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临床预后分析
2021-07-23张煌煌
张煌煌
由于老年群体虽年龄增长骨质出现流失,骨强度、骨密度下降,在摔倒、跌倒时易发生骨折[1]。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属于股骨近端骨折中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2]。对于此类骨折的治疗,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其中固定方式主要采用内固定方式,而内固定则主要是采用PFNA、DHS两种固定方案[3]。临床上两种固定方案的应用均较为常见,但在选择时存在一定争议。相关研究称DHS是一种专为股骨粗隆间固定定制的固定物,其技术应用成熟,操作简单,能够为复位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提供足够的支撑[4]。但也有临床报道显示,对于不稳定尤其是后内侧皮质存在粉碎、缺损的骨折患者,采用DHS进行固定有失败的风险[5]。PFNA是一种新型髓内固定方案,其优势是杠杆力臂短,抗剪切力作用强,具有固定稳定性好,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优点[6]。本次研究对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纳入标准:(1)完善X线、CT等影像学诊断,符合股骨粗隆间的骨折标准;(2)拟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全身性疾病;(2)恶性肿瘤患;(3)多发性髋关节骨折;(4)心肝肾等功能障碍;(5)术后随访期间失联、脱落。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27例;年龄60~84岁,平均(70.36±4.83)岁;骨折原因:摔倒跌倒35例,交通事故6例,其他2例;Evans-Jensen分型:Ⅱ型22例,Ⅲ型21例。观察组:男14例,女29例;年龄60~86岁,平均(71.06±4.90)岁;骨折原因:摔倒跌倒34例,交通事故5例,其他4例;Evans-Jensen分型:Ⅱ型24例,Ⅲ型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自愿同意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DHS固定治疗,手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完成,取平卧位,将患者健肢外展。手术时在患者股骨大粗隆肩部作切口,切口直至股骨上段,通常在13~15 cm,以切口暴露股骨大粗隆及股骨上端,行切开复位。然后在X线的引导下置入拉力螺钉导针,三联钻骨髓,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长度适宜的拉力螺钉和配套钢板,固定牢固后,冲洗切口及术区,完成手术。
1.2.2 观察组 采用PFNA固定治疗,手术在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下完成,患者取仰卧位,在C臂的引导下对患者进行骨折复位治疗,保持患者与躯干正常的生理曲度,在完成复位后。于股骨大粗隆顶端上方作纵形切口,使大粗隆顶点位于切口中央或稍微偏向前外侧,长度为4~5 cm,在X线引导下插入导针并确认导针位于髓腔内,顺着导针并使用钻扩大成型股骨近端,沿着导针将PFNA主钉插入髓腔内。使用瞄准器向股骨颈打入导针,在X线透视下调整导针位置(正位:使其处于股骨颈中轴线或偏下;侧位:位于股骨颈中心区),测量螺旋刀片的长度,完成扩孔,击打螺旋刀片至深处,固定好远端锁螺钉并拧入主钉尾帽。确定固定效果,冲洗患者切口及周边,无异常后结束手术,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2)以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3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越理想。(3)记录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髋内翻、螺钉切割或穿出股骨头、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 (±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n=43) 66.23±14.32 102.15±21.36 14.36±2.48对照组(n=43) 75.69±15.18 123.48±20.69 16.13±3.47 t值 2.973 4.692 2.721 P值 0.004 0.000 0.008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 [分,(±s)]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 [分,(±s)]
组别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观察组(n=43) 56.15±9.47 65.91±9.12 75.76±7.48对照组(n=43) 50.06±10.69 60.72±10.64 70.63±8.45 t值 2.796 2.429 2.981 P值 0.006 0.017 0.004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髋内翻、螺钉切割或穿出股骨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采用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已成为临床的共识,而基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在手术上应选择手术时间短、暴露少、创伤小的术式[7]。最具代表性的是DHS和PFNA两类,其中DHS是一种技术成熟的固定方案,能够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提供强有力支撑[8]。由于该方案应用技术成熟,操作简单,目前广泛地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但金枫等[9]指出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有20%~30%的失败率,术后出现髋内翻的风险也较大;而在孙伟光的报道称[10],DHS不适合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采用DHS术后出现螺钉松动、钢板断裂、愈合不良的风险较大。
PFNA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髓内固定方案,相较于DHS的稳定性更佳。PFNA采用防旋螺钉设计,能极大提高固定效果,增强抗压、抗剪切力、防旋的作用,并在主钉采用特殊凹槽设计,能降低应力集中而导致再骨折的风险[11]。PFNA适用于老年尤其是合并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相较于PFN的固定系统保留了其优点,改进了受力情况,并采用单枚螺旋刀,使骨质在进针前得到挤压,最大程度减少骨质的损伤,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12]。在手术操作上,PFNA采用股骨大粗隆顶点进针,并且无须扩孔,其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有效改善患者的暴露情况,使术后并发症风险降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说明相较于DHS,采用PFNA更有助于患者的骨折愈合。并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还提示PFNA固定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重建和恢复。而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PFNA还能降低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PFNA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优势是手术创伤小,术后骨折愈合快,并且能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使手术并发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