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莲花谣》作品与演奏浅析

2021-07-23蔡思睿

黄河之声 2021年8期
关键词:泛音快板拍子

蔡思睿

一、作品概述

(一)作者简介

王建民,江苏无锡人,是著名的作曲家和古筝专家,母校是南京艺术学院。他创作了许多的音乐作品,涉猎的方面很宽,包含了许多不同的体裁,如:器乐独奏、室内乐、交响乐等等。他创作的民乐作品最为出彩,代表作品有:《第一二胡狂想曲》《四季掠影》《天山风情》等,其中,他创作的古筝作品最具有影响力,《枫桥夜泊》《莲花谣》等被都列入了各大比赛和考核的必学曲目。他所创作的古筝曲雅俗共赏,在保留古典韵律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元素,《莲花谣》这首作品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和鲜明的民族色彩,但有强烈的个人特色,现代创新的演奏技法更是为此曲注入了生命力。

(二)作品背景

《莲花谣》来源于曲种莲花落,是浙江的四大曲种之一。莲花落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江南特色,它影响了《莲花谣》的风格特点,使其清新流畅,节奏分明,严肃优雅。《莲花谣》的素材取自于民间传统音乐,王建民使用特殊的混合曲式结构使它在众多的古筝作品中脱颖而出。

莲花,深受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的喜爱,被佛教中人尊为圣洁之花。作者通过这首曲子抒发了对莲花“出淤泥为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尚品节的赞美,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二、《莲花谣》曲式分析与演奏

《莲花谣》全曲由五个部分组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莲花在不同情境下的风景,所采用的是西方的复三部曲式,可以划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此曲使用了人工定弦的调式,方式十分新颖,通过大二度、小三度的叠置构成了六个不同的五音调式,让此曲在不同的宫调系统中切换自如,衔接流畅。

(一)引子

乐曲由几组节拍自由的泛音开始,给人营造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在梦境里,一朵朵莲花盛开在清澈的湖水中,一颗颗的泛音就像清晨的露一滴一滴地落在花瓣上、莲叶上,声音若即若离,最后滴入水中消失不见。轻柔的泛音与搓音的结合更是给人一种声音忽远忽近的感觉。从弱到强刮奏静谧柔和仿佛一阵微风吹过,紧接着右手重复的音符配合左手由慢到快,渐强后逐渐变弱的搓音和刮奏后的两个反向琶音,就像水面被风掀起波澜,又逐渐归于平静,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图1

《莲花谣》的引子十分轻巧,每一个音要弹得干净,清澈。弱音才是考验演奏者功力的关键,因为演奏者很容易在这里放松警惕从而随意演奏,相反,越是音量弱的音,就越要将指尖绷紧,出来的声音才会紧实、饱满,而不是散的。泛音要从琴弦中间开始演奏,搓音与泛音的力度保持一致,由弱渐强。弹奏引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气息的流转,用气息的起伏来带动情绪,肢体也要有随着呼吸起伏,在音区切换时身体需要前后动作,像是在与琴交流。演奏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演奏,沉下气,切不可操之过急,慢慢地将听众带入那一片神秘的情境中去。

(二)慢板

曲子从这开始进入了第一次的转调,作者采用了三声部织体的创作手法,由左手的持续低音切入,作为铺垫,然后右手进入主旋律。左右手旋律交织在一起,时不时错开前后拍,又重新聚拢。低声部重复的单音如同薄雾一般笼罩着湖面,让人产生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而莲花在水中根茎交错,自由生长。右手主旋律结束后的花指和搓音为接下来的转调变奏做了充分的准备,在16小节的琶音后正式进入变奏,也是《莲花谣》第二次的转调,由人工B调转回了人工E调。由慢渐快十六分音符的旋律让曲子的氛围明快起来,寂静的湖水里仿佛多了些活蹦乱跳的鱼儿,使湖水流动起来。主旋律穿插在这些流动的音符中,像是随着水流而摇摆的莲花,晃动着脑袋互相亲昵,舒展着他们的花瓣,好不可爱。后半段左右手的任务调换,由右手演奏主旋律,左手则是用琶音作为遥指的补充,在一片流畅的,优美婉转的旋律中,慢板进入尾声。左右手的旋律疏密有致、波澜起伏使音乐形象饱满丰富,美不胜收,更是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莲花优美姿态的赞美之情。

