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方言中“A眉B眼”构式的共时比较与源流昆明方言中“A眉B眼”构式的共时比较与源流*
2021-07-16曾晓舸代轲帆
曾晓舸,代轲帆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9)
一、“A眉B眼”的结构
邵敬敏对汉语框式结构进行了界定,提出典型的框式结构由前后两个不连贯的词语相互照应,删除一个,结构就不能成立,使用时将空缺处填上需要的词语即可[3]。昆明方言中“A眉B眼”明显属于双项双框结构的构式,其中的“A”是变项,“眉”“眼”是常项。从结构看,该构式是由“A眉”“B眼”两个部分联合构成的合成词。实际上,“A眉B眼”在昆明方言中不可分开使用,其词义也不是“A眉”“B眼”的单纯相加,“A眉B眼”整体的含义跟随“A”的含义。从结构看,“A眉B眼”构式十分稳定,有着严格的组合规范。
(一)变项“A”“B”
1.“A”“B”的音节限制
“A眉B眼”构式构成的是四音格词,受音节数量限制,其中的“A”“B”只能由单音节成词语素充当。“A”“B”可是同一个单音节成词语素,也可是两个不同的单音节成词语素。例如:
(1)你咋个挨鞋子穿反嘚?硬是憨眉憨眼呢啦!
(2)一开头我就觉着他鬼眉鬼眼呢,怪兹不得是手脚不干净。
(3)他一日到晚打仿个猫一样呢瞄着锅首,整天贼眉火眼呢。
(4)老清八早呢,你挨我打起点儿精神来,咋个是死眉佯眼呢?我硬是鬼火不得。
(5)那根棍棍长眉长眼呢,莫拿出去,等着打着人。
2.“A”“B”的词性限制
笔者把“眉”前的“A”称为前变项,把“眉”后的“B”称为后变项。“A”一般是由不带褒义色彩的形容词性语素充当,即一般为贬义或中性义的形容词性语素。如:
(6)这撑床有个包包,睡着起杠眉日眼呢。(杠,形容硬物与身体接触,感觉不舒服)
(7)他一日到晚瘫在床上,只能吃那份烂眉烂眼呢东西,给我看呢心揪了呢。(烂,食物稀稠的样子)
(8)这个鬼天气冷眉冷眼呢,还是大太阳好。(冷,气温低)
上例中的“A” 在昆明方言中均为单音节的形容词性语素。其中,“杠”“冷”两个词是中性的,“烂”是贬义的。
后变项“B”情况复杂些,分三类情况:其一,“B”为前变项“A”的重复,即“A”=“B”;其二,“B”为固定形式“日”,即“B”=“日”,这里的“日”是一个表示骂詈语气的语素;其三,“B”为配合前变项“A”的词义而使用的动词性语素。第一类,可见例(1)(2)和(5),在此不赘述。第二类,如下:
(9)他也是呢,是一路走是呆眉日眼呢,哪下跟丢的我也晓不得。(他也真是的,一边走一边愣神,什么时候跟丢了我也不知道)
(10)那种人一日到晚鬼眉日眼呢,老子见球不得!(那种人一天到晚不务正业,老子真看不惯)
(11)她那个老公懒眉日眼呢,拇指都懒得动一下子。(她老公特别懒,小拇指都懒得动一下)
(12)你看看你导呢这点儿航,这份路烂眉日眼呢,车都着刮花的!(你看看你导得什么航,这种路太泥泞了,车都被刮花了)
“日”在昆明方言中本是个典型的骂詈语。《说文解字·日部》:“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日”,古称太阳,而后作副词表示每天。昆明方言中的“日”可为“肏”的替代字,“肏”本义为交媾,表骂詈[4]。但在“A眉B眼”构式中, “日”的意义已经虚化,只是作为含有骂詈语气的语素在使用,不再有性行为的含义,在会话中也不会引起和性相关的联想。
“B”的第三类情况使用相对较少,笔者在云南方言情境喜剧《东寺街西寺巷》中找到了相关语料,列举如下:
(13)他在那个书店门口呆眉豁眼呢,又不进去,不晓得搞些喃。(他在那个书店门口发愣,又不进去,不知道在干什么)
(14)一个上午我都是涩眉倒眼呢,样事都冇干成,这分子倒是清醒了,么又样事都没有。(一个上午我都是困倦不堪,什么事都没做成,这一会儿倒是清醒了,可又什么事都没有了)
