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共体框架下提升基层医生糖尿病规范管理能力的实践

2021-07-21徐瑾鼎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共体规范医生

徐瑾鼎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已超过1亿,发病率已接近1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尤其是农村、乡镇等基层地区的糖尿病患者,受文化、年龄、区域、健康教育水平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对疾病本身及饮食、运动、健康教育等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整个基层区域的糖尿病管理达标率较低[2]。另外,基层医院对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及后续治疗尚无完善的管理体系,且基层医院多为全科医生,缺乏专业糖尿病管理经验[3]。如何制定完善管理方案,切实落实医共体框架需求,强化基层糖尿病管理达标率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针对医共体框架下如何提升基层医生的糖尿病管理能力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医共体内基层医生130名,其中乡镇卫生院医生30名、村卫生室医生100名;男医生98名、女医生32名;年龄25~67岁,平均(35.39±4.38)岁。(1)纳入标准: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在基层工作2年及以上。(2)排除标准:中途因其他研究无法继续参与本次调查者;自身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妊娠休假或外出学习等人员。

1.2 研究方法 (1)医共体实施:开展糖尿病规范管理培训以提升基层医生糖尿病规范管理能力。①培训内容:糖尿病基本理论培训;糖尿病基本技能培训;糖尿病综合管理培训。②培训形式:采取糖尿病日常诊疗带教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参与乡镇片区集中理论面授、集中技能实训。③培训考核:包括理论、实践技能和培训效果三个部分。理论考核在培训当月月底以试卷的形式完成;技能考核在培训当日完成,并在以后一个月的实践带教中应用;技能和理论考核合格发放糖尿病基层医生上岗证;将参与培训的糖尿病管理信息维护数量最多的一名基层医生及其他任意一名乡村医生维护的糖尿病人在月底召集一次,采用评估单测评其维护质量,合格(≥60分)发补贴,不合格(<60分)发原定补贴的一半。④开展工作:a.医共体总院专科医生确定诊断和管理方案,负责糖尿病规范管理的质量监管;b.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分院)全科医生根据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要求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并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转诊至医共体总院进一步诊治等,对乡村医生筛查维护的质量进行指导;村医根据糖尿病筛查维护登记表在本村开展工作;c.项目组建立抗糖微信群,用于糖尿病筛查维护登记表的传输及抗糖经验的交流和分享。(2)问卷调查:根据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和《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设计评估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的调查问卷,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技能、指导信念、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人口学特征等几个方面。该问卷共20题,总分为20分,答对1题赋值1分,答错或不知道答案为0分,糖尿病相关基本知识和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各10题。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技能掌握情况题作为等级变量进行赋值,从掌握得很差到掌握得很好依次赋值为1~5分,技能掌握情况的项目包括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等共10个问题,总计50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指导信念题作为等级变量进行赋值,从很没有信心到很有信心依次赋值为1~5分,包括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指导的信念等共8个问题,总计40分。所有基层医生分别于进行糖尿病规范管理培训前后自行填写问卷。(3)分组:收集基层医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健康指导信念评分、医共体内所辖乡镇糖尿病血糖控制率与规范管理率等资料,实施医共体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作为对照组,实施医共体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为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回收调查问卷,分别统计糖尿病规范管理能力培训前后的相关指标评分,通过对比分析进行培训效果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健康教育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健康教育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糖尿病健康教育评分比较[分,()]

组别 与患者沟通 对患者的综合评估 对患者的药物治疗 对患者的饮食指导 对患者的运动指导 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对患者的劝阻吸烟 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制作健康传播材料 随访技能观察组 4.12±0.63 3.93±0.74 3.85±0.47 3.96±0.77 4.01±0.66 3.92±0.37 3.95±0.75 3.97±0.72 3.85±0.74 4.02±0.63对照组 3.92±0.63 3.62±0.73 3.25±0.83 3.37±0.37 3.47±0.57 3.59±0.74 3.35±0.71 3.26±0.37 3.44±0.82 3.36±0.75 t值 8.892 7.923 7.782 9.623 8.663 8.522 7.823 7.892 6.672 8.672 P值 0.032 0.021 0.036 0.041 0.012 0.034 0.036 0.043 0.031 0.032

2.2 两组糖尿病健康指导信念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健康指导信念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糖尿病健康指导信念评分比较[分,()]

组别 疾病基础知识 自测血糖 膳食指导 食物交换份 运动指导 药物治疗 戒烟限酒 患者随访 总分观察组 4.33±0.24 3.85±0.47 3.96±0.77 4.01±0.66 3.92±0.37 3.95±0.75 3.97±0.72 3.85±0.74 4.02±0.63对照组 4.02±0.53 3.25±0.83 3.37±0.37 3.47±0.57 3.59±0.74 3.35±0.71 3.26±0.37 3.44±0.82 3.36±0.75 t值 9.023 9.572 10.723 9.782 10.892 10.892 9.082 10.922 9.882 P值 0.021 <0.001 0.002 0.035 0.001 <0.001 <0.001 <0.001 0.024

2.3 两组糖尿病血糖控制率及规范管理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糖尿病血糖控制率及规范管理率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具有周身性、非传染性等特点,其发病已趋向年轻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基数越来越大,已成为影响国民身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4]。随着基层医院及城乡医保的不断落实,乡镇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慢性疾病防控的主体与根本性保障,需要基层医院工作人员担负起所负责区域内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管理工作[5]。基层医生可与基层慢病患者直接、密切接触,做好慢性病的预防、控制、诊断及宣教工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6]。因此,基层医生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相关知识、宣教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是能否顺利开展基层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前提,可直接影响基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整体管理效果[7]。

医共体是将一个区域内的医院与其他医疗服务机构组织联系在一起,重新组合、构建的一个整体性全新医疗组织架构,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法人代表的统一性和医疗组织的紧密性关联是其主要特征。在医共体框架下开展糖尿病规范管理培训已成为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主要方式和关键内容[8]。基层医生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落实者,是整个服务的基础性环节,成为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防控的根本性力量[9],其自身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视程度、慢病健康服务能力以及服务意识与该区域糖尿病的防治效果密切相关[10]。

基于医共体框架背景下,基层医生经糖尿病规范管理能力培训后,其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信念相关评分明显提升,各维度考核分数均高于培训前(P<0.05),所辖乡镇糖尿病血糖控制率为29%,规范管理率为91%。本研究的糖尿病规范管理能力培训汲取了目前国内糖尿病防控的精华,并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借助灵活的培训方式,在严格考核监管下开展,重视疾病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以及综合管理等要点,另借助微信群等形式减少基层人员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基层医生糖尿病规范管理能力的培训学习配合医共体分院全科医生进行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可形成医共体内糖尿病规范管理可持续发展状态和良性循环态势[11]。

综上,医共体框架下开展基层医生糖尿病规范管理培训,可改善基层医生糖尿病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提升健康指导信念,对基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规范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医共体规范医生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最美医生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