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究
2021-07-17张金星
张金星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加全面的学生培养目标。笔者在本文从教学现状出发,对当前高中历史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一、高中历史学科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各个学科结合自身的教学安排进行相应的素质教育活动。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各科教学活动都进行了相应的创新与改进,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同样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来进行调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评价模式,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重新构建学业评价体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仅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开展评价,一方面会使得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陷入以成绩为导向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当中。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甚至出现了课中听讲不认真、考试前突击背诵的现状。如果沿用传统的评价模式,将难以全面地评价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判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否得到了有效培养。另一方面,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加明确的发展指引。因此,在此现状与教学环境发展的需求之下,高中历史立足于新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的研究从教学现状出发,提出构建立体化与具有成效的高中历史评价体系。
二、高中历史学科评价体系的构建
1.高中历史评价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
笔者认为,立体化的学业评价应当是量化的测量评价与不可量化的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往的学业评价中只关注了测量评价,忽视了非测量评价,或是非测量评价千篇一律,没有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情况。
通过两种评价方式的综合应用,最终形成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业成绩。同时,对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表现、对历史的正确认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形成相应的评价体系。
2.高中历史评价体系的过程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衡量评价体系成效的重要基础,在构建高中历史评价体系时,需要明确学业评价的过程评价方法。
具体而言,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过程性评价,二是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在课程教学、课外作业、课余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一般采用非测量评价的方式,主要评价学生的学業状况与历史价值观。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形成对学生的基本评价内容。又如,在课外活动当中,举行相关的学习活动,如历史故事分享、历史故事表演等,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当前的历史价值观发展现状,并给予相应的引导或肯定。
在终结性评价中,采用的是定量的测量评价方式。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业目标对学生进行测量。对此,评价中的相关测量题目类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为“知道”与“了解”,二为“理解”与“应用”。在“知道”层面的题目中,要考量学生掌握的相应历史知识点,如重要历史事件的年份、背景,在测量中可以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来进行考量。在“了解”层面的题目中,要考量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是否把握了历史知识,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在“理解”层面的题目中,要考量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能否分析其本质。在“应用”层面,要考量学生能否通过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并以历史发展的相关思路对历史问题进行探讨,在测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开展测量。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文的研究中,以定量的测量评价与定性的非测量评价为基础,开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构建起相应的评价体系,以此推进高中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