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创新性探索
2021-07-16王晶赵贵臣
王晶 赵贵臣
[摘 要]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情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风格各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活动的创新性还有待提升。通过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出发,深入剖析教育活动的现状及其原因,探讨教育活动载体的创新方式,进而提出切合实际的教育策略,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果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展研究”(GS17016);2020年度上海商学院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制度文化的指导意义(20MYZ02)
[作者简介] 王 晶(1988—),女,山东济南人,历史学硕士,上海商学院商务信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赵贵臣(1964—),男,吉林抚松人,法学博士,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8-0176-04 [收稿日期] 2021-01-12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频繁发生已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等媒介的传播速度加快,体现出存在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心理健康教育进程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1]这就对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現实要求和更高标准。然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校环境,亟待通过探索创新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心理育人成效,完善高校心理育人体系。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
(一)以心理咨询中心为依托
近些年,国家相应出台了关于加强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通知,各高校在相应的政策指导下,纷纷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成为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的窗口。学生通过电话预约、线上预约等方式,与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建立联系,从而进行面对面交流,解决日常困惑、倾诉内心不快和心理不适感等,通过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沟通和判断,进而对来访者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诊疗。这种咨询形式是以学生个体为中心,以学生的主诉为向导,是学生主动行为的体现,解决的是学生自身已经存在的或发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后,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根据来访者的交流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并建立来访者心理咨询档案,这对于完善心理咨询工作和追踪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都是非常必要的方式。心理咨询档案的建立是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判断和诊断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能通过记录的内容和流程评估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效果,有利于心理咨询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在逐步地推进和变革中,利用某些技术手段的支撑,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发现存在于来访者潜意识中的问题和症结,其中沙盘疗法便是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具。沙盘疗法是融合西方游戏理论和心理分析理论,吸收东方易经哲学思想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2]。通过沙盘创作的作品,能够反映出来访者潜意识中呈现的意象,利用创造性激发被测试者的真实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诊疗方式。这种技术手段较为适合高校学生群体,已经被许多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所采用。
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还承担了学生心理普测的任务,分别针对新生和老生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形式的心理测试,该测试通常要求100%完成率,从而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新生入校后的心理状况以及老生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检测结果中如出现特殊约谈或重点关注的对象,需要通过学生主动预约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同时,这类学生的具体情况也要及时与相应的带班辅导员进行沟通和反馈。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导
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出现低龄化、极端化趋势,而高校学生面临的学业、就业、升学、情感等压力日趋严重,因此高校针对新生和老生分别开设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设置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有些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通识必修课开设,有的高校则将课程下放给各二级学院进行相应安排。授课方式大多采用班级课堂教学为主,讲授较为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心理疾病的发现、预防与治疗等常规内容。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呈现“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健康教育网络,并且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防护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对班级和宿舍层面的培训体系日趋重视起来,将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的专题培训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从而建立能够辐射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工作体系。
(三)以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为载体
200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到“注重各级各类学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学校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保健能力,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人”。各高校纷纷制定符合各自特点和风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线上线下结合,课堂教授与实践活动互补,策划和布置了不同学年学期,不同主题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各高校的具体做法因时因势而不同,但基本会采取惠及面广、辐射人数较多的团体活动,所制定的主题一般根据各高校或各学院的品牌或特色而定。例如:文科类院校或者具有文科专业的二级学院多选取心理读书会、心理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形式;艺术类风格的院校则会采用心理剧场、心理主题logo设计大赛、心理漫画大赛等活动形式。还有一些高校每学期以“心理活动月”或“心理游园会”为主题组织系列活动,形成品牌效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亮点,创造心理活动氛围,打造心理工作招牌。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意识淡薄
心理健康教育始于西方,经过一段时间传播,开始在我国教育领域普及、兴起[3]。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研究和探讨还不够深入,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给高校和学生带来的利好结果也没有迅速显现,这往往就会被忽视和边缘化。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常是局限于班级和课堂的一方天地,说教式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高校环境,置身当代高校的“00后”更希望有足够新鲜的事物充斥校园生活。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一观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者由于缺乏经验指导在策划阶段没有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容易失去方向感,细节的忽视会给活动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导致活动成效不佳,收效甚微甚至是中途搁浅。活动结束后的反响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些组织者认为活动的开展仅仅是为了增加学生课余社会实践经验,并没有意识到被精心编排和策划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能够帮助学生排解心中困惑、疏解负面情绪的方式和渠道,因此并不注重活动的反馈以及由此启发的反思和改进。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更新不及时
