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养殖模式下的人工授精技术
2021-07-21徐炜琳李美娣吉艺宽邹导夫尹会方
徐炜琳 李美娣 吉艺宽 邹导夫 张 琪 尹会方
(1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梅州 514000;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长春 130124;3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
随着国内养猪企业规模化、集约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工授精技术以其显著优势逐步代替了传统本交的配种方式。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工授精技术已悄然进入其他各国的生猪产业中,20世纪50年代我国养猪行业中的人工授精技术拉开帷幕[1]。
人工授精旨在共享优质种猪基因,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使优质种公猪的生产性能更广泛地遗传下来,进而加快育种进程;同时也降低了公猪的饲养规模、减少饲养成本。此外,人工授精还能有效地阻断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生猪养殖发展至今,目前规模猪场多采用常规的人工授精和子宫深部授精。其中,常规授精为子宫颈内输精;而深部授精是由内外两层输精管组成的,当输精管到达子宫颈并锁紧后,将内管继续向前推进约15 cm(适度深部输精向前推进10 cm到达子宫体或宫颈前部),将公猪精液直接运送到子宫角近1/3端[2-4],此过程可以减少精液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保障了进入母猪体内的有效精子数量,进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5],该授精方法更适于经产母猪。
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推广,无论是常规人工授精还是深部人工授精,对种猪的精液品质、母猪的发情鉴定等都要求较高。
1 精液品质
精液质量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公猪本身的健康情况、公猪所处环境温度等。为保证精液质量,需在使用前对精液进行直观和微观的检测。直观检测主要为精液颜色、气味的判别。微观检测主要检测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以及直线运动情况等指标。依据我国颁布的《猪常温精液生产与保存技术规范》标准严格筛选合格精液(见表1)。合格精液稀释后应置于17℃恒温箱内保存,每12 h轻轻翻动精液瓶或精液袋,避免精子因沉淀而死亡。且精液使用前需复检,精子活力大于等于70%方可使用[6]。
表1 原精液品质
2 发情鉴定
准确鉴定母猪发情,把握配种时间,是提高配种率的关键措施。母猪发情周期平均为21 d,处于发情状态的母猪会出现精神兴奋、活动增加、外阴肿胀并伴有黏液流出等特征。此外“静立反射”亦是判定母猪发情的重要依据。后备母猪发情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36~48 h,经产母猪发情则可持续48~72 h,大部分母猪会在发情的中期到晚期排卵[7]。准确鉴定发情时间其实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排卵时间,进而提高母猪的配种率及产仔数。现阶段国内大多以技术人员的主观意识来判定母猪发情与否,存在主观性较强、查情不及时等问题,进而影响发情判定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构建多过程动态线性模型对母猪的发情行为进行自动化识别与分析。中国农业大学王凯等[8]提出了一种优化短时记忆网络的母猪发情识别方法,该方法以母猪的爬跨行为和活动量作为发情行为识别的依据,使用MFO-LSTM分类算法判定母猪是否发情。虽然该项技术尚未成熟,但通过不断的完善与优化必将为养殖生产节约人工成本、创造经济效益。
3 配种方式
人工授精除了共享优质种公猪基因外,同时也肩负着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使命”。迄今为止,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针对不同配种方式、输精量、配种次数等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的论证试验。
张建平等[9]、李玉杰等[10]的研究表明常规人工授精与深部人工授精对母猪受孕率、配种分娩率无显著影响。张腾等[3]、张伟等[11]的研究表明深部人工授精的母猪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常规输精。
此外,石旭东等[12]的大量试验表明,深部输精较常规输精需要更少的有效精子数,即在保证生产成绩的前提下,深部输精消耗的精液量更少,可有效节约精液资源,增加种猪精液的利用率,可以使种公猪的优良性能更广泛地遗传下去。
随着我国养猪产业的迅猛发展,现代化养殖模式下的人工授精技术不断完善、纯熟,共享优质种猪基因、加快遗传进展、提高种群繁殖性能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