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TOP5农牧上市企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研究

2021-07-21陈来华王亚辉

中国猪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牧原温氏生猪

陈来华 桂 丹 李 娟 王亚辉*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北京 100122)

“十三五”时期是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快速提升的5年,也是大型农牧企业飞快扩张且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5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2015年的43.3%,提高到2020年的57%,增加13.7个百分点。上市公司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A股上市农牧企业生猪出栏量居前5位的企业(TOP5)分别为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邦科技”)、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六和”)、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邦股份”)合计出栏生猪4 859.05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份额为9.22%;2020年生猪出栏量TOP5的企业生猪出栏量与2015年相比增长幅度在-37.81%~850%之间,除温氏股份外,其他4家企业发展速度均大幅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阶段。

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六和、天邦股份5家企业是我国以生猪养殖为核心业务的农牧企业的龙头,它们的生产能力、运营能力和竞争能力代表着行业的一流水平,它们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清醒的行业判断、前瞻的业务布局、高效的组织模式、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竞争优势。在行业快速变革期和深刻转型期,追踪上述5家大型生猪企业的发展路程,特别是在2015—2020年生猪养殖高速扩张期间的企业行为特征,梳理比较其养殖模式、投资策略、生产成本、盈利能力、财务风险等,有助于把握当前及未来行业发展的态势,可为企业明晰发展方位、校正发展方向、优化经营管理提供宝贵借鉴。

1 企业情况简析

2020年国内生猪出栏量居前5位的企业地区分布、创立时间、上市时间、下属企业数和员工数及经营范围见表1。

由表1可知,从5家企业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西、广东、四川、安徽等省份,与国内生猪养殖大省区域分布基本一致,可见养殖大省的环境和底蕴更容易孕育出大型养殖集团。

表1 2020年国内生猪出栏量居前5位的企业概况

从5家企业创立时间和上市时间来看,新希望六和创立时间最早,其母公司新希望集团创立于1982年,其前身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1998年上市,在2005年新希望集团与原山东六和集团战略联合重组,2011年公司更名为现名“新希望六和”;温氏股份创立时间较早(1983年),但相比较上市时间最迟(2015年);正邦科技和天邦科技创立时间均在1996年,并且同在2007年上市;牧原股份创立于1992年,从创立到上市耗时22年,历时较长,从其后的发展情况看正是因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形成较为扎实的产业基础,才使得企业在上市后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发展。

从5家企业的下属企业数和员工数来看,牧原股份下属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其员工数量最多,可能与一体化经营的产业模式有关;正邦科技下属企业最多,与其较多涉足生猪养殖板块之外的产业有关;天邦股份在职员工数量最少;新希望六和在职员工数量仅次于牧原股份,达到9万余人,且其下属企业数量较多,也与其涉足产业门类较多有关。

2 产业竞争分析

2.1 生猪出栏量不断增长

2020年,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达到1 811.5万头,居行业第1位;其他企业生猪出栏量均在1 000万头以下,其中正邦科技生猪出栏量为995.9万头,居第2位,其后依次为温氏股份954.6万头,新希望六和829万头,天邦股份307.8万头(见表2)。2015—2020年,单个企业生猪出栏量最多的是温氏股份,2018年创下2 230万头的纪录,而在2018年国内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其他企业生猪出栏量均逆市增长,温氏股份生猪出栏量却逐年下降,或与其在面对疫情时管理方式和战略决策有关。

表2 2015—2020年国内TOP5企业生猪出栏量及变化情况

与2015年相比,在2020年生猪出栏量增加的绝对数量上,牧原股份最多,为1 619.6万头;依次为正邦科技837.7万头,新希望六和741.7万头,天邦股份266.3万头;温氏股份不增反降,比2015年减少580.4万头。

以2015年为基期,从生猪出栏增长率和5年间的复合增长率来看,增长速度最快的为新希望六和,增长率和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49.60%和56.86%;牧原股份次之,增长率和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43.98%和56.67%;天邦股份生猪出栏正向增长数量虽然最少(温氏股份为负增长),但其增长率和复合增长率超过正邦科技,居第3位。

