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探索·提升
2021-07-17张美云
张美云
参加教育教学比赛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生涯中必经的一个历程。通过数日甚至更长时间的磨砺,在比赛中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是每位老师都希望的结果。笔者有幸参加了区级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比赛,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有以下粗浅认识。
一、交流评价,互惠共赢,提升教学设计的质量
本次比赛采取的是团队赛,第一天下午各团队获得比赛题目,分工进行教案和课件的设计并完成初稿,同时,对其他团队的设计进行点评;晚间,形成教学设计草案和课件的基本框架,结合其他团队的评价进行完善。我们对教学设计做出以下五个增加。
1.增加课标解读。
解读课程标准,是为了使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真正起到指导、引领、规范的作用。因此,我们团队认真仔细地研读了课标,在原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加入了课标解读。目的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理解课标,吃透教材,为进一步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2.增加活动设计。
初稿中的教学活动设计体现在师生活动中。完善后,我们把教学活动提炼出来,作为一个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并列的新的板块出现在教学设计中,而不是单纯地出现在教学过程中。这是为了使教学设计的板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更好地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增加课堂举例。
本节课的课题是“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举例相对较少,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经过完善后,我们增加了课堂举例,增加了学生的直观认识,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
4.增加即时反馈。
一是在学习三大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后,增加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板块,二是在新课内容结束后,增加了“快速抢答”的板块。前者是为了巩固已学知识,后者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提升。
5.增加板书设计。
板书浓缩了一节课的精华。在最初的设计中,我们遗漏了这一重要板块。在完善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预设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发散思维,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能使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創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新课教学的开始,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不同地区景观图的视频,声形并茂,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开门见山,简洁高效。
2.化静为动,形象直观。
Flash有丰富的表现力,在介绍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时,我们引入了一段Flash动画,并提出问题:山体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在动画的刺激下,学生的探究热情得到激发,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在动态中更高效地获取知识。
3.图片展示,丰富内容。
基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大量地利用各种类型的地理图片。利用多媒体,可以用活各种类型的地图及相关材料,将复杂的知识变简单,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4.提高水平,升华情感。
各种动画、特技、声响效果能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地呈现给学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复杂的地理规律。因此,我们要提高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水平,将多姿多彩的地理知识引入课堂,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经过精心打磨,我们可以将一堂有趣生动、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呈现给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提升,在反思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