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1-07-20吴江渝伍雪辉

天津教育·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应用

吴江渝 伍雪辉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等的帮助下,以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深度融合,优化、组织、重整教学资源,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拓宽教学维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9-0013-03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l is guided by behaviorist an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ies, and deeply integrates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nline teaching, optimizes, organizes, and reorganizes teaching resour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The use of mixed teaching mode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an broaden the teaching dimension,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and promote their overall development.

【Keywords】Mixed teaching mod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受傳统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固定和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它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认知负荷并促进其高阶学习目标的达成。因此,本文通过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优势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新特质,试提出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策略,旨在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及优势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1.打破在线教学与传统授课的单一纽带

课堂面对面教学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具体,但也存在问题。例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有趣,教学方法不够创新,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等。另外,在线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但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无法保证学习效果。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取长补短,将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打破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单一环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促进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创新

新时代基础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仅仅只是“吃老本”而不着眼于创新教育资源,是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的。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很好地促进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创新。在该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需要进行自主预习。但每一所学校的学生学情不同,公共教育资源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这便需要教师自主开发一些更加符合学情的校本资源。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认知负荷并促成学生高阶学习目标的达成,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系统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向导。教师通过课前上传微视频、教学课件和学案、拓展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向,让学生不再无目标地学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还能培养其创造力、思维力,获得全面且均衡的发展。

2.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认知负荷,促进高阶学习目标的达成

内在认知负荷的多少取决于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学生所具备的先验知识。如果想要降低学生的内在认知负担,就必须保证学生在学习该内容前已经具备了与之相关的图式,这样才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混合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得先验知识,实现低水平的学习目标,降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难度。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自学过程中的困惑及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第二次内化,从而实现深度学习,达成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3.建立多元化评价模式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来检测学生学习成效,这无法为教师提供与学生学习过程相关的动态反馈信息。混合式教学模式主张建立多元交叉的评估模式,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效。课前使用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课堂上实施形成性评价,评估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言次数等。课后采用他评、自评和互评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这种多元交叉的教学评价模式能够让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其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特质

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教学环境条件等来设计并实施教学环节。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宽小学数学教学的维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一)拓宽教学维度

在传统课堂教学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当教学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时课堂教学维度会受到限制。例如,“1斤土豆3元钱,1斤苹果8元钱,小花想要买3斤土豆和2斤苹果总共要花多少钱呢?”。学生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弄明白题干中的“土豆”“苹果”“斤”“元”等概念,为问题的解决打基础。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在课前利用微课、线上学习资料包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获取条件性知识。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学四则运算外,还能适当地延伸拓展,拓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维度。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新旧数学知识之间存在承上启下的关系。所以,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实际上,很多学生根本抓不住预习的方向,大都“敷衍”地看两遍教材,没有起到预习的真正效果。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微课中将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一一点明,引导学生预习的方向。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信息,去探索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与学习资源,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高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能力。

(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难以突破的题型,且多以书面文字的方式呈现,这对于抽象思维仍在发展过程中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小学生对应用题产生了畏难、抗拒心理,这样很不利于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由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问题场景多与实际生活相关,例如植树问题。所以,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其他直观形式呈现应用题的问题场景和解题思路,以帮助学生理解,降低其学习难度。并且,随着学生解题经验的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进而帮助其克服对应用题的恐惧心理。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自主学习,获取先验知识

由于小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律能力也较低,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两极化严重。因此,教学应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积极思考。

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可以对“20以内的退位加法”这一课时内容进行以下设计:课前教师给学生推送微课视频,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减法,并对退位减法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讲解。接着给学生推送练习题,并要求学生思考怎样计算被减数超过10的减法呢?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上传自己的思考结果。教师通过对学生思考结果的总结,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课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效果检测上,可以采用自我评价表来检测学生本阶段的学习效果。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自我评价表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填写此表,第二天返回学校时上交自我评价表。这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检测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二)课中内化知识,促进高阶学习目标的达成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提前发放课堂表现评价表,让学生提前了解评估标准。该评价表主要从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同伴互评等方面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一个整体上的评价。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想获得他人的赞赏,如教师、家长。所以课堂表现评价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为例。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将针对课前自主学习所产生的困惑提出问题,如“不能很好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什么时候可以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呢?”等。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解答难题,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的同时,能够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结果。紧接着,针对上一个环节中同学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任务,让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学习。探究活动结束后,师生一起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概括、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建立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实现意义的建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提出新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課堂快结束时,教师选择要包括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试题,对学生进行当堂达标测验,并将结果用作评估的一部分,以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课后巩固知识、拓展提升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课程资源如课堂教学视频、PPT及相关素材、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拓展资料和学生提交的优秀作业等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时就会出现学习效果较好的和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平台上反复观看微课或课堂实录,并辅以学习资源进行课后的巩固;对于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资料,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而共享学生的优秀作业,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优秀范例,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推送复习任务单,以习题的形式完成知识的巩固内化。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及时对学生实施普遍化指导和个性化帮助。此外,课后的拓展提升环节并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取长补短,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注: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308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结龙.“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9).

[2]张锦,杜尚荣.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09).

[3]田玉琬,文成,王贵.“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浅析与探讨[J].轻工科技,2020(12).

[4]刘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吴江渝(1998.07-),女,汉族,重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伍雪辉(1980.11-),女,汉族,四川遂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应用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