性

单良园

(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多病理变化的肾小球病变综合征,临床以“三多一少”(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脂症以及低白蛋白血症)为主要表现。肾病综合征发病率在我国近些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且其治愈困难,常常反复发作,在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也给整个家庭甚至是社会均造成极大负担。临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方法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90%以上的初次治疗患者能显著缓解症状,但其复发率高达80%~85%,远期疗效差,且长期、大剂量激素药物应用产生的毒副反应也是目前不能完全避免的[1-2]。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增多,并显示出一定优势。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在常规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基础上联合三仁汤加减治疗,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90例在菏泽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均符合《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3]关于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尿蛋白定量>3.5 g/d,血浆白蛋白不足30 g/L,高血脂症,高度水肿;中医辨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符合湿热内蕴型;年龄18~65岁;各项生命体征均处于稳定状态;无研究治疗禁忌证;语言、认知功能正常,沟通无障碍;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继发性或是遗传性肾病综合征者;全身感染者;过敏体质者;生命体征不能维持稳定状态或有水电解质紊乱者;有严重心肝脑等病变者;精神系统异常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者;近期内采取其他方法治疗,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研究资料不全或随访丢失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6~64(51.5±3.2)岁;病程(1.8±0.2)年(6个月~5年)。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5~64(51.3±3.4)岁;病程(1.9±0.3)年(7个月~4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根据自身状况给予相应地降低尿蛋白、饮食控制、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

1.2.1对照组 患者采取泼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口服治疗,首始药物剂量为1 mg/(kg·d),药物总剂量≤60 mg/d,于每日晨起全日量顿服,连续用药8周,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可适量延长至12周。之后每2周减少药物剂量10%,直至10 mg/d,维持该药物剂量连续治疗6个月以上。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三仁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杏仁15 g、薏苡仁30 g、白豆蔻10 g、厚朴10 g、通草6 g、滑石15 g、半夏10 g、淡竹叶6 g、萆薢10 g、石菖蒲10 g、黄柏10 g、车前子15 g、蒲公英30 g。上述方剂每天1剂,冷水浸泡后常规煎煮2次,获得混合药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3个月。

1.3观察指标 2组均于治疗3个月后观察各项指标。①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提取治疗前后患者晨起第2次至第2天相同时间尿液,放装有防腐剂甲苯标本桶内混合均匀,提取12 mL检测24hUpr水平。②血清白蛋白(ALB):抽取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3 mL,经高速离心后留取血清检测ALB水平。③炎性细胞因子:抽取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④中医症状积分:参照《2003年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会议(海口)有关肾病综合征诊疗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身或局部水肿、乏力、烦热咽干、小便短赤、大便黏腻症状按照4级评分法(0,2,4,6)进行积分比较。⑤临床疗效:参考临床检查结果及24hUpr对治疗后效果进行评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24hUpr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24hUpr≤0.20 g;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24hUpr 0.21~3.5 g;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24hUpr≥3.5 g。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24hUpr和ALB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24hUpr和血清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24hUpr均明显下降(P均<0.05),血清ALB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升高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24hUpr和ALB比较

2.2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L-4、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IL-4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05),TNF-α、IL-6、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续表

2.3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2.4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3个月后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仍不明确,其发生与遗传、自身体质、药物应用、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已证实的是肾病综合征属于炎症性疾病的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在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有研究发现,肾病综合征的各个阶段均有一部分具有活性的因子转化为炎性因子,这些因子的生理作用和功能极为广泛,可放大功能效应,进一步诱导其他细胞因子合成,由此生成的炎性细胞因子则是促进肾病综合征进展的重要因素[6-7]。IL-6属于促炎因子,能够改变肾脏细胞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细胞外基质,同时还能对其他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产生促进作用,参与肾病综合征发展过程。通过对促炎因子的检测能够反映出机体炎症状态以及损伤程度。IL-4则是抗炎因子,能够拮抗炎症介质,缓解炎性反应,可延缓肾病综合征进展,对肾脏产生保护作用[8-9]。hs-CRP是机体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指标,参与机体免疫应答,能促进肾脏病进展[10]。TNF-α也是极为常见的炎性因子,其在肾细胞中可直接产生细胞毒性效应,还能激活肾病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加重肾脏组织损伤程度,促进疾病进展[11]。

肾病综合征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是临床难治病之一,临床常常通过应用糖皮质类激素抑制机体内炎症、免疫反应,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以发挥利尿以及消除蛋白尿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2]。但因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激素的应用随着时间延长可引起感染、骨质疏松等多种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激素依赖或是抵抗现象,导致病情进一步复杂化,影响预后[13]。如何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变发展,保护肾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中医药所特有的整体调节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

中医学将肾病综合征归于“水肿”“肾风”“尿浊”等范畴,病机主要是机体内水液输布失调,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均有关联,尤以脾肾亏虚为主,再加外感湿邪、情志失调等诱发病变发生,临床辨证多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若仅仅应用属于纯阳类的激素药物治疗,会进一步加剧湿热困脾,引起水湿泛溢[14-15]。本研究采取三仁汤加减进行治疗,三仁汤可对肠胃蠕动进行双向调节,还能调节机体内分泌,增强免疫力,同时兼具抗炎、抗菌以及抗病毒作用。方中杏仁宣肺利气,薏苡仁健脾利湿,白豆蔻行气化湿,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发挥宣上、畅中、渗下功效;半夏燥湿除痞、散中焦之湿浊,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通草淡渗利湿,滑石、淡竹叶清热利湿,加用萆薢分清泌浊,石菖蒲化湿开窍,黄柏清下焦湿热,车前子通利湿热,蒲公英清热解毒,更符合肾病综合征下焦湿热的病机,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三仁汤加减方中主要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且可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肾脏血流灌注量,降低蛋白尿,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缓解肾病综合征病情进展[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24hUpr、TNF-α、IL-6、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ALB、IL-4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三仁汤加减方可对患者进行整体调节,可有效减少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机体内炎症反应,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是治疗湿热内蕴型肾病综合征的方法。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三仁汤细胞因子炎性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