(15)走快点儿嘛,咋个是死眉佯眼呢?(走快一点,怎么是没精打采的)
例13中的后变项是“豁[xo44]”是动词性的,意思是张开不合拢,指其前变项“呆”的时候,眼睛睁大不闭。例14中前变项“涩[s31]”是昆明方言语素,形容犯困时眼睛干涩的样子, “眼睛涩”即困了,后变项 “倒[t53]”,是动词词性语素,躺下之意,指“涩”的时候想躺下。例15的后变项是“佯意为虚弱,其意是近代汉语在昆明方言中的保留,详情如下:《类篇·八上》“佯,余章切,弱也。”《龙龛手镜》“佯,音墙,弱也。”《集韵·平声三》“佯,弱也。”《玉篇》“佯,《博雅》云弱也。”昆明方言中指萎靡的作态。
综上可知,“A眉B眼”构式中,“A”一般是形容词性的语素,“B”可能是形容词性语素,也可以是动词性语素。后变项所采用的语素都能与前变项的语素义配合:或者后变项的理性意义指向前变项,或者与前变项处于同一语义场,如例14与例15。
(二)常项“……眉……眼”
在昆明方言的“A眉B眼”构式中,“眉”“眼”基本不再使用其各自的本义,即“眉毛”和“眼睛”,而是在各自本义的基础上发生了转喻。其次,从认知的角度看,“眉眼”很容易被人从视觉上优先捕捉到,从而帮助人在大脑中迅速建立完型,形成对人或事物的主观评价,其他特征都可从这点铺开。
“眉”“眼”两个语素在进入 “A眉B眼” 构式后发生了转喻,表示“……的样子”。“A眉B眼” 类的构式词一般都是形容词,都可用于限定、修饰人或事物的性质、属性、状态或特征,且特别用于表达对某一人或事物的负面评价,并将其负面表征凸显出来。
“……眉……眼”在“A眉B眼”构式中为常项,不能剥离,分析的时候,要考虑它与变项的搭配关系。昆明方言中有数量众多的、不表示褒义色彩的单音节形容词性语素可参与到构式“A眉B眼”中,成为前变项,再搭配一个灵活的后变项“B”,组成一个四音格词,所以,“A眉B眼”构式具有很强的能产性。
在昆明方言中,说话人使用“A眉B眼”构式的词语,听话人实际接收到的重点是“A”,也就是前变项。若后变项为“日”,整个构式词的词义更是源于前变项“A”。综上,“眉”“眼”在组成“A眉B眼”构式之后,其词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虚化。
笔者把昆明方言中的“A眉B眼”构式产生的词语,和其他方言区的词语进行比较,试比较出昆明方言中的“A眉B眼”构式的特点。
二、昆明方言与其他方言的比较
以《汉语方言大词典》为据,笔者对汉语各方言的“A眉B眼”构式词语进行了梳理,然后将昆明方言和其他方言中的“A眉B眼”词语进行比较,主要比较变项“A”的性质,兼论后变项的性质。
比较的时候,以地理位置的远近为顺序,靠近昆明地区的,同属一个方言区的优先进行比较,而后进行其他方言的比较。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参考的资料是李荣《中国语言地图集》[5]的方言分区和《汉语方言大词典》[6]的语料。
其中要特别说明的是太原方言。为方便讨论,在下文的讨论中,姑且把太原方言归入北方官话。
由于未能在厦门、长沙、宁波、东莞、乌鲁木齐和南宁平话等方言词典中,搜集到“A眉B眼”构式的词,所以本文仅罗列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
(一)昆明方言与西南官话区其他方言的比较
1.昆明方言与贵阳方言的比较
贵阳方言与昆明方言同属于西南官话昆贵片,两个地方的方言有很多相似性。从《贵阳方言词典》中找到的如下“A眉B眼”构式词,和昆明方言中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昆明方言中的“A眉B眼”构式词语数量较大,不便全部罗列出来,为了表述方便,表1中仅罗列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通过表1可以看到:昆明和贵阳方言中的部分“A眉B眼”词是一样的,如“死眉佯眼”“呆眉呆眼”,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
