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区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2021-07-20崔晓蕾
【摘 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原则,正确指导幼儿开始游戏性投放、挑战性投放以及创造性投放等。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已经具备初步分类的能力。基于此,正确地指导幼儿使用动作,构造和操作的内在化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相应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材料投放;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9-0154-02
【Abstract】When carrying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as the foundation" and correctly guide children to start playful,challenging and creative placements. For children in large classes,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initially classify. Based on this, correctly instructing children to use actions, the internalization of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can help children to form corresponding mathematical concepts.
【Keywords】Kindergarten;Activities;Material delivery;Optimization strategy
一、游戏性投放,开启幼儿数学思考之门
游戏教学方式是最能吸引幼儿思考和注意力的有效教学方式。游戏式投放有助于开启幼儿数学思考之门,借助游戏这一趣味性十足的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对数学区域的材料投放活动产生兴趣,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以微妙的方式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教师曾经讨论过幼儿喜欢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结合此动画片,创设了一个数学区域的材料投放活动的场景:为了迎接秋天的到来,暖羊羊利用树叶制作了一扇门帘打算送给美羊羊,但是为了让门帘的款式看起来更加漂亮,暖洋洋想尽了办法,后来在喜羊羊的帮助下,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漂亮门帘,对于喜羊羊的聪明才智,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孩子们,你想知道喜洋洋如何制作门帘吗?通过这样的场景,激发了幼儿对材料放置活动的好奇心。幼儿从篮子里按顺序捡起叶子,有些幼儿按照ABAB方法排列叶子,有些幼儿按照AABAAB顺序排列。还有的幼儿依照ABCABC的顺序进行摆放,有些幼儿将形状排成长方形,也有的幼儿将形状摆成正方形,还有圆形、椭圆形以及三角形等不同的图案。门帘不仅花色、图案不一样,形状也不大相同。在幼儿的手上,树叶门帘就成了多种多样的数学益智玩具。在游戏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投放,激发了幼儿的数学潜力,提高了幼儿对材料投放活动的创造性以及积极主动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幼儿不仅收获了游戏的愉悦体验,更产生了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知。
二、挑战性投放,深化幼儿数学思考
目前,许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中,都会提供一些结构化的材料给幼儿,然而这种高结构化的材料反而阻碍了幼儿对数学的探究,通常不具备探究的因素,反而会使幼儿被材料控制。与之相反,非结构化的材料反而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潜力,帮助幼儿实现自主探索,进行自我构建。只有教学的材料具备非结构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才可以激发幼儿的挑战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具有认知能力并且可以计算物体。为了激发幼儿的计算潜力,笔者使用纸牌的形式开始了对幼儿的挑战性布置。因为纸牌上有数字和图案等,所以幼儿不仅可以使用数字和图案,而且可以在放置材料时根据数字放置它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任务,以使布置材料的形式具有挑战性。例如,对于“数字划分和集成”展示位置,在进行投放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从小到大按照顺序投放,如“1-7”“4-4”“2-6”“3-5”等;一些幼儿从中间到两侧按顺序排列,例如“4-4”“3-5”“2-6”“1-7”等。有些幼儿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例如“7-1”“6-2”“5-3”“4-4”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这都是幼儿思维方式的反映。在数学领域的材料放置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列举经验以及搭配经验,幼儿获取了数学认知能力。
三、创造性投放,延伸幼儿数学思考
在进行数学区域的材料投放活动时,不仅要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还要开启幼儿的创造能力。因此,要求教师使用多元化的材料,改变材料的单一性以及封闭性,多选用富有弹性以及开放性的材料进行投放,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更改不同的分班规则,并提出不同的分班要求,以延长幼儿的数学思考历程。笔者观察到,当大班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我的商店,我做主”时,很多幼儿开设的商店中沒有“顾客”或“推销员”,因此,笔者将其输入为“客户”。一个幼儿开始与“营业员”交谈:“您好,我需要买7支笔,1块肥皂和两把牙刷。”由于“客户”需要购买更多商品,因此“销售人员”并未完全理解它们。因此,幼儿想用笔记录下来所需的商品。那怎样摆放才可以使店里的商品更加整齐呢?“营业员”开始进行商品的摆放任务,然后用笔记录下“顾客”所需的商品,对照商品清单,开始寻找物品,然后“顾客”付钱,“营业员”找零钱,这笔买卖完成。还有小组活动,在此活动中,一些幼儿扮演“顾客”,与商店的“推销员”讨价还价。这项创意数学领域的材料布置活动巧妙地融合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提升了幼儿点数、分类以及排序等数学能力。
四、提供适宜的数学活动材料
(一)材料要适宜进行数学活动
提供的数学材料应当和数学知识相关,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与探索,例如,通过收集和改造各种颜色的塑料瓶,让幼儿对于大小、轻重、高矮等知识有一定认知。
(二)材料要卫生安全
1.对于幼儿来讲,安全是首位,任何与其可能构成亲密接触的东西都要保证是安全的。数学活动材料也不例外,应该保证其卫生,还应当定期对教学材料消毒,以此避免疾病的传播。安全性的另外一个方面体现在材料表面应该是平滑的,没有尖锐的凸起或棱角,以免在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2.保证材料无毒,成分构成不包含铅、汞等重金属或者有毒化学物质。3.当需要用到可以发出声音的活动材料时,应该事先进行检测,保证声音在幼儿听力可接受范围之内,避免对幼儿听力造成损害。
(三)材料能进行反复使用
1.材料应该具备实际使用价值;2.材料要牢固耐用,可反复使用;3.活动材料要有变通性。
五、提供具有自检功能的活动材料
(一)操作材料的摆放体现学具的自检功能
当教师提供给幼儿不同大小的玩偶时,分别有大中小号和不同大小的床进行匹配,当尺寸不符时,总会有玩偶因为太大放不进与之不匹配的床,幼儿便会发现先前的匹配有误从而进行改正,这时就体现了学具的自检功能。
(二)运用材料摆放的规律性体现学具的自检功能
例如,在对学具进行摆放来实现题目要求的“上楼梯”活动中,当学具的摆放顺序不符合递增的上楼梯特征时,幼儿便会进行检查,发现之前的摆放是错误的,不符合由低到高的摆放顺序,从而可以进行及时调整。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以儿童成长为导向”的原则,开发区域数学资料资源,设计幼儿区域数学材料输入活动,并积极评价幼儿区域活动的材料输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优化幼儿数学领域的材料布局,确保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合理的支持和保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林霞.从学习性区域到活动区游戏——《指南》背景下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新审视[J].幼儿教育研究,2017(02).
作者简介:崔晓蕾(1979.3-),女,汉族,江苏海安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