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爱上数学

2021-07-13岑国勇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案例分析实践应用

岑国勇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就提出了高中数学课程新标准,它希望促进高中生全面且个性化发展。就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更着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例如通过问题导学教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即以“問题”作为载体,在深度探索过程中形成教学方法、建构教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实践应用;案例分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采用问题导学教法可改善传统教学现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即运用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科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过程。

一、关于问题导学教学法

问题导学教学法是以问题作为主线开展教学,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即通过问题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最终建立实现高效课堂,形成师生参与课堂教学机制。其中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希望满足一个教学目标,比如说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类型就包括了探究型问题、记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自由开放型问题等等。不同类型问题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作用不同,也培养了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不同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1]。

二、基于问题驱动导学法的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问题导学教学法应该包含四大步骤,分别包括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以及结果评价。在提出问题过程中创设情境,在互动探究过程中分析问题,在交流归纳过程中解决问题,最后整理评价,总结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应该基于课前准备、问题设计以及问题解决三大阶段展开,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2]。

(一)课前准备阶段的教学策略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通过预学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并提出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关键问题,通过问题拓展教学内容。

(二)问题设计阶段的教学策略

在问题设计阶段,教师要尝试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争取唤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问题导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巧设问题串,推动教学进程不断前进。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串应该是具有一定数学逻辑的,它直接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方向,这关乎学生思维活动有效开展,因此,教师要先对课堂教学方向进行规划,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对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导向性。

(三)问题解决阶段的教学策略

在问题解决阶段,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空间,帮助学生合理把握启发引导时机。突破学生思维局限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可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同学们合作探究,要避免在问题解决阶段限制学生思维,可采用交流沟通机制来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

三、基于问题导学法的高中数学教学应用案例分析

问题导学法的高中数学教学应用案例应该结合高中数学课堂关键知识点展开导学。下文主要结合《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展开教学应用实践分析。

(一)学情分析

就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存在空间立体感不强问题,这说明了学生对教师所建立的知识体系不够了解,在针对数学知识内容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不够到位。所以教师要利用问题导学法来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深入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利用生活现象来展开想象推理,归纳数学定理并解决实际数学问题[4]。

(二)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线线平行和线面平行的基本判定条件,理解线线平行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在温故知新过程中,教师要由上节课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自然流畅,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创设情景、问题驱动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面平行关系,例如提问:(1)观察长方体各个面之间是怎样的位置关系?(2)大家观察一下教室,是否可以发现面面平行的例子?教师在旁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回答:(1)长方体相邻的平面是相交的,不相邻的平面是平行的。(2)教室的天花板与地面是平行的关系。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教师采用定义解释来指导学生学习两平面平行关系,同时验证面面相互平行关系。同时,利用问题驱动学生“一个平面内究竟需要多少条直线平行才能判定两平面的平行关系?”在设置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层层递进的设问机制,逐渐引导学生寻找判定面面平行的基本条件。在判定两平面之间平行关系过程中,教师要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过程,提问:假设一个平面内设定有无数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有平行关系,此时可以证明两个平面一定为平行关系吗?[5]。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立体模型展开探究学习,并提出有关问题驱动学生学习。例如提问:“a、b两条直线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直线a与b平行,那么α、β两个平面平行吗?”不断演示模型中的线面关系,引导学生在这一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步验证判定面面平行的基本条件。

3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最后多媒体展示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通过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全新知识结构体系,解决关键问题[6]。

总结:

教师通过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温故知新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问题导学不但锻炼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问题驱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 苏正林.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应用分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6):165.

[2] 李福均.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 科技风, 2020,408(04):68-68.

[3] 覃煜.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J]. 学周刊, 2019, 401(17):47.

[4] 岳晓斌[1].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 2019, 000(005):P.55-55.

[5] 刘剑锋. 问题驱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的课堂实录与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0(1):71-74.

[6] 苏金福.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J]. 名师在线, 2020(12):92-93.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案例分析实践应用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