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外的另一边
2021-07-13刘宏卫
刘宏卫
当我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展现得淋漓尽致。
今天星期天我们相约到亲戚家去吃乡鸡,到场的都是我的亲戚。最小的只有三岁,有两个小孩上幼儿园,一个小班,一个大班,还有一个读五年级,年年是班干部,每学期发奖状。
小孩子在一起追逐戏嬉,那场面比我上体育课五六十个学生的阵吼还要大。那体育课是这种情况就不要往下展开,必須停下来进行组织纪律教育。
可是这不是体育课,我真的被吵得受不了,何况在场还有八十几岁的老太太。上了年纪的老人最需要清静。可老人根本就不会说,为什么?小孩子都是她的客人,是曾孙,隔了几代,怕得罪他们。那是乡下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淳朴的民风,礼貌待人。而实际上她是克己服礼,她是忍着,竭力忍着。
在场的没有一个人说,为什么?他们的身份是爷爷奶奶。隔代教育就是这样,对孩子过分的迁就,无止境地谦让,摆着的缺点不说,对孩子如何去尊敬老人,如何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小客人不进行正面引导,当教却没有教,该说却没有说。当时我就在思考,如果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场,他们会不会适时地进行教育呢?
这就是留守儿童最真实的一面,是我们每一个小家庭,是我们整个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是教育所面临的困感。督护人把孩子成长的教育推给学校,学校教育出了一丁点问题,家长电话来了,有的还亲自找上门来。面对难教的学生,学校教育负重前行。
此时此刻,我就想起了我的孩提时代。我有做错的地方,甚至我说错了什么,有哥哥和姐姐的指正,劝诫和引导。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就缺乏这个情节,有兄弟姐妹的揭短这种相互教育,并肩前行的环节失落了。看来生二胎,甚至三胎对小孩的成长,行为习惯的扶正大有裨益。那个时候的老师,特别是家长对我们实施棍棒教育是家常便饭。家长发怒了,鞭刷子落在身上,眼晴水一滚就出来,真的才疼啊,那一条青梗要半过月甚至一个月才消失。我反对过分的体罚,但是在苦口婆心般的教育根本不起作用,油盐不进,家长进行有分寸的棍棒教育,很有必要啊。学校教育不可以体罚,家庭教育可以适当适时小用哈。这是古老的教育方式的一种传承,从孔圣人开始,一直流传下来。这种方式在现在的孩子面前丢失了,所以他们就无法无天,任其乱来。
刺耳的嘈杂声何时才能静?真可谓噪音污染。我便说,小孩子要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客人。上了年纪的人,心脏的承受比一般要差得多,你们把声音放小点,让环境清静一点。他们哪里会听我的话。
读五年级的孩子说: 我们不要你管,你又不是我的老师。是的,我不是这些孩子的老师,更不是他们的班主任,他们这个时候缺乏教育,嘿,有教育也不行啊。这就是原生态的孩子在家的表现,他们展现的是他们真实的面目。家长你可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大相径庭,在老师的眼里,是懂事的孩子,是要求进步的学生。不是吗?他所发的奖状是十佳学生,是优秀班干部。原来在溪流的那一边是另一个世界。
在走亲访友中,孩子只顾自己疯赶打闹,全然不顾旁人的感受是常有的事。你二五八,他三五七,根本就没有一个清静的环境,我最担心的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多需要清闲的环境,多需要静心。管教孩子不良习惯的大人太少了,管教孩子的家长更少。家庭教育到哪里去了?而孩子的成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相结合呀。学校教育能万能吗?
最该管的是孩子的监护人,最敢说,最拿得下面情的是孩子的父母。他们常年在外打工,逢年过节与孩子相聚,该讲的时候讲没有?该教的时候教没有?据我们观察统计,至少一半没有做到。孩子的父母说在家就这几天,亲热点搞,不把关系闹僵了。能忍就忍哈,能让就让哈。家庭的正面教育失落得太多。
我一邻居室外的水龙头水哗哗地流了大半天,是有人洗了手没关水龙头。把监控打开一看,是我相邻的一孩子洗了手,大大趔趔地走开,扬长而去。我问邻居,你跟她家长交流没有?邻居说,算了,这女人在一起经常就说人家的丈夫好,自己的孩子乖。我说了怕她不喜欢听,还把关系搞僵,免得碰了面不言不语,吃点闷亏算了。
生活中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大度。
我实在就弄不明白: 学校每学期都集中进行了节约水电的教育,而且在班上的班队活动做专题引导。这个孩子已经读四年级了,还是班上的文艺委员,每学期都得奖状。我真是犯糊涂了,现在教育怎么了?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请问家长,孩子在家有没有节约水电的意思?您讲过几次?孩子怎么就不知道甘难辛苦呢?
各位家长,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就仅仅只有学校教育一种方式吗?您可知道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啊!而且家庭教育有时是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在家庭里我们为孩子行为习惯的引导做了多少?在这个苑囿里,我们真的偏离了,我们失落了,我们值得深思呀,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做了多少,又从中获得了多少?又丢失了多少!