图2

在演奏这部分时,因为上下声部节奏旋律都不同,所以演奏者要注意左右手的配合。和偶尔错开的拍子都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左右手分开练习之后再进行合手。慢板前半段左手的重复音2可以用小指勾弦,出来的声音更加空灵低沉,没有那么直白。变奏之后的快速指序很考验功力,需要指尖触弦,声音才会饱满圆润。每一小段(三小节)都要起伏,注意强弱和快慢的交替,开头渐强渐快,结尾渐弱渐慢,要有流动的感觉。主旋律的演奏则是要具有歌唱性的,从左手的单音,到右手的遥指,要注意一个情绪的递进,为后面的快板做情绪上的铺垫。

(三)小快板

此段是《莲花谣》进入了第三次转调,主旋律在这里进行了第三次的变奏,与前面两个部分不同的是,这一段是跳跃的,欢快的,明显它丰富了许多,节奏性增强了许多。开头从左右手结合构成的单拍子和弦切入,就像是风雨来临前预警的雷声,“砰,砰,砰,砰”,随着由小搓变成大搓搭配着着后半拍渐强的刮奏,雨水也慢慢的从天而降。只见那湖中的莲花们昂首挺胸的准备着,迎接这场瓢泼大雨。大风拉扯着莲花的身体,雨点敲打在它们的花瓣上,被大雨溅起的湖水拍打在它们的茎叶上,而它们依然挺立着,享受着雨水的滋润,与风雨共舞。作者还在这里用了一段带滑音的模进段落作为连接过渡,在一串急促的点指后,将听众带入下一个场景,双手同时弹奏搓音,每小节采用对称的结构在中音区和高音区之间来回转换,这一来一去之间像是莲花与恶劣天气在互相搏斗。141小节开始是《莲花谣》第四次转调,这里从B调转成了A调。左手的扫弦配合着刮奏给音乐添加了吹打乐的色彩,虽然很短,但此段是本曲最具有民族韵味的一段。一段单音到遥指再到大搓音的模进,节奏从3/4拍变成6/8拍又变成了紧张的十六分音符,音响效果从弱到强,每个音都铿锵有力,将情绪不停地向上推进到了一个小高潮。猝然,在情绪的至高点,左右手在琴码两侧自由刮奏,接着是右手不规则的扫摇,乱中有序,仿佛莲花在大雨滂沱,电闪雷鸣中依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本段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节奏变化和跳跃,却在一层层的递进,为快板与急板做了充分的准备。也正是因此,这段容易弹奏得很死板,所以情感表达的把握就变得尤为重要,强弱对比、节奏对比要凸显的更加明显。72小节开始,左手持续的分解和弦伴奏要弹得右手弱一点,去突出主旋律。每一句开头的遥指自然的带上一个音头,做一个强调。摇指还需要由弱渐强,赋予它歌唱性,旋律自然就会生动起来,给人带来强烈的画面感。110-118小节的下滑音要准确和轻巧,#1-2、#4-5、#5-6都是半音关系,按弦太深或太浅都不合适,随着节奏的增快这一动作的难度也在增加。在弹奏127-140的时候,对比要明显,营造出有一唱一和的感觉,中音区要弱,向琴码的位置靠近弹奏,高音区要强,在靠近在前岳山的位置弹奏。141-149小节,左手的扫弦和刮奏节奏要准确,扫弦只有半拍,刮奏则要尽量刮满一拍,整体还需要配合一些肢体动作。小快板最后的拍子转换从慢到快将情绪推向顶峰,摇指和刮奏自由大气,即洒脱又增加了曲子的气势。

(四)快板与急板

进入快板之后,整体的节拍和气氛逐渐紧张,左手重复低沉的十六分音符像是大战前的鼓点,短促而有力的轮指模拟了水滴时不时打莲花上的声音,而花指和琶音的配合则昭示着暴风雨即将到来,不羁的悬空摇指从强到弱,像是风过后的最后一刻平静。随着一声扫摇的开始,《莲花谣》进入D调的急板。上方声部的主旋律配合着下方声部的再现进行,形成了卡农式的模仿复调,即有力量感又不乏张力。双手配合的点指、分解琶音和小搓音,流动的音符像层叠的浪花一般将情绪一步步顶峰。单拍子的四声织体宽阔而挺拔,音响效果犹如庞大的管弦乐,是本曲最终的高潮,莲花和暴风雨的搏斗在双手重复的琶音和三个长拍子的遥指中迎来尾声。