表1 昆明方言与贵阳方言中“A眉B眼”词的变项“A”的性质比较
在前变项方面:贵阳方言中可以是名词性语素和动词性语素,如“马眉马眼”“猴眉猴眼”“煪眉煪眼”“挤眉眨眼”“眨眉烂眼”“垮眉垮眼”“眍眉凹眼”“佯眉佯眼”,不像昆明方言一般为形容词性语素。关于后变项,贵阳方言的后变项常与前变项保持一样,部分不一样的词语,从词义上来说属于同一个语义场,如“挤→眨”“眨→烂”“眍→凹”。
2.昆明方言与成都方言的比较
成都方言与昆明方言同属于西南官话,但成都方言属于成渝片。成都方言也有一些“A眉B眼”构式词,笔者将其与昆明方言比较如表2。
表2 昆明方言与成都方言中“A眉B眼”词的变项“A”的性质比较
成都方言的“A眉B眼”构式词语与昆明方言不大相同,其前变项可以为动词性语素,如“立眉竖眼”“牚眉牚眼”。但其后变项,还是以形容词性语素居多,如“死眉钝眼”“立眉竖眼”。
3.昆明方言与其他西南官话的比较
武汉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武天片,柳州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桂柳片。通过表3可以发现,武汉和柳州也有前变项与后变项一样的情况,但词语数量上则减少了很多。
表3 昆明方言与武汉、柳州方言中“A眉B眼”词的变项“A”的性质比较
综上,在西南官话的其他地区,包括成都、贵阳、武汉和柳州(下文简称“西南四地”),“A眉B眼”构式中的前变项,其语素性质可以是名词性、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而昆明方言中的前变项只能是形容词性语素。关于后变项,西南四地可以使用名词性语素、动词性语素或形容词性语素,而昆明方言中并不使用名词性语素。
(二)昆明方言与西南官话外其他官话的比较
就方言词典的收录情况来说,“A眉B眼”构式在官话以外的方言收录较少,官话方言中还比较常见。相比之下,西安方言与太原方言中的数量较西宁和哈尔滨略多一些(见表4)。在这些方言中,前变项可以是名词性语素,如“猪眉悻眼”“肉眉悻眼”“人眉人眼”,可以是动词性语素,如“横眉立眼”“睁眉豁眼”“挤眉弄眼”“横眉竖眼”,也可以是形容词性语素,如“胮眉肿眼”“光眉俊眼”“斜眉瞪眼”等等。后变项方面,有名词性语素“人”“鼠”,有动词性语素“钻”“弄”“瞪”“竖”等等,也有形容词性语素“大”“凹”“肿”“俊”“鬼”。这些方面,与西南四地相同,与昆明不同。其他方言大区仅吴语区上海方言中有“鬼眉鬼眼”一词[12]56,可其使用的词义与官话方言略有不同⑤。
表4 昆明方言与西南官话外其他官话的“A眉B眼”词的变项“A”的性质比较
(16)昆明:开先我就瞧着他咋个鬼眉鬼眼呢,原来是作业冇做完,怕着噪[212]。(一开始我就看着他怎么鬼鬼祟祟的,原来是作业没做完,怕被骂)
(17)昆明:这点儿布买呢鬼眉鬼眼2,一件衣裳都不够做。(这点儿布买得不称心,一件衣服都不够做)
(18)成都:他几个鬼眉鬼眼1的,不晓得搞啥子鬼?(他几个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干什么)
(19)成都:她脸上画得鬼眉鬼眼2,实在不好看。(她化妆化得丑,实在不好看)
(20)上海:生来鬼眉鬼眼。(生来就丑)
这个词的义素在上述三地中的情况如下:
昆明[+鬼鬼祟祟][+不满意]
成都[+鬼鬼祟祟][+不好看]
上海[+不好看]
西南官话中的“鬼眉鬼眼”都有表示鬼鬼祟祟的意思,而上海方言中无此意。
综上,“A眉B眼”构式在其他方言区中,数量明显较少,从方言词典的收录情况来说,在非官话方言中,只有上海方言有“A眉B眼”类词,而上海近代以来经济繁荣,信息交流频繁,文化包容性强,这一例极有可能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所以,“A眉B眼”构式是属于官话方言的,其在昆明方言中有自己的特殊性。
