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客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2021-07-16段超华王佳晨

龙岩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段超华,王佳晨

(龙岩学院 福建龙岩 364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大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泉中凝聚出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以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营养,不断自我革新,同时还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发展的优秀成果,包容兼蓄、不断创新,与时代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发展取向[1]。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渗透,社会上充斥着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观念成分,其所表现出个人功利主义和对物质生活、西方文化的过度追求,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背离,时刻消解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新时代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领域,是高校加强思想认识、强化文化认同,激发精神力量的重要抓手,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不良价值观向高校渗透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特点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有效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寻找有效的结合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中,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首要难题。本文将客家文化为例,以客家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探讨二者紧密融合的可行路径,从而有效推动客家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一、客家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性分析

(一)客家文化丰富高校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文化土壤

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继承并不应简化为“儒家文化的回归”,而应在深入思考两者契合之处的基础上进行扬弃[3]。客家文化源于中原地区,是中原汉族在历史中多次南迁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客家文化以中原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在历史洪流中不断自我革新、包容兼蓄其它优秀文化,形成了以“耕读传家、开拓进取、爱国怀乡、敦宗睦邻为核心,倡导一种家国情怀和提倡拼搏奋进的精神”[4]。客家文化经过历史洗礼,从岁月当中洗去糟粕、传其精华,在近代革命时期,闽、赣客家地区成为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客家儿女接纳红军并参与其中,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开始产生交融,并吸纳了红色文化得以更好发展。根据文献调研[5-8]发现:客家家训、客家楹联、客家山歌等语言文字载体上都蕴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从客家土楼家训馆实地收集的家训中,发现有32条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富强、诚信、敬业、友善理念相关;从培田古民居中收集的楹联中,发现有96幅客家楹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客家家训、客家楹联、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教育子孙后代的处世立业的载体,客家人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奉为圭臬,客家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要义高度契合、深层关联,两者有着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统一的价值取向,这给客家地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文化沃土,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丰富教育载体和资源。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关于环境和教育其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9]。客家文化不仅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内容和载体,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提供了方向,为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建立文化熏陶的基础上,实现育人润物细无声。

(二)客家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社会意识有其延续性,新的社会意识受前人的影响,建立在前人思想文化的基础之上,是在特定民族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国人内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它根植于中国大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各地区的文化基因组成有所差异,各地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往往会融入一定地域文化特色,使传统文化更加具象化、特色化。在不同文化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定要以当地文化为依托,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高势位”,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从而形成文化自信的氛围。在客家地区,客家精神已经融入客家人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组的一部分,客家人所提倡的端正勤俭、恭宽容忍、仁恕正直、廉洁奉公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有着契合融通之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客家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引领,从涵养客家文化的源泉中寻找独特的价值体系,以优秀客家文化为养分,发现当中的契合点,将客家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使客家文化基因与时代发展相接轨,使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相连接,使之一脉相传,激活中华民族身上传统文化基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从客家文化认同到客家文化自觉再到客家文化自信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践行。

二、客家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以客家地区高校客家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状况为主要调研内容,制定了“客家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状况研究”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以福建省、广东省、江西省三个客家大省为调研区域,选取龙岩学院、三明学院、嘉应学院、韶关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6所客家区域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发放问卷形式开展调研。采用线上“问卷星”的形式对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发放,6所高校共发放问卷435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为96.5%。通过调研深入剖析客家文化在客家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融入过程存在关键结构失衡

调查发现客家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顶层设计不足,关键环节把握不足,培育路径过于单一,主要表现在内容展现程度不够,缺乏对客家文化核心要义的阐述和两者契合性的剖析,教育方式的创新性不强。调查结果显示,在宣传教育方面,被调查高校均有通过开设相关讲座、张贴宣传海报形式进行相关宣传教育,但仅有44.5%的学生喜欢这种宣传形式;在课程体系方面,仅有3所学校有开设专门的客家文化课程,其他均以选修课形式开展,学校也没有开发相应的客家文化教育读本;在客家文化研究方面,6所高校都有学者对客家文化进行细致研究,但学生参与其中较少。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发展应更加趋向“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高科技,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收到学校推送的客家文化学习材料,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知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是否有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收到学校推送的客家文化学习资料?”调查中,有61.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收到,有31.2%的大学生表示没有收到,而仅有7.0%的大学生表示经常收到。综上可见,客家文化在高校传播中,不注重文化继承与创新,存在教育设计偏颇,教育内容生动不足,学生接触的内容具有局限性,只局限于传统培育方式,未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进行培育,客家文化融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量变与质变不足。这种现状对客家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削弱客家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导致客家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教育供给内容与学生接受需求之间存在关键结构失衡,产生上“热”下“冷”现象,加上外部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客家文化精神内涵被长期淡化、弱化,加剧融入过程的结构失衡。因此,加强客家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供给侧改革,创新客家文化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用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方式,重构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价值认同,是客家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性环节。