图3

弹奏这一段时要具有强劲的爆发力,快板下方声部的音符重复密集,每个音力度和音量必须统一,注意指尖触。上方声部三个重音用轮指弹奏,用力勾弦的同时要避免出现杂音,连接紧密的琶音必须勾弦准确,一旦出错,不协和音会非常明显。急板摇指和大搓相互配合用复调的方式演奏主旋律,旋律的重音放在每小节的第一个音。熟练和流畅地双手点指和琶音,随着弹奏力度的增加和音量的扩大逐渐将乐曲推向高潮。这里可以找一下乐曲进行的规律,可以更好的记背谱子。189-196小节,要注意每一小段之间连接的气口,双手搓音一定要沉下气息弹奏,节奏是逐句加快的,作为一个情绪的累积,最后爆发在两个音区跨度很大的和弦,给人一个听觉的冲击,配合着手部的动作可以抬起的夸张一些。重复的琶音指尖要将琴弦勾准、勾稳了,身体动作跟着流动的旋律起伏。最后的三个自由的摇指,给移动琴码预足时间,在练习的时候就要事先准备好琴码移动的空间,以及提前调节好音准的位置,以免正式演奏的时候出现跑调的问题

(五)广板

这一段是有激情地赞颂,作者将对莲花的喜爱、欣赏、赞扬都集中在了这里,莲花在经历风雨蹂躏后仍然坚强不屈的圣洁品质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旋律是慢板素材的变奏,三声部织体使音响效果宏伟辽阔,单音被长拍子的摇指所替代,气息更加绵长,左手的刮奏和连续的三连音丰满了音乐形象,像是谱写了一首赞美的诗篇。雨过天晴,受过摧残的莲花丝毫不见疲倦,亭亭玉立,清澈地雨滴还挂在花瓣上,在气势恢宏的诗篇过后,空灵的泛音再一次响起,是尾声,也是慢板的再现,这如同被洗刷过的新鲜空气一般灌入鼻腔,抚平了听众别因精彩搏斗而澎湃的内心。随着越来越轻的音乐,将镜头一点一点的拉远,直到画面完全消失。

《莲花谣》进行到广板部分已经将近十分钟,在最激烈的高潮过后,紧接着一分多钟的长拍子摇指。这意味着想要从容又不失力量的完成广板部分,在练习过程中,演奏者需要进行一定的耐力练习,特别是长时间摇指的训练。左手伴奏部分,音符连接的比较紧密,特别是有琶音和搓音三连音节奏,需要重点练习,才能有三声部织体的感觉。右手的搓音和左手的单音皆是重音,保持力度的同时要干净利落,演奏这个部分时身体要随着重音的落下颤动,随着刮奏前后摆动,动作要大方外放,将心中积攒的情意展现出来。尾声和引子首尾呼应,全曲从泛音开始,也在泛音中结束,演奏的方法也是相似的,就不过多赘述了。

结 语

通过对《莲花谣》全曲的分析,可以看出《莲花谣》这首作品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和鲜明的民族色彩,也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作者王建民将现代创新的演奏技法和新的曲式结构融入到作品中,为传统的民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这首作品的成功,让我意识到,只有创新才能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笔者在练习《莲花谣》这首曲子最大的感受是,它之所以可以被列入比赛和考核的必选曲目,并不只是曲子本身包含的技巧有难度,还难在音乐的意境,它需要演奏者完全的理解和掌握它所想表达的情感,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完整的展现出这首曲子的意境和韵味。■

猜你喜欢

泛音快板拍子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论古琴泛音及其在乐曲中的运用
陕西快板,说唱艺术的另一面
如此感伤
妈妈的竹拍子
快板艺术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四分之三拍”读法没错吗?
笛子“泛音”技巧的表现意义及演奏要点
谈二胡泛音演奏技巧
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