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是在研究和摸索的道路上不斷前进的,由于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晚、建设弱,需要在不断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和改进。然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置身于高校校园的学生却是接受新鲜事物和流行元素较快的群体,他们的存在从另一个方面加速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更新换代。但是活动形式从模仿到创新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时间考证,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们也需要不断地提升、学习和创造,并具备灵活的头脑和勇敢的开拓精神,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育人成效落到实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异于课堂形式的工作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主的生动体验,然而活动形式在高校的更新往往比较滞后。流行趋势的瞬息万变要求活动的组织者有前瞻性和目标性,用灵敏的触角捕捉学生群体最关注最关心的行为方式,以合情合理的活动形式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同时置身学生的视角紧扣活动主题,提升活动的参与率。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策划方面,心理教育工作者们往往会忽略学期间的关联度,例如心理读书会的书目选择要有先后顺序的连贯性,循序渐进的安排阅读分享。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之间的相似度也是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需要组织者对活动的材料及时总结整理归档。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育人成效不显著
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心理育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心理育人的维度是多方面且高标准的。但是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多模式单一,创新性策略较少,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更多的时候并没有在活动开展前进行学生的兴趣度调查,也没有进行涉及面较广的宣传动员工作,从而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缺乏与学生的契合度,导致活动的参与率低,普及性欠佳。另外,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陈旧,通常照搬团队建设项目中的小游戏或企业团体活动中的环节,这些活动的策划并不适应于高校学生群体,加之活动的结构设置和内容编排不能持续更新换代,多个学期所采用的活动内容和道具相似度极高,不能真正的吸引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提升自我心理防护意识,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育人成效不显著。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创新
(一)丰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活动形式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接收并融合于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中。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的是需要高校更好地利用和掌握新媒体技术,丰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当代大学生会投入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这就给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更好的交流方式和更佳的突破口。我们要利用好数字化和新媒体带来的福利,充分研究好各平台的运营方式进行活动创新和心理育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传播心理小知识、讲好心理小故事、做好心理小测试等,通过一定周期更新的方式不断推送新鲜的心理知识相关内容,传达给学生阳光积极的心理力量,教给学生处理日常琐事的技巧。运用QQ心理墙等功能,为学生增加一个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倾诉和发泄的出口,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解决学生的不解和困惑,从而提升学生为人处世的情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短视频形式的生动活泼使抖音等平台兴起风靡,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心理健康的相关视频制作上传,利用公众号进行发布和宣传,引导学生学习和关注日常心理现象等有趣的内容,根据学校或学院不同时期的校园文化主题适时推送给正在面临升学、就业、考试等各类压力的学生。
(二)开展符合高校学生特点的团体心理活动
高校学生日常的活动区域基本都在校园内外,学习生活的范围比较有限,在开展团体心理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量身设计,针对活动策划的类型和方向进行前期线上问卷调查,找到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是团队心理活动行之有效的关键。对于学生特征的把握,可以通过日常行为观察和问卷收集等形式进行归类,能够从中发现普遍存在学生群体中的共性问题。目前,处在高校受教育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大多是“00后”,这是一群追求自由和个性张扬的年轻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有独特性、显著性特征,在活动前期进行意向调研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的策划和环节的编排。
有些高校还会在每学期组织举办心理委员或心理联络员的岗位技能大赛,鼓励和动员对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有兴趣的学生报名参赛,并设置奖项颁发证书。该项大赛通过初赛心理知识考试、复赛谈心谈话情景模拟和决赛心理理论宣讲等环节,培训和选拔优秀学生心理工作者,架设培养学生心理工作者的平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急防护网络的实效。
(三)以身体锻炼方式促进心理健康
西方学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身体和心理之间关系的争论,促进了近代心理学身心二元论的形成。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医学界发展了生物医学疾病观,区分了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使得身心二元论得到进一步强化。直到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认知革命——具身认知兴起,提出身心合一且二者相互影响的结论[4]。基于具身认知视域,以身体锻炼为主导的行为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西方曾有学者指出,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帮助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减轻病症。中国传统的书法、舞蹈、太极拳等修身养性的锻炼方式同样能够达到强身健体、促进心理健康的功效。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下,组织学生适当进行户外锻炼活动能够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相应地促进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在策划和组织运动锻炼时,要根据学生身体强度和自我意愿,结合具体运动的接受度和趣味性适度开展。运动锻炼的方式可以在团队建设项目、趣味运动会、心理游园会等系列活动中选取并因地制宜改造某些运动量适中、适应性较强且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运动项目。在倡导多元化运动锻炼方式的当下,创新和发展趣味运动是提高学生活跃度和参与度的重要举措,只有激发起學生群体的积极性,提升活动反馈的满意度,才有普适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四、结语
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提升心理育人实效就是摆在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需要在新时期的高校中不断突破,推陈出新,以更贴近学生的形态和模式展现才能实现有效育人。通过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的创新性活动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心理育人实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张丽.沙盘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路径分析
[J].学理论,2015(3):159-160
[3]朱孔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7,8(33):57-58
[4]沈艺华.基于身体层面的心理健康促进策略[J].心理月刊,2020,18(15):60-61.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WANG Jinga, ZHAO Gui-chenb
(a. School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b. College of Marxism,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Shanghai 201400, China)
Abstract: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healthy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healthy emotions belongs to the cor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recent years,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all walks of life. 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mulate different way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but the activities still need to be innovated. Starting from the manifestation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probes into the innovative ways of education activity carriers, and then puts forward practical education strategies, which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valu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y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