(二)融入过程存在深度不足

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在学生活动方面,鲜有成立客家文化的社团和兴趣小组,不少受访学生表示,对于学校开展的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鲜有人愿意主动参加,经常都是班级轮流学号进行凑数参加,以客家文化为传统文化代表的活动较少,内容单一,学生能接受的知识层面较窄,部分高校有开展客家文化相关活动,如客家美食文化活动,活动仅停留在美食品尝、美食制作层面,未从客家美食文化层面上升到客家人勤劳、崇礼、友善的精神层面。问卷调查显示,处于客家地区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了解过客家文化,仅有19.7%的大学生对客家文化是处于比较模糊、比较疑惑、完全不了解的状态。在对“客家文化学习频次”的调查数据发现,仅有32.1%的大学生经常参与客家文化学习,67.9%的大学生较少或从未参与客家文化学习。在对客家文化内涵定义进行评估时,有59.94%的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的定义局限于“特色、品味、风格”,只有7%的大学生能够定义为“精神文化、价值观”,这充分表明客家地区高校学生对客家文化有一定了解,由于缺乏自我学习,导致对客家文化内涵认识不足,存在片面化、泛化的误区,缺乏深层次把握,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民俗文化活动层面,无法触及精神内核,更不能自主将客家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

(三)融入过程存在定位失度

现代高等教育观念认为,教育的实施应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对大学生的教育要设置实操、实务环节,以从实践层面加强大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对大学生关于“高校开展客家文化教育形式”的调查数据发现,75.3%学生参与过课程、讲座等客家文化理论宣讲,仅24.7%学生参与过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客家文化实践体验教育。由此可见,融入过程中大部分高校是通过理论宣讲的形式,而通过客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占少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理论灌输方面的路径较多、实践体验方面的路径较少,融入形式创新不足,实践教育载体嵌入不够的问题。根据大学生对客家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喜好情况的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喜好理论课宣讲仅有7.03%,大部分人更加偏向将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当中。究其根本,高校在对客家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够深入,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认识不足,没有准确把握二者定位,存在教育定位上失度,导致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度不足,融入过程中流于形式,不注重培育实效性,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这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基于客家文化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价值观念,而一种价值观念内在形成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想要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就必须遵循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选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规律遵循“价值观认同、价值观融合、价值观践行”的机理。归根到底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决定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并内化为一种文化的自信感,才能够内化成为一种精神信仰,进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的认同感来源学习、生活的文化氛围,针对客家地区高校在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从问题视角出发,从三个维度优化客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加强顶层设计,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关键环节。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学生学习教育的阵地也从线下部分转移至线上,从校内部分转移到校外。为此要开展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形式教育活动,注重学生个性特征,摒弃按照一定目的、计划开展的大“类”传统育人模式。新时代高校教育应该创新教育内容表现形式,提升教育内容展现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如: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客家文化节、客家文化作品诵读竞赛、客家文化艺术展等不同形式的校园活动,在应用结构上引入互联网思维,通过新媒体平台多种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双线育人体系,让传统教育插上新时代互联网的翅膀。

重视自我教育,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生动力。首先,开展教育主体变革,通过组建客家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组织,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教育为主体的局面,让高校学生主体地位回归,建立教师与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的平衡体系,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通过客家文化社团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增强传统文化情感认同,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促进客家文化资源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其次,构建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交互的路径,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广泛开展启发式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客家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寻找核心价值观,从客家名人事迹、客家风俗习惯中感悟核心价值观,从过去与现实对比基础上理解核心价值观,进而提升培育感染力,从而实现大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高效率、多频次的迭代互动,让被动教育与主动学习均衡发挥作用。

加强体验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提质增效。首先,通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外开展历史遗迹参观、客家文化博物馆、客家旅游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客家文化学习兴趣,在实地领略客家文化内涵,体会客家文化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其次,加强客家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各高校组建客家文化研究所,深入发掘客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客家文化育人资源,尤其要凝练客家文化当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编写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特点的客家文化教育读本和教材,开发和利用客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载体,利用传统文化的情感归属优势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感链接,让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由传统知识教育向情感教育转变,由传播知识到传播灵魂的升华。再者,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如土楼建筑、校园客家博物馆、客家元素美术作品等,营造以客家文化为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软环境,用文化浸染校园,润物细无声地将客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中。

当然,客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时,要充分发挥高校系统内“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优势,理顺四个维度上育人的关键要素,对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困难,持续深化培育路径改革,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打造客家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新模式(如图1所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图1 客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模式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