2.2 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从整体上看,各家企业生猪养殖规模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2020年,5家企业养殖规模的总体市场占有率,比2019年提升1.77个百分点。2020年,牧原股份市场占有率最高,达3.44%,比2019提升1.56个百分点;天邦股份市场占有率最低,为0.58%,比2019年提升0.13个百分点,增幅较小,与其生猪出栏量相对较小有关。在所有5家企业中,仅有温氏股份2020年的市场占有率比2019年有所下降。见表3。

表3 2015—2020年国内生猪出栏TOP5企业市场占有率 (%)

由于国内生猪养殖的市场容量巨大,正常年份生猪出栏量在6亿~7亿头之间,相较而言,各家企业生猪养殖规模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在5%以下。但随着5家企业生猪规划建设项目的不断落地,预计未来企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将显著增强。

2.3 主要养殖模式

养殖模式决定了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扩张速度,是企业未来成长性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1]。从当前的企业养殖模式上看,整体上可以分为2大类型:一体化经营的产业模式和“公司+”的产业模式。其中“公司+”模式通过最初的“公司+农户”演变发展,而后由于养殖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的需要衍生出多种模式,如“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养殖小区”“公司+产业园区+职业农民”等。

具体看,牧原股份采用的是“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从饲料加工到屠宰肉食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正邦科技采用的是自繁自养模式和“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温氏股份经营模式的核心是紧密型“公司+农户”,随着需求不断演化;新希望六和采用的是公司一体化自养与“公司+农户”合作养殖2种主要模式;天邦股份前期采用的是“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当前是“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和“租养”模式并行(见表5)。

一体化经营的产业链模式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公司+”模式更多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从当前发展情况看,轻资产运营模式和重资产运营模式没有绝对的优劣势之分。温氏股份等企业能够在前期快速发展得益于轻资产运营模式,而牧原股份能够后来居上是因为采用了重资产运营模式[2]。目前,更多企业采用轻资产和重资产2种模式并行的运营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短期过多的资金投入,造成流动资金的紧张;另一方面运用轻资产模式可以保障市场的扩张速度。

表4 国内生猪出栏TOP5企业经营模式比较

3 投资策略分析

牧原股份采用的是专业化投资战略,将所有企业资源投入到单个产品和行业领域中,专注自己擅长的核心业务,容易在自身领域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单一的产品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弱,反应灵活性低,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六和采用的主要是横向多元化投资战略,除了在生猪业务上持续加码外,在家禽业务上也加大了投资力度,通过丰富产品结构来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减弱资源过于集中主营产品带来的周期性波动和市场风险。

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采用的则是纵向多元化投资策略,新希望六和也运用到了该种策略,在原有业务上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张,可以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但降低了经营灵活性,需要更多资金投入[3]。

4 财务分析

4.1 生猪业务营收和生产成本

从生猪业务营业收入上看,2020年牧原股份营业收入最高,为551.05亿元,其次为温氏股份463.43亿元,依次为正邦科技348.34亿元、新希望六和247.77亿元、天邦股份80.26亿元(表5)。从单头猪营业收入、单头猪营业成本和单头猪营业利润上看,温氏股份单头猪营业收入最高,但其单头猪营业成本也最高,因此导致其单头猪营业利润并不是最高,为1 484.9元/头,居第2位;牧原股份生产成本控制较好,单头猪营业成本最低,使得其单头猪营业利润最高,为1 888.7元/头;新希望六和单头猪营业利润最低,与最高的牧原股份相差近2倍,可能与其大量外购仔猪进行育肥,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有关。正邦科技和温氏股份单头猪营业成本较高也与其外购仔猪育肥有关。

表5 国内生猪出栏TOP5企业生猪业务营收及生产成本

4.2 盈利能力

利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可再投入产业的资金状况,也是投资者较为关注的指标,进而代表企业可融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力。

从企业整体业务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指标看,牧原股份净利润增长最多,盈利能力较强;温氏股份除2020年外其他年份的净利润均居第1位,也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新希望六和在整体业务净利润上也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其生猪业务的盈利能力不强;正邦股份和天邦股份的盈利能力偏弱。

4.3 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是其综合竞争力能否最大发挥的关键。头部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值得深入分析。

运用F分数模型评估5家企业的财务风险。

F分数模型=-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

其中,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X3=(税后纯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X5=(税后纯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F分数模型的临界值为0.0274,如果F分数低于0.0274,则被预测为破产公司;如果高于0.0274,将被预测为可继续生存公司[4]。