三、“A眉B眼”构式的历时发展
针对昆明方言中“A眉B眼”构式的特殊性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笔者决定对历史上的“A眉B眼”构式词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构式的诞生
通过对数据库中文献的检索⑥,笔者能找到的最早一例如下:
(21)神色和悦言常含笑。未曾皱眉恶眼视人。退失利者为之作利。已有利者令深知报怀惭愧心。《十住毗婆沙论》
例21中的《十住毗婆沙论》为魏晋时期文献,本来是梵文经鸠摩罗什翻译才转换成汉语。此处的“皱眉恶眼”已经和今天一样,是独立应用的形容词了,作状语修饰“视”。鸠摩罗什于公元5世纪初开始在长安翻译经文,于是笔者可以判定,“A眉B眼”最早使用不会晚于公元5世纪。但语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A眉B眼”应该是在5世纪前后逐渐形成固定模式的。
(二)常项的演变
在昆明方言中,“眉”“眼”是虚化的,关于这一点,笔者通过对历时语料进行统计来回答这一问题。笔者对各个时代的“A眉B眼”的语料进行了数量统计,总计1139例。具体情况如表5。
表5 “A眉B眼”各时期出现数量
可以明显地看到,“A眉B眼”词随历史时间变化逐渐增多,这其中笔者不排除各时代语料在保存数量上不相等的因素,但可以判断出自隋唐五代之后,“A眉B眼”词数大幅度增加。“眉”“眼”词义存在虚化,这样的虚化一共分三个时期完成,以下逐步讨论“眉”“眼”在各个时期的特点。
隋唐五代时期:
(22)阿阇世王为酒杀父害母,刘伶为酒一醉三年。吃了张眉竖眼,怒斗宣拳,状上只言粗豪酒醉,不曾有茶醉相言……(《茶酒论》)
(23)又便加持白芥子打女身上。打时啼哭叫唤嗔怒。颦眉努眼狗牙上出,发变赤黄耸竖向上。(《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24)押二中指中节上,合口切齿,颦眉努眼,嗔怒顾视。印真言。(《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25)贤首门生,实若星繁。白眉青眼,拔萃超群。道契缘符,心传口授。独清凉一蟾孤朗。(《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像赞文》)
(26)项咽颐颔,颊额头顶,两眉两眼,两耳两鼻,口四牙,四十齿,眉间毫相,一一身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7)故虽秦楚分墟,周梁改俗。白眉青眼,龟玉之价弗逾。栖凤卧龙。(《广弘明集》)
查阅语料后推知,“A眉B眼”大多出现在佛教文献当中。这应该是该类词随着佛教的传播,构式得以应用和推广,此后的佛教弟子再不断缵承,使“A眉B眼”这样的词在佛经中广泛出现。由上述语料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和今天昆明方言不同,“A眉B眼”中的“眉”“眼”并没有虚化,“A眉B眼”作为联合短语,为“A眉”“B眼”的联合,其中“眼”“眉”的理性义为眼睛、眉毛。如例22中“张眉竖眼”,意思为竖起眉毛,瞪起眼睛。又如例26,“两眉两眼”作名词,即两条眉毛和两只眼睛。
宋元时期:
(28)张明善尝作《水仙子》讥时云:“铺眉苦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南村辍耕录》)
(29)才闻人说个休歇处。便向阴界里闭眉合眼。老鼠孔里作活计。黑山下坐鬼趣里。(《景德传灯录》)
