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2021-07-20张琴
张琴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当中。生物是初中阶段重要学科之一,学生存在生物知识理解难、生物内容学习难、生物学习兴趣不高且学习能力两极分化等问题,这些情况都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解决。因此,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对生物学科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生物;小组合作;教学作用
一、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目前的教学系统当中。以初中生物为例,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应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生物学习思维,提升生物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解决学习问题
生物是学生初中阶段接触到的新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记忆和理解难度比较大[2]。如果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不加以引导和解决,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单纯依靠教师讲解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共同解决生物学习问题。
以“观察植物细胞”为例,这一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如何制作切片并观察植物的细胞,需要学生胆大心细。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虽然教师进行了反复的示范和引导,例如播放视频资料、板书展示等,但学生遇到的问题依然比较多,包括撕取表皮不成功、盖玻片出现大量气泡以及染色不正确等问题,单纯依靠教师一对一地解决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在组内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实際问题,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如用镊子撕取内表皮时,部分学生由于力量过大导致失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讨论解决这一问题,包括力量大小的选择、内表皮区域的选择等,有效地避免在实验中出现问题,提升实验能力,最终达成观察植物细胞的目标。
总之,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必须要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在小组合作中解决共性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解决思路,提升生物实验应用能力[3]。
三、依托小组合作优势,锻炼学生的生物思维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处于培养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生物学习思维需要进一步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将自身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包括生物图表、知识的逻辑性进行讨论与交流,从而构建起自身学习生物的逻辑与模式,提升生物学习效果[4]。
以“细胞怎样构成生命体”为例,这一章节主要涉及“细胞分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等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从细胞分裂的角度进行分析,按照“分化-组织-植物组织(器官)-动物组织(器官)-系统与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建立思维导图,也可以从动植物体的结构逆向推理到细胞分裂的知识体系当中[5]。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每个学生可以整理出一套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思维导图,采用包括树状图在内的多种方式将生物知识串联起来,从而锻炼自身的生物学习思维,提升生物学习能力。
总之,锻炼学生的生物思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研究,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四、结合小组学习实际,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生物学科知识抽象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而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喜欢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学习。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为例,这一章节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类似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学习教材中第89~90页的阅读资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中展示了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方式、方法有哪些,包括生活方式的变化、形态结构的变化等,鼓励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与分析。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分析的过程中都需要表达自身对生物学科的看法和主张。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会自觉融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变色龙、枯叶蝶、仙人掌、青蛙冬眠等,将自身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有效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6]。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当中,鼓励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互通有无,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主动将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展示出来,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效果。
五、利用小组学习规律,发挥教师的指引效能
小组学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解决一般性问题,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指导的机会。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反馈做好具体指导工作,对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分类指导,降低课堂上的教学难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针对性指导效能。
以“观察动物细胞”为例,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这一章节大部分小组都有意愿依靠自身能力进行设计与应用。因此,教师在动物细胞装片的制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教师只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即可。如,教师可以先播放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多媒体录像,然后准备多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通过“视频+图片演示”的方式鼓励每个小组自主进行实践,按照视频中的动物细胞装片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每个小组通过讨论、交流完成任务,解决一些个性化问题,如,“为什么载玻片用生理盐水而不是普通的清水?口腔取上颚而不是侧挂壁的原因是为什么?”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与实践,学生强化了对动物细胞装片的认识。
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实施走动管理,解决学生的一些常见疑问。如,有的小组制作以后无法观察到上皮细胞,认为是制作流程的问题,但教师通过研判发现学生的操作过程没有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寻找问题,如是否牙签拿反了,没有将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等等,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提升指导效能。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解决一般性问题。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思路,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六、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上,而且可以应用于第二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通过第二课堂的建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到初中生物教学当中,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组织开展生物实践。
以“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为例,調查的重点是以“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为主题,按照教材中第7~9页的知识解决问题:①调查的目的是什么;②调查步骤分哪几步;③调查时注意事项有哪些;④归类对认识生物有什么意义。让学生以文字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记忆和理解。在学生学习完调查的方法与知识以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第二课堂的方式进行实践,鼓励每个小组对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并归类,每个小组都要按照教材中的调研要求寻找1~3种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仔细观察。
学生通过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提升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具体搜集校园生物种类的过程中提升了生物学习兴趣,了解了生物学习的内容。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对促进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七、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增强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马如良.基于教学实践的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案例分析——以《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为例[J].考试周刊,2020(79):131-132.
吴结莹.探究式教学法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86-87.
吴军英.功能型学习小组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23):171-172.
季元婷.善用导学案模式 促进生物课堂教学——导学案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7):51-52.
李小斌.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6):24.
卜凡丽,唐烨伟.混合式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9):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