图1 2015—2020年国内生猪出栏TOP5企业净利润变化

财务风险分析使用企业2020年年报数据。通过计算,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六和、天邦股份的 F分数分别为 1.84、0.40、1.62、0.48和1.60。表明正邦科技和新希望六和的F值相对偏低。分析可能与其自繁自养项目增多,启动重资产运营模式,项目集中开工,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资产远低于流动负债,偿债压力较大等因素有关。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天邦股份资金较为充裕,留存收益数量较大,且融资能力也较好,流动负债比率小,偿债压力比较小。同时温氏股份和天邦股份在发展生猪养殖的同时,也拓展了其他产业如肉鸡养殖、水产、疫苗等业务,分散了财务风险。

5 企业竞争力分析

选取生猪养殖基础储备、生猪出栏量、出栏量增长速度、运营模式、扩张能力、成本控制、盈利能力、财务安全等指标,对5家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采用等级评分制,每个指标分为5个星级,最高等级为5颗星,最低等级为1颗星;依据上述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主观的等级评判。具体评判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国内生猪出栏TOP5企业竞争力评级明显分为2个梯队:第一梯队星数大于30个,包括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第二梯队星数小于25个,包括正邦科技、新希望六和、天邦股份。

表6 国内生猪出栏TOP5企业竞争力评级

具体分析而言,①温氏股份需要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应对能力;牧原股份需要完善运营模式,后期2家企业都将具备超强的产业竞争力。②新希望六和虽然在生猪出栏量增长速度上表现较为突出,但其种业不强、成本控制能力弱、生猪业务盈利能力相对较差,后期生猪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③天邦股份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生猪出栏成本控制水平相对较好,但其需要提高生猪出栏的营收水平,以增强盈利能力。整体而言,天邦股份相对稳健,后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④正邦科技产能扩张能力较强,但其生猪出栏成本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后期生猪产业竞争力或将受限。

6 相关建议

6.1 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上下游业务协同

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是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和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企业需要从自身出发进行产业链条整合,增加对产业上下游业务、销售及消费环节的投入。通过延伸产业链对上下游的经营风险进行分散,增强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5]。

同时,需要注意产业链各环节的业务协同,与相关业务部门密切联系,齐心解决“堵点”“难点”“痛点”等问题,保持上下游产业链等关键环节畅通。通过产学研模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资源,增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以掌握更多关键技术提升企业的技术支持能力,提升业务协同技术水平和能力。

6.2 加强资产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生猪养殖行业属于重资产投资行业,加强对资产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加强对行业信息的收集、了解和研判,多方深度研讨,谨慎对待新项目的投资;严控固定资产或在建环节的成本,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过多资产闲置,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周转速度。

生猪养殖行业也是具有周期性的行业,同时会受国家政策、疫情疫病、管理水平、养殖环境、猪肉价格等影响,具有不稳定性。企业需要重视研发投入,在研发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并且确保研发方向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当前智能养殖、疫病防控、成本控制、种猪生产性能等是行业关注的重点方向,对技术要求较高,企业应加大投入,提高运用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6.3 强化成本控制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提高企业内部的自我成本管理意识,加强各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明确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和重点。控制原料(如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料)供应商的采购份额占比,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价格方面占据主动性;在饲料、疫苗、兽药等方面加强研发、管理,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及选择优秀品种来降低系统成本支出;借助数字化系统,加强客户需求管理,减少仓储成本,降低因原料采购、压栏及肉产品积压而导致资金占用的可能。整合旗下各养殖基地、产品加工基地的货源,对各销售屠宰场及网点统一调配,完善供应链系统,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产品(生猪、肉产品等)仓储和运输成本。

对以往不良资产进行战略重组,把企业资源更多投入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中,形成有效资源配置,提高产出价值。聚焦主业发展,在专业化领域做大做强做优;剥离产出比较低和长期亏损的业务,减少非可持续战略机会点的资源投入。

猜你喜欢

牧原温氏生猪
“南国第一牧原”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头均生猪养殖成本核算
引发投资者质疑 牧原股份不断加码生猪养殖
走进温氏,学习与5.54万户农民打交道的奥义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
温氏股份 适合价值投资者长期持有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牧原股份上市“变脸”另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