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分析
2021-07-14胡爱萍赵玉红
胡爱萍 赵玉红
压力性尿失禁(SUI)主要指当腹部压力突然增强时,如大笑、打喷嚏、咳嗽、上提重物,甚至休息时,尿道与膀胱颈无法维持一定压力,继而发生尿液溢出的现象[1]。全球女性人群中23%~45%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在中国,成年女性SUI的患病率高达18.9%,其中50~59岁年龄段SUI的患病率最高,为28%,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女性患压力性尿失禁后,有时会重视不足,从而出现就诊率低和依从性差,导致病情延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临床症状也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本研究回顾分析在我院门诊盆底康复中心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轻-中度SUI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在我院盆底康复中心治疗的60例轻中度SUI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1.12±3.24)岁,病程1~5年,其中轻度尿失禁18例,中度12例。对照组中,年龄28~48岁,平均年龄(35.62±2.87)岁,病程2~4年,其中轻度尿失禁23例,中度尿失禁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为经临床诊断或尿失禁问卷(ICIQ-SF)确诊为SUI的成年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经SUI诊断标准诊断确定为轻、中度SUI,并自愿参加(总分21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重)
1.3 方法 ①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设备为南京麦澜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4PLUS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具体方法为:打开盆底生物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前患者排空膀胱,取仰卧位,用专用无菌导电胶将阴道电极润滑后置入其阴道内,测量盆底肌肉的肌电反馈情况,肌力评分满分为100分,合格为80分,根据治疗仪器给予的提示信息,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盆底肌肉收缩训练15~20 min;治疗期间用不同的脉宽、频率进行电刺激治疗,一般电刺激频率20~60 Hz,脉宽为200~600 μs,同时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对电流强度进行适宜调节,以无痛情况下盆底肌肉有跳动感或有强收缩感为宜[2]。电刺激之后进行盆底肌肉生物反馈训练,训练时间为15 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8周共16次。生物反馈治疗是在电刺激的同时结合盆底肌肉的肌力、电位值,通过压力曲线形式将肌肉活动转换为视觉信息并反馈给患者,同时教会患者根据生物反馈模块的显示进行盆底肌肉收缩和放松运动。②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单纯的凯格尔盆底肌肉锻炼,早晚各1次,每次15 min,连续8周。
1.4 治疗效果评价 进行盆底肌肌力测定,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盆底肌肌力变化,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估尿失禁改善情况。包括漏尿频率(0-5分)、漏尿量(0-6分)、尿失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0-10分)、ICIQ-SF总分0~21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症状越严重,同时统计尿失禁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盆底肌肌力变化与ICIQ-SF评分用(±s)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尿失禁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尿失禁治疗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较对照组肌力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IQ-SF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ICIQ-SF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CIQ-SF评分较对照组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ICIQ-SF评分比较(x±s,分)
3 讨 论
SUI是常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尿道周围支持结构和尿道括约肌系统共同完成尿控的过程,妇女受妊娠、激素改变或分娩等因素影响,易发生尿道周围支持结构松弛或括约肌损伤现象,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引发压力性尿失禁。SUI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断悬吊术、经阴道膀胱颈悬吊术等,非手术治疗包括盆底肌肉训练、盆底肌肉电刺激、生活方式调整,以及药物治疗等[3],非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肌力,改善膀胱感觉异常。而手术治疗相关报道显示[4],手术治疗SUI的并发症较为严重,且复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因此临床经常选择非手术治疗。
肌电刺激方法是通过电流对盆底肌肉和神经传递进行刺激,并同时刺激尿道外括约肌,使其收缩以提高控尿能力; 而与此同时膀胱的收缩受到抑制,使其顺应性提高,膀胱容量增加,储尿能力增强,盆底肌中抗疲劳的肌纤维数量也可因长期电刺激而增加,使阴道出现节律性收缩,漏尿现象的发生因此而减少[5]。生物反馈方法是向患者阴道内植入专用的阴道探头,借助阴道探头感应阴道肌力及压力变化,经过电脑显示出相应的压力曲线,患者可以根据曲线进行盆底肌肉训练。逼尿肌也是通过生物电流的刺激产生收缩,通过仪器将其压力转化为可视信号,患者可通过反馈信号配合进行盆底肌肉收缩动作,不断锻炼盆底肌肉,使其收缩强度和耐力逐渐恢复至生理水平,从而改善盆底肌功能,该方法可以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盆底肌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6]。曾娟等[7]研究认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提高SUI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盆底肌力也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与单纯的盆底肌锻炼相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控尿能力,使患者的盆底肌得到更好的恢复。而凯格尔训练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且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但由于不同患者的理解及接受能力有所差异,且该方法起效较慢,以至于使许多患者不能坚持,所以临床疗效个体差异较大,许多患者对疗效并不满意。
综上所述,在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过程中,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引导盆底肌肌力训练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盆底肌锻炼治疗,能够提高女性患者的盆底肌肌力水平,使其尿失禁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是临床治疗的较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