(30)凡举觉时先大瞠却眼,如小儿患天吊见神见鬼一般。只于瞠眉努眼处领略。更错引古人言句证据曰:举不顾即差互。(《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31)若剑浦黯淡滩有一种石,黑眉黄眼,人以为砚,余意凤咮必此滩石也,然去武夷远矣。(《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32)待梳妆、屏风共倚。看情眉恨眼,宿粉剩香,乱愁无际。(《瑞鹤仙·云阶连月地》)
(33)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雪满山,水绕滩,静爱野鸥闲。(《玉交枝》)
(34)想元帅顶天立地,铺眉苦眼,做着个兵马大元帅。你却做这等勾当,是何道理?(《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35)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西厢记》)
这一时期,“眉”“眼”开始不再仅指眉毛和眼睛。如例31中“黑眉黄眼”指的是石头上的花纹。例33中“愚眉肉眼”指的是普通人。但仍有众多案例,用于表示眉毛和眼睛,如例29、例30等等。但常项“……眉……眼”已经开始不再指人体器官,有了一定程度的虚化。
明清时期:
(36)那夏姬生得蛾眉凤眼,杏脸桃腮,有骊姬、息妫之容貌,兼妲己、文姜之妖淫……(《东周列国志》)
(37)且说遁的叁将,一时揉眉擦眼,邓天君不见了金墙,张天君不见了大海,陶天君不见了……(《封神演义》)
(38)水氏虽然是个淫浪妇人,此时被一个蓦生男子精光抱住,十多个横眉竖眼的小伙子都望着他,也自羞愧难当的。(《姑妄言》)
(39)三年不见女人面,见了水牛也觉得弯眉细眼。(《官场现形记》)
(40)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象一件事。”(《红楼梦》)
(41)州官道:“我看的光眉溜眼,像这狗攮,你们看他,不是勾引人乱嫖,就是勾引人胡娶。”(《绿野仙踪》)
(42)这个看那个柳眉星眼,那个看这个蓉面桃腮。(《歧路灯》)
明清时期“眉”“眼”进一步虚化,如例37中“揉眉擦眼”,指的是时间短暂,例39中“弯眉细眼”指的是像女子一样,容貌好看,例40中“白眉赤眼”,指的是假装没看见。笔者也在这个时期发现了其它使用“眉”或“眼”表示人的用法。如《红楼梦》:“我堂堂须眉”,“须眉”指男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我还好瞒生人眼”,“生人眼”指陌生人。这一时期“A眉B眼”从对眉毛和眼睛的描述,变成对整体状貌描述的词语了,词义完全虚化。
(三)变项的演变
比起常项来说,变项的发展则简单得多。从这个构式诞生之初,前变项和后变项在词义上是相互配合的。如例21,“皱眉恶眼”中的“皱”是在“恶”的时候皱起的,而“恶”也是因为皱起了眉头从而显得“恶”。为了严谨,笔者还是将1139例中部分词语整理如下:
粗眉大眼愁眉泪眼柳眉杏眼凶眉恶眼描眉画眼环眉大眼长眉大眼白眉赤眼细眉圆眼愁眉苦眼低眉合眼横眉竖眼贼眉贼眼月眉星眼善眉善眼红眉金眼揉眉擦眼白眉青眼狠眉狠眼直眉瞪眼蛾眉凤眼龙眉凤眼单眉细眼山眉水眼重眉大眼皱眉恶眼浓眉环眼蛾眉杏眼没眉没眼粗眉环眼短眉圆眼舒眉展眼龙眉秀眼鬼眉鬼眼睁眉竖眼好眉好眼恶眉恶眼愁眉锁眼浓眉豹眼皱眉皱眼撑眉努眼秃眉秃眼怪眉怪眼死眉死眼无眉无眼铁眉铁眼丢眉丢眼细眉细眼白眉白眼骚眉骚眼流眉流眼光眉光眼愁眉愁眼扎眉扎眼伸眉竖眼怪眉怪眼
上面罗列了从两晋南北朝至明清部分语料中的词。很明显有很多前、后变项使用同一字的情况,如“光眉光眼”“好眉好眼”“恶眉恶眼”“骚眉骚眼”等等。即使不使用同一个字,前、后变项在词义上也能保持相似、相近或一致,基本属于同义场,如“粗—大”“愁—泪”“横—竖”“舒—展”“山—水”“龙—凤”。这就说明,昆明方言中前后变项或使用同一个字,或词义相互配合的现象,是由近代汉语中继承下来的。然而,昆明方言中的前变项只有形容词是为何故?根据对案例中所有“A眉B眼”的前变项进行统计,当是历时演变的结果。
在此统计了语料中所有“A眉B眼”类词前变项的性质,其结果如图1。
图1 变项词性统计
统计结果表明,不论是前变项还是后变项,形容词都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其次是动词,然后是名词,数词只有一例即例26的“两眉两眼”。由于“A眉B眼”构式在文献中,经常作为形容词,充当谓语或状语,昆明方言继承了这种用法,丁崇明提出四音格状态形容词绝大多数充当定语修饰中心语“人”,也都可以充当状语修饰动词[17]。受语用和词性的影响,昆明方言中构式的前项终仅剩下了形容词。
(四)情感色彩的演变
昆明方言中“A眉B眼”中的变项不能使用积极情感色彩的形容词,于是整个“A眉B眼”构式在使用中,也不会用于表达积极情感色彩。基于这一点,笔者对语料中“A眉B眼”词出现的语境情感,进行分析和统计,笔者将情感色彩分为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种,统计结果如图2。
图2 语境色彩比重变化
由图2可知,在宋元之前,“A眉B眼”词大部分情况下所处的语境是中性色彩,没有明显的积极或消极色彩,但在宋元时期之后,所处语境开始有了积极和消极的色彩。此时,消极还不是“A眉B眼”词使用的主要语境,到了明清时期之后,消极色彩语境明显多过了积极色彩语境。消极色彩逐渐成为使用“A眉B眼”词的主要语境,在这种趋势下,即使脱离语境,“A眉B眼”也变成了一个不能表示积极色彩的词。而这种趋势到昆明方言中,就表现为积极色彩已经消亡了。
而语境只是部分因素,导致这一现象还有一个原因——即常项“……眉……眼”在使用过程中的词义虚化。最初常项“……眉……眼”有实词含义的时候,还可用于表示面部神态,尤其是眉毛和眼睛的状态,而随着含义的逐渐虚化,常项“……眉……眼”逐渐成为了变项“A”的“附属品”。变项“A”既是形容词充当,就有情感色彩的选择,在语境的影响下,选择“A”时,更倾向于选择带有消极色彩或中性色彩的形容词,最终“A眉B眼”成为了一个不能表达积极情感色彩的构式。通过“三(二)常项的演变”中的分析,与情感色彩比重变化图进行对照,可以发现常项“……眉……眼”的虚化过程与消极色彩比重增加成正相关,也体现着这种变化。
四、结语
在比较了邻近方言和分析了历时语料后,笔者可以确定“A眉B眼”构式是萌芽于中古汉语,发展于近代汉语,至于何时进入昆明方言中,暂时未知。而其中所表现的种种特征,如常项“……眉……眼”词义已经虚化,变项“A”只能是非积极情感色彩的形容词性语素,前变项与后变项在词义上处于同一语义场,都是近代汉语中“A眉B眼”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通过对历时语料的分析,昆明方言中的“A眉B眼”构式在将来也只出现贬义语境中。“A眉B眼”是北方官话方言词,根据现有语料分析,可以发现该类词在西南官话中尤为丰富,昆明方言最甚,表现出一种越往西南越丰富的特征,这种特征究竟如何产生,待语料更为丰富时笔者另作一文进行分析。
注释:
①丁崇明《昆明方言四音格状态形容词》,全国汉语方言学会《21世纪汉语方言语法新探索——第三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9月,344-352页。
②奶,形容男人性格、气质等女性化。
③撮,形容不舒展的样子。
④此处所使用的昆明方言案例与表1、表2相同,故省略,下同。
⑤昆明方言和成都方言中鬼眉鬼眼1的义素为[+鬼鬼祟祟]。鬼眉鬼眼2在昆明方言中的义素为[+不满意],在成都方言中为[+不好看]。
⑥本文使用的是CCL语料